天天看点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中国企业家

2024-05-18 10:39发布于北京《中国企业家》杂志官方账号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编辑|张昊

头图来源|受访者

“现在已是‘凌晨五点’了,破晓是确定的。”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还记得去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提到的“凌晨四点的黑”。那时的蓝帆医疗受到外界质疑不少,但她坚信那不是“晚上七八点的黑”。

这种确信来自于公司终于穿越了下行周期,开启了第三个十年战略。2023年下半年,她明显感觉到“车轮已经开始转动起来了”。在对这个战略期的目标描述中,蓝帆医疗将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级医疗企业”。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一年,蓝帆医疗上海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加速落地;公司转型的锚点——心脑血管业务进行了重组,并开始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心脑血管产品和服务进入了100多个国家超过8000多家医院,其中7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蓝帆医疗正在加速摆脱“手套大王”的标签。这一传统业务在公司第一个十年战略中举足轻重,但在第二个十年,心脑血管业务便成了新动能。

所以,当外界认为蓝帆医疗因为疫情大赚特赚时,刘文静却觉得过去5年是“地动山摇”的至暗时刻。因为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骤然碰上两大不可抗的变量——全球疫情和国内集采,这让承担转型重任的心脑血管业务在当时遭遇重创。

当下让她兴奋的是,蓝帆医疗的新愿景与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向共振。“很多国家的政府、医院、专家都希望蓝帆能到他们那里去。”去年8月,刘文静现身2023金砖国家工商论坛;10月,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11月,又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全球化3.0

去年下半年相对集中的动作,传递着蓝帆医疗在战略层面的信号,刘文静在公司内部会用“全球化3.0”来定义。在她看来,这一阶段蓝帆医疗有机会向国际市场输出中国技术、标准和品牌,这跟之前的“1.0”和“2.0”有着本质区别。

在2003~2012年的1.0阶段,蓝帆医疗以出口业务为导向,用7年时间成为手套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不到10年成为了全球行业龙头,PVC手套占到全球份额的22%。不过手套虽销往全球,但仅局限于产品市场的全球化。

在2013~2022年的2.0阶段,蓝帆医疗在顺应“一带一路”建设,产业规划向中高端演进。它先后并购了新加坡柏盛国际、德国心脏瓣膜企业NVT。心血管业务比手套业务显然更有市场延伸价值,蓝帆医疗咬着牙走出了这一步,但并购后的消化、融合和创新,耗费了巨大的资源。

到了3.0阶段,刘文静的战略逻辑是更深度的出海:一方面搭建好平台,基于自身资源,带领行业上下游企业一起组团出海;另一方面开启输出中国的技术、标准、品牌,赋能海外国家构建自己本土的产业链。

“去年上半年,我们收到了若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邀请,希望去给他们建产业链。”刘文静说这是个系统工程,比之前的业务要复杂很多。在医疗资源不丰富的国家,蓝帆医疗甚至需要针对性地提供医生培训服务,这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据她介绍,目前在沙特、阿联酋、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蓝帆医疗的医用手套产品能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心脏支架产品已覆盖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总人口的约75%。

这些市场基础都会让“车轮”越转越快。2022年6月,蓝帆医疗上海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开工,建成后这里不仅将成为蓝帆医疗全球创新研发总部基地,也将是投资孵化平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及全球的商业总部。

手套成就不了伟大的公司

不过,从“2.0”到“3.0”的跨越,刘文静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想要输出技术,首先得有产品,这个产品得是自主品牌,有良好的口碑,被国际市场认可,有足够的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如果蓝帆医疗想要覆盖更多的属地化市场,还得保证国际化团队的人才厚度。

所以,2018年收购柏盛国际那大胆的一跳,至关重要。当时,此收购案被认为是中国A股史上最大、最复杂的跨国医疗器械并购案,不仅少见,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鉴。刘文静一直在内部说,手套是很好的产品,但它成就不了伟大的公司。

收购之后,刘文静保留了柏盛国际、NVT品牌的所有管理层和团队,同时持续给其投资,比如在德国建设了两栋新的生产研发大楼。团队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科技、临床、市场等方面人才,保证业务的属地化运营。

“要知道,在中国,甚至在新加坡,投资资金、建设效率和运营成本,都远远好于在德国。但我们看中这个事业发展的核心基因是人,斯图加特是非常有战略优势的欧洲医疗科技集聚区。我们在这里有这么好的团队,要依托他们去搭建平台。人才在哪里,平台就应该在哪里。”刘文静说。

基于同样的逻辑,蓝帆医疗如今在全球拥有超过70家分子公司,在中国、新加坡、德国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全球拥有专利600余项。

现在,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可以按照“每年一款独家重磅产品”的研发节奏推进,过去5年又累计出资了近20亿元用于研发。这对销售的正向带动非常明显,仅仅两款原研创新产品上市,在国内区域的销售收入占比就达到了20%。

2023年,受益于自主研发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国内集采产品和海外市场的增长,心脑血管事业部销售收入重回10亿元规模。“心脑血管业务在海外收入约1亿美元,也位于行业前列。”刘文静说。今年初,以心血管业务为主的全资子公司蓝帆柏盛成功完成了9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

问及第三个十年规划的具体细节,刘文静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她对团队的要求是要从过去的线性成长,变成几何级数的迭代,“今年才是第二年,不要以当前的认知来局限未来,人生不要设限”。

的确,从国企职工下海,到从无到有打开手套全球市场,从民营企业到上市,从并购跨国公司,到跨越疫情和集采,再到更深入地去面对国际市场,哪一个不是全新的挑战?“要坦荡、平静、从容、喜乐地去面对。”刘文静说。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图 1.12M

  •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 刘文静:站在黎明破晓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