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作者:人间故事铺本尊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在村里,汪秀梅算是个“传奇人物”。她是孙德贵的老婆,但是除了孙德贵这个丈夫之外,她前后还有很多“老公”。汪秀梅与这些“老公”的关系处在灰色地带,虽然见不得光,但却改善了她们一家人的生活,也给她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好的未来。

孙德贵还说,

汪秀梅已经决定,

等孙治华买房结婚后就正式退休,

回来跟他过日子,

以后不会再找“老公”了。

父子俩说得眉飞色舞,

一脸幸福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1

初夏的空气格外清新,村庄里弥漫着一股煮粽子的香味。汪秀梅提着几个精美的手提袋,走下拥挤的小客车,朝家走去。她脚上的高跟鞋略微有些不合脚,踩在水泥路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正是插秧的季节,挂着两腿泥在田里忙碌的大都是些出门打工也没人肯收的老汉。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汪秀梅一下车,就成了他们交头接耳谈论的话题。汪秀梅没有理会他们的窃窃私语,面不改色地走了过去。

推开虚掩的大门,堂屋里烟雾缭绕,弥漫着刺鼻的劣质烟草味。孙德贵还在抽烟,眼睛看着墙上的大幅挂历。这本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挂历已翻至第6面,上面有个日期被铅笔潦草地圈了起来,很醒目。

2018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八,夏至。

显然,这是个与众不同的日子。

这是汪秀梅第四次举行婚礼的日子。不包括孙德贵在内——当年她与孙德贵结婚时没有举行过婚礼。

看到汪秀梅,孙德贵连忙扔掉手里的半截香烟,殷勤地接过汪秀梅拎着的手提袋,随手放在吃饭的方桌上。

汪秀梅甩甩酸疼的右手,在一把老式的矮脚木椅上坐下,随手从旁边拿过一双旧平底鞋,把脚上的新皮鞋换掉。

“酒席订好了?”孙德贵也拉过一把椅子,在她对面坐下。

“订好了,18桌。”

“酒店很高档吧?”

“那还能差?带三颗星的。”

“请客的帖子也都发了?”

“都发了。”

“唔,那就好。”孙德贵讪讪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一包6块钱的红金龙,抽出一支,拿起火机正要点燃,见汪秀梅的神色有些愠怒,连忙又把沾了口水的香烟塞回烟盒。

汪秀梅皱皱眉头,拉过方桌上的一只手提袋,从里面掏出一条黄鹤楼软珍抛给孙德贵:“婚礼的席面上用的就是这个烟,我给你带了一条,抽抽看咋样?”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孙德贵没抽过这种黄鹤楼,问道:“这烟,一条怕是要两百多块钱吧?”

汪秀梅瞪了他一眼:“外面卖600块一条,烟草公司批发价一条550块。”

孙德贵牙疼似地“咝”了一声,连忙把刚刚刮开了一点点的塑封小心翼翼地复原——这烟拿到镇上的商店,至少能换到4条10块钱一包的红金龙。

于他而言,抽10块钱一包的红金龙已经很奢侈了。

“看来你这个‘老公’还真有钱呢。”孙德贵的语气里一点儿醋意也没有。

汪秀梅显摆地回答道:“那当然了,老周是退休老干部,每个月退休费五六千,儿女也都是能赚大钱的人。”

孙德贵的眼睛中发出光来:“你跟他提华子结婚的房子没有?”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急啥?”汪秀梅不悦地瞪了他一眼,颇有信心地说,“你就等着瞧好了,最迟明年年底,我保证新房到手。”

“那是那是。”孙德贵鸡啄米似地直点头,讨好地说,“我绝对相信我老婆的魅力。”

汪秀梅从手提袋里捡出两袋粽子丢给孙德贵:“不要耍嘴皮子了,煮鸡蛋和粽子去,华子说他已经接了段珍珍来过端午节,就快回来了。”

孙德贵答应一声,高兴地拿着粽子进了厨房,汪秀梅则拿出手机,接着看热播电视剧《琅玡榜》。

2

在村里,汪秀梅算是个“传奇人物”。她是孙德贵的老婆,但是除了孙德贵这个丈夫之外,她前后还有很多“老公”。

汪秀梅现年53岁,与孙德贵结婚已经足足35年。尽管当时的结婚证已经遗失,但户口登记薄上他们仍然是配偶关系。

孙德贵是汪秀梅的丈夫,那些与她举行婚礼的对象,她则称之为“老公”,而跟“老公”是无需领结婚证的。

我这么说,你们是不是被我绕晕了?

