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作者:真义科技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一)波导起源

1,波导四杰

寻呼机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后,就连续四五年以每年150%的速度急剧增长!

但由于当时国产品牌只能生产体验很差的数显机,所以如此“火爆”的寻呼机市场,便被能够生产中文机的摩托罗拉和松下等国际厂商垄断着。

1992年,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之后,改革春风开始吹遍祖国大江南北。

当时在深圳一家外企从事寻呼机研发工作的徐立华,受此感染之下便和同为硕士毕业的同学蒲杰,计划着利用自身所学在寻呼机领域大干一番!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辞掉工作后,徐立华先是和蒲杰做了一个可行性报告,并以此四处拉投资,结果后续进展却并不顺利。

就在这个尴尬节点,他另一个同为硕士的同学——徐锡广刚好从北京到深圳旅游结婚,得悉具体经过后徐锡广便试着跟老家奉化市的朋友联系,并得到了当地政府愿意投资的答复!

最终在1992年十月份谈判顺利结束,当地政府同意出资510万元,但后来他们却发现政府的出资并不够!

这时候谨慎的奉化政府,便找了一些专家来论证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而徐立华三人也被受邀至奉化迎宾餐厅吃饭,也正是因此他们发现了就餐的专家团中有熟悉面孔出现!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原来,徐立华和徐锡广三年前在宁波大学做研究生论文时,结识了同在宁大的隋波,而这位老熟人如今就出现在就餐专家团中!就这样,名载商业史的“波导四杰”正式诞生!

1992年十月份,奉化波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中奉化市政府占股51%,其它则由创业团队技术入股。

如此高比例的技术入股,在当时来看着实属于“破天荒”了!毕竟之前在其它地方谈判时,技术入股比例给最多的也就30%而已——当然这也是他们选择奉化政府的根本原因。

至于“波导”名之由来,徐立华解释道:“波有电波,冲击波和宁波之意;导呢,先有半导体的意思,后有传导的意味。”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2,国产骄傲

为了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当时四个创始人每个月只拿800元生活费,而引进的技术人员却可以拿到三四千元的月工资!

1993年二月份,波导传呼机试制成功;随后的五月份,产线建成并正式下线了首台产品,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就此诞生!到了七月份,则正式批量上市。

当时摩托罗拉由于对中国市场潜力的预估错误,导致旗下中文机长期缺货,而波导则刚好可以填补这一市场空缺!

再加上波导牌中文机仅为国外品牌2/3的价格,垄断市场格局迅速被打破!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火爆的市场需求刺激着波导加速出货,并最终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大量退货!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当时波导仓库里积压了六七千台寻呼机,且全部流动资金被压死!创始团队为了救活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只能做出大幅度让步,与香港的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1994年五月份,奉化吉通波导有限公司成立;其中创业团队新成立的奉化波导通讯技术研究所,仅占合资公司14.7%的股权。

这次外方除了出资之外还引入了质量保证体系,既解决了波导的资金问题又促进了波导的产线正规化重塑,所以创业团队才肯将自身股份占比降至最低,以换取宝贵的资金技术支援。

只可惜到了1995年,由于地方政府与外方就生产基地是留在奉化还是迁往深圳不能达成一致,合资公司随即分家解散。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1995年七月尾,创业团队联合奉化大桥镇的资产经营总公司,出资成立奉化市波导有限公司,其中创业团队的奉化波导通讯技术研究所占80%股权,至此股权问题正式解决!

创业团队掌握了企业话语权之后,波导的发展就开始驶入快车道了。

1996年,波导研究的数字传呼机、股票传呼机开发成功并顺利投产,从而丰富了产品线。1997年,波导生产销售了32.5万台传呼机,并成为国内最大的传呼机自主研发生产基地!

