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图文自媒体的出路,不一定是短视频

作者:长安羽林郎

前天,我用公众号发了一组照片,很多人以为我疯了。

本质上我在做一次测试。

我平时发一篇文章,打赏收入微乎其微,但是发一次毫无营养的照片,打赏收入就开始大四位数走,这本质上和直播打赏,没有区别。

一个自媒体品牌,有没有价值?

先测试,读者愿不愿意为你付费。

测试证明,有血有肉,付费意识会更强,直播已经验证了这个模式。

我为什么要做这次测试?

因为我也面临着转型,我写了快四年“一口老炮”,一直默默无闻,说实话,变现的效率并不高,如今华与华都开始直播了,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藏在背后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鸿祎说得很对,现在流量拿到手里,如何变现,再说。

我身边大部分的自媒体朋友,都是吃To B严肃方向的饭,困境与老周说的一模一样,空间越来越小,变现越来越难,我们大家遇到的问题,不是话题领域的问题,而是说话姿势的问题。

空洞、宏观、枯燥,没有血肉,如同在看机器写作。

图文自媒体的出路,不一定是短视频

图文自媒体,到了如今这个步步维艰的阶段,如果不尽快想办法让自己的品牌IP化、有血有肉起来,未来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从业者也会越来越焦虑。

因为我站在乙方的角度来看,现在甲方在自媒体的预算,基本都在向To C的视频迁移,真人出镜,大流量,有庞大粉丝群体;单纯的严肃图文媒体,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吗?

我个人认为,很难很难,36氪做不到;虎嗅有一定个性,但是也很难;晚点的核心竞争力还是独家。

但是,前些年被人视作没有深度的很多视频类财经自媒体,在过去几年,毫无疑问是当红辣子鸡。

我时常感慨,自叹不如,实在厉害。

这个圈子里,很多人,年纪轻轻,又是美女,我就不点名了,都认识,怕被打,他们堪称印钞机,接单子接得手软。

汽车圈的陈震为什么能出圈火了?因为他有血有肉,围绕着自己做事,他一个人产生的营收,往往比一些40人机构化的自媒体还要多。

这个时候你还能敢说,集体就比个人的力量大吗?‍‍‍‍‍‍‍‍‍‍‍‍‍‍‍‍‍‍

这个逻辑,在自媒体行业,不一定适用。‍‍‍‍‍

短视频的火热,这种情况,在十年前的图文To B财经科技自媒体中,也曾经出现过。

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永远走下去的,只有有趣的灵魂,可以一直有人跟随。

短视频财经自媒体赛道里,最头部的一家杭州公司老板,是我以前报社的同事。他告诉我,现在风向又变了,1.0阶段的泛财经短视频已经走下坡路,受众开始要求更高级、更专业的内容。

但是,严肃的To B话题,如今看来,的确很难有泼天的流量。

周鸿祎在群里跟我们分享,他一开始讲大模型,讲安全,流量都起不来,直到开始讲车,流量才起来。

这个趋势,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今年,我身边以前主营业务是To B严肃内容的自媒体老板们,都集体出山,开始了短视频生涯,跨出了从作家到主播的第一步,当然,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疑问来了,真的只有视频才能有趣吗?真的只有视频才能有血有肉吗?没有短视频,就不能IP化了?

我坚信,个性化图文写作,依旧充满了市场,因为甲方让我去找到10个个性化写作的高手,我往往很难凑齐10个人,你说有没有市场?

大部分的严肃图文自媒体的老板,都出自于传统媒体,多年的从业,养成了追求理客中的本性,但是理客中如今就是流量的反义词。

职业本性限制了真正才华的发挥。

如今,大部分的受众,更愿意为情绪买单。

枯燥乏味的新闻式操作手段,在个性化、娱乐化的操作手段面前,越来越不被人接受。我曾经反思过,为何我自己的矩阵号里,最终一口老炮的品牌价值最大,就是因为其他的矩阵号,使用了中规中矩的传统模式,而一口老炮则完全采用了有血有肉的个性化操作模式。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作为一个乙方公司老板,我真的告诉你们,甲方有明确的个性化写作需求,市场目前不能满足需求,进来就有饭吃。

所以,我给我身边很多关系要好的朋友建议,不要单纯的一味追求视频化,其实图文IP化一样很有前途。六神磊磊、九边、卢克文、戴老板、半佛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

自嘲潦草小狗的余华老师,为什么这几年啥书也没写,却意外在网上走红?有血有肉有趣,立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作家。

与其,去追求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视频领域,还不如自己开一个号,亲自下场写。要知道,在短视频行业,找一个既有思想,又能说会道的人,堪比中奖五百万。单纯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就很难了,这跟写作一样,需要天赋。‍‍‍

所以,忘掉新闻操作的那一套东西,归零写作。比如我,就特别喜欢看华商韬略毕亚军老师的个人号,这种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华商韬略本身。

因为在我看来,毕亚军老师他个人的号,更直接真实反映他长期跟踪观察企业和企业家的所见所思,尤其是他个人内心的一些看法;花儿街参考的林老师写文章,我也很喜欢看,有趣且有深度,这种灵魂最有价值。

再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告诫自己,千万别装X,出去得瑟给人讲课,冒充营销大师公关大师,也别没事写文章教别人怎么做传播,好为人师是迟早要翻车的。平常心做好一个码字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传播学,定位作家。

不要因为短视频的崛起,就妄自菲薄。我要坚持写作,坚守文字,除非哪天,人类不再使用文字。

你要这么想,如果图文真的没有价值了,小红书就不可能还在增长,抖音之所以打不死小红书,甚至自己在海外还要做类似小红书的lemon8,就是因为有血有肉的图文内容,依旧流量巨大。

所以,如何让图文内容,进一步有血有肉化,是我接下来工作的重心。短视频,我可能也会测试,但绝对不会是重点,因为我不会。直播可以,因为我脸皮厚,从来不会怯场,也很能喷。

私域的粉丝社群一定要做,但是不要500人那种,要100人的忠实粉丝。要知道,有一种理论是,再不靠谱的傻 X,都有可能找到信仰者。

让灵魂越来越有趣,让文笔越来越肆意,让读者距离你越来越近。

最后叮嘱一句各位在苦苦挣扎的自媒体老板们。

千万不要用报纸杂志时代的机构媒体的标准,按图索骥,想要再造一个类似的自媒体。自媒体最核心的价值是“自”,这个“自”就是自我,强烈的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走向机构化,就是本末倒置。

图文自媒体的出路,不一定是短视频

如今时代,已经不需要To B的财经自媒体了,也就是用21世纪经济报道或者第一财经日报模式,去操作自媒体。

第一,泡沫没了。

中国企业,已经不需要To B的媒体集体鼓吹给资本市场的彩虹屁了,大家的首要目的都是活下去,把产品卖掉,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没有几个人再去为了融资、股价、精英认知投放。

第二,精英失语。

看看罢了,不再说话,这是大部分中国精英阶层如今的舆论场选择。既然不能说,还不如不说,这就是现状。

第三,那么做很危险。

再说一遍,自媒体不是媒体,媒体一切的常识和规则,在你身上,如今都不适用。一旦适用,可能号就没了,案例比比皆是,不要前赴后继。

第四,连阿里都不玩了。

这么多年以来,严肃类To B科技互联网自媒体,最大的买方阿里巴巴,现在都开始不玩了,投放断崖式下跌,大家还在期待什么呢?‍‍‍‍‍‍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财经##自媒体##短视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