其实并不绕,丈夫是丈夫,“老公”是“老公”,在汪秀梅的理解中,这二者的概念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据汪秀梅自己无意中透露,这十多年来,与她有过同居关系的“老公”数量目前已达两位数,仅与她举行过婚礼的“老公”就已经有三个之多。她再三强调,她不是骗婚,因为她并没有对她的任何一个“老公”隐瞒她有丈夫的事实。也就是说,她的“老公”们都知道她是有夫之妇,而且都不介意这点。

汪秀梅的“老公”们,年龄至少都是65岁起步,身份多为丧偶的退休老工人。对于这个岁数的人来说,领不领结婚证,意义确实不大。

Y市以汽车工业闻名全国乃至世界,从国企退休的老工人多如牛毛,为汪秀梅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老公”资源。

汪秀梅的“老公”也有正式和临时之分。所谓“正式老公”,是指与她举行过婚礼的“老公”。对于“正式老公”,汪秀梅是很有诚意的。无论共同生活多长时间,她都会全心全意服侍对方,在此期间,她不会再跟别的男人有任何瓜葛,甚至连孙德贵也不会再接触。直到那个“老公”化为一撮骨灰,她才会再次寻找合适的“老公”。

大家都说,汪秀梅能在找“老公”的道路上游刃有余,除了依靠她的魅力之外,还得益于她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3

汪秀梅的第一个临时“老公”,是个来自外乡的弹花匠。

在娘家当姑娘时,汪秀梅就有“一枝花”、“盖满村”之誉。那时候,经常有河南籍货郎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些诸如针头线脑、木梳篦子之类的小东西。汪秀梅少不更事,16岁那年跟个年轻货郎私奔了。她跟着货郎走州过县一年多,后来发现对方原来有妻儿,只好回来了。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汪秀梅这就算是坏了名声,只好屈就下嫁了我们村的蔫人孙德贵。

嫁给孙德贵后,汪秀梅并没有像人们断言的那样积习难改,十多年里她一直洁身自好,直到遇到那个弹花匠。

那时候,打棉被这活还处于纯手工制作的阶段,弹棉花是个手艺活。当时,汪秀梅的大儿子孙治国从乡中学辍学回家,半大小子整天无所事事,她就寻思着要让孙治国学个手艺。经过慎重考察,再结合孙治国的条件综合考虑,她觉得弹棉花这门手艺比较适合,就让孙德贵领着孙治国去拜那弹花匠为师。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但父子俩却碰了壁。用现在的流行语言说,那弹花匠很傲娇,不肯收徒。于是汪秀梅迎难而上,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弹花匠。几天后,弹花匠不仅收下了孙治国,还成了孙治国的干爹。对徒弟兼干儿子,弹花匠自然毫无保留,将手艺悉数传授。

只是,还没等手艺学成的孙治国自立门户,弹棉花技术就被机械化代替,技术含量因此大大降低,传统的弹棉花手艺不再占任何优势,等于白学了。

这是一桩赔本的交易,孙德贵后悔不迭,汪秀梅却不这样认为。因为通过搞定弹花匠这件事,她发现了自己身上可利用的资本。

就这样,汪秀梅的视野大大拓宽,连县城都省略掉,直接杀往Y市。那年,汪秀梅36岁。

4

汪秀梅虽然是个农妇,但婚后她从来没有插手过地里的农活,所以“一枝花”越养越漂亮。到Y市后,她身上的土气很快就被洗涤一净,变得风韵十足了。

汪秀梅来Y市后找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是在早餐馆打杂。这份工作她没有干多久,短短两个多月后,她就有“老公”养着了。她与那个“老公”虽然没有结婚,却保持了三年多的同居关系,后来由于对方儿女的阻挠,他们只好断了联系。

汪秀梅第一次与“老公”举行婚礼是在2008年8月8日。这天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开幕仪式,对全国人民来说,这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那次婚礼,汪秀梅向村里关系不错的几家邻居发了请帖,包括我家,但别人都不去,我家也就没有去。