1998年,生产销售传呼机超过百万台,中国市场排名仅次于摩托罗拉,一跃成为国产骄傲!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二)波导手机

3,魄力转型

1998年八月份,宁波电子仪表工业局转制形成的大型国企,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机会。而当时的徐立华,也因为紧盯港台市场所获得的趋势信息,开始筹谋手机产业。

就这样,宁波电子开始和波导谈判,并开出了“要做第一大股东和由宁波电子的人员出任董事长”这个条件。

当时宁波电子不仅实力雄厚,还拥有一套成熟的国企管理规范,其国企背景还有利于进入一些民企的投资禁区,再加上波导被看中的生产基础、市场经验和发展潜力,双方一拍即合!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后来徐立华受访时还说到,宁波电子可以帮助波导早日拿到手机生产许可证和上市指标,这也是关键原因!

1998年九月尾,波导吸收合并宁波电子旗下的电容器总厂和太阳能电源厂,宁波电子因此成为了占股45%的第一大股东;余红艺出任波导董事长,而徐立华则任总经理一职。

创业团队的奉化波导通讯技术研究所,变更为奉化波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将所占的波导股份由80%降为44%。

最后剩下的11%波导股份,则由大桥镇等另外三家企业共同持有。至此,波导便形成了一个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共同投资的利益联合体,往后波导辉煌的基础便奠定于此。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不过,由于国家本计划于1998年底开始的手机专项审查延期了,所以最先突破的反倒是手机技术问题——1999年初法国萨基姆公司主动找上门!双方于同年二月份签订了合作协议。

1999年四月份,开始为上市做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在大好形势之下,徐立华仔细思考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坚信到时一定能拿到手机牌照——他认为国有控股的背景非常关键,就算是“先斩后奏”也不会被打死,反而还会得到保护。

于是在紧接着的五月份,波导开始贷款建设手机生产线;七月份,产线建成开工,后面一共做出了2万台手机!八月份,波导销售公司成立,专门从事全国销售网络铺设工作。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4,波导盛世

1999年九月份,当领导到厂里进行专项审查之时,看到躺在仓库里的2万台手机,顿时惊呆了!这时候徐立华直接摊手:“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孩子都生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就这样,波导成为了首批获得国家移动电话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而首批波导手机则随着已经铺设好的销售网络——包括全国28家分公司和300多个办事处,迅速涌向当时国际巨头们还无暇顾及的中小城市市场!

2000年七月份,波导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6.4亿元。另外,徐立华控股的波导科技,在董事会中占到了五个席位——与宁波电子的一致,话语权因此得到进一步稳固。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既然企业话语权问题整理妥善了,上市后又获得了极为充沛的增量资金,那么商场经验丰富的徐立华自然是要大干一场了!

首先要搞定的就是宣传语,而波导自身在手机领域并无任何技术优势,故其合作伙伴萨基姆公司——为法国幻影战斗机提供通信设备的领域巨头,便成了“手机中的战斗机”口号之源。

然后为了让口号能够深入人心,当时财大气粗的波导便首开国内手机企业签约巨星先河,签下天后歌手李玟代言波导手机。

最后,又抢先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媒体,宣传波导手机品牌!如此“营销三板斧”齐下,再加上全国渠道优势,2000年波导手机销量高达70万台——首夺国产品牌移动电话销量第一名!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2001年,波导的手机销量跃升至250万台,成功蝉联国产品牌移动电话销量第一名!

2002年八月尾,波导与萨基姆公司在宁波签约,决定共同投资建立年产2000万台移动电话的生产厂;同年十二月份,波导隆重举行“第1000万台波导手机下线仪式”,一时风光无两!

2003年五月份,由于余红艺升迁为宁波市副市长,所以在波导董事会选举之下,徐立华重回董事长职位。

2004年初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波导2003年全年手机销量高达1175万部!不仅连续四年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还首次超过所有洋品牌夺得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三)由盛转衰

5,内忧外患

从之前处于“寻呼机盛世”状态的波导,想尽办法转型手机事业之过程来看,徐立华是有很强未雨绸缪能力的,所以在“波导手机盛世”期间,他并没有停止对于各种“副业”的探索。

例如从2002年到2003年,波导不仅跟东南大学合作过无线移动指挥车,还和韩国永友合作过 CDMA 直放站,此外又和重庆的航天机电设计院合作搞无线POS机等无线数据应用。

2003年十月份波导找到南汽合作,斥资1亿多元人民币,收购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58%的股权——从此波导正式踏上了造车之路,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和上面那些项目一样宣告失败。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2004年五月份,波导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西门子,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时世人皆以为这是国产霸主和国际巨头的强强联合,殊不知当时西门子手机已陷入严重亏损!

最终,当明基在2005年成功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时,留给波导的只有更多库存;加上产品规划失误,没做当时最火的MP3手机,其库存压力极大!

另外,随着2005年手机牌照制放开为核准制,老牌国产手机强厂的“政策保护伞”,正式成为了历史。这时候徐立华不死心,又通过收购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再次进入汽车业!

更糟糕的是,从2004年开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厂在中国逐渐调整渠道策略,开始推进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到了2005年这套策略已初显成效,国产大厂可谓损失惨重!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所以,纵使2005年波导成功实现了国产六连冠,但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2005年报波导录得了上市以来的首亏——而且还是4.75亿元的巨亏!

2006年国际手机巨头进一步加强下沉布局,并开始注重低端机型的走量;同时走私水货、杂牌假冒和非法拼装等黑手机的猖獗,也给以价格制胜的国产手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另外,波导在2006年不守本分又跑去搞汽车业务了!当时波导与长丰集团联姻,第三次冲刺造车业。

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徐立华开始了渠道改革,重点开发运营商定制项目;再通过产品线方面的调整,波导在2006年成功扭亏为盈,并创下“国产七连冠”的惊人销量记录!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6,盛世落幕

2006年的扭亏为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在黑手机的渗透荼毒和国外巨头的步步紧逼之下,波导于2007年报直接录得了5.94亿元的巨亏记录!同时“销量连冠”记录也正式被终结。

2008年,波导与长丰合作的首款车型骐菱正式上市,结果却迎来了严重滞销的窘况;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导当年继续亏损了1.67亿元。

2009年初,随着两者合作的发动机项目和原波导上海汽车研发中心被长丰集团收编,波导的第三次造车最终依然无果。不过当波导2009年报出来后,竟然奇迹般扭亏为盈了!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原来,当时徐立华靠着变卖资产、政府补贴和对外放贷,直接将波导从亏损的泥沼中拉了出来。但这也从侧面说明,波导的主营业务已经式微,年报表现全靠财务技巧。

为了重振手机主业,2011年底波导手机正式开始“山寨化”,启动了厂商一体化模式的“波导工厂店”直营模式。

2012年,随着宁波神马汽车被大众收购,徐立华的“造车梦”彻底破碎!多年投入巨额资金却未见分文回报,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精力而荒废了手机主业,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波导认为自己的手机主业还能再“抢救”一下,于是便在2012年启动了智能手机生产线,并于2013年与阿里合作推出搭载 Yun OS 的枭龙系列智能手机。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但枭龙系列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那时和波导一样踏入Yun OS这个坑的还有天语,于是在2014年波导便逐渐放弃了智能手机研发,转而主攻手机主板研发生产。

就在波导折腾业务转型,以及沉迷于房地产、理财投资等副业的过程中,其营收中的手机主业占比不断下降,最终在2017年录得了1.53亿元的亏损。

2018年,波导通过裁员、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等措施成功扭亏为盈,此后年份虽有净利润波动但终于是没有再经历亏损了。

波导如今A股市值仅为约26.6亿元,2023年报显示手机(主要为老人机)及配件依然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归母净利润则由巅峰期2003年的2.45亿元巨幅缩水至约1400万元。

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今何在?波导国产七连冠之兴衰全历程

END

致力于科技企业的历史探究和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