作为家属代表,孙治国携准女友郑娟娟参加了婚礼,并当场改口,对已经67岁且坐着轮椅的新郎叫爸爸,使整个婚礼的气氛非常融洽。

农妇汪秀梅和她的“丈夫”们

当然,付出就有回报,转过年,孙治国就在这个“爸爸”的帮助下,在Y市房价大规模疯涨前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如愿与郑娟娟完婚。

汪秀梅与这个“老公”共同生活了两年多,她尽心尽力地服侍对方,一直到其因病身亡。

汪秀梅第二次举行婚礼是2013年的元旦。这次她没有再给村里人发请帖。据说,这次孙德贵不仅出席了婚礼,还忙前忙后帮着张罗婚礼的琐碎事宜。

汪秀梅与第二任“老公”相处的时间最短,前后只有九个多月。不过,送走这个“老公”后,汪秀梅就付全款为孙治国买了一辆崭新的东风标致308。

2015年国庆节,汪秀梅与第三任“老公”正式举行婚礼。这任“老公”是个年近七旬的退休老干部。由于“老公”女儿的强烈反对,这次婚礼举办得不甚成功,宾客寥寥无几,还险些被“老公”的女儿带人砸了场子。

在这个“老公”身上,汪秀梅收到的回报最少,因为“老公”的全部资产都被女儿控制着。纵是这样,她对“老公”仍是不离不弃,让“老公”大为感动。为了弥补对她的亏欠,“老公”最大限度地动用之前的人脉关系,为她的小儿子孙治华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汪秀梅如此频繁地找“老公”,且高调地举行婚礼,自然在村里引来许多非议。对此,汪秀梅不以为然,连孙德贵父子也习以为常。

村里的促狭鬼程三曾经在酒桌上问过孙德贵:“老孙,你就真的不介意嫂子一再找‘老公’?”

孙德贵美滋滋地喝口酒,实话实说:“最开始嘛,也觉得不是事,可是转念一想,要不是她那些‘老公’,我两辈子也挣不来两个儿子买房结婚的钱。再说了,就算找再多的‘老公’,她不还是我孙德贵的女人吗?”

程三咂咂嘴,挂着一脸坏笑:“话虽这么说,可这么多年,嫂子到底都是在给别人暖被窝,你就不熬得慌?”

“你小子知道个屁。”孙德贵瞪了程三一眼,侃侃而谈,“女人其实好比一块田,耕久了就累了,难免力不从心,这田闲着反正也是闲着,转手出去就老值钱了,不仅能换来房子车子,还能挣来票子,有啥不好?”

孙德贵的语气中颇有几分得意。

众人品味过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孙德贵早就耕不动那块田了。

5

孙德贵刚刚把鸡蛋和粽子煮好,孙治华就开车带着段珍珍回来了。

孙治华与段珍珍年前就已经按乡俗订了亲,就因为房子还没有买到手,所以段珍珍迟迟不肯去领结婚证。

实际上汪秀梅早有买房计划,只是孙治华准岳母提出的条件比较严苛,买房必须全款,导致她的买房计划暂时搁浅了。

段珍珍一进门,汪秀梅就忙不迭地拿过桌上那些精美的手提袋,献宝似地往外掏:“珍珍,这是你上次在万达看中的衣服和鞋子,我都给你买来了。”

段珍珍喜滋滋地接过手提袋,去了卧房试衣服。

待段珍珍一身簇新地从卧房里出来,汪秀梅又从包里掏出一个精美的包装盒递过来:“珍珍,你看这是什么?”

段珍珍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顿时双目放光:“哇,浪琴女表!”

汪秀梅得意地说:“这手表可是进口货,贵得要死,你看看发票,要一万多块呢。”

“谢谢妈!”段珍珍嘴上立刻抹了蜜。

丰盛的节日午餐上了桌。餐桌上,一家人推杯换盏,一团和气,戴上浪琴手表的段珍珍一声声“妈”叫得格外甜。汪秀梅心花怒放,趁热打铁,老话重提,让段珍珍跟孙治华把结婚证领了。

段珍珍低头不吭声,暗暗瞪了孙治华两眼。孙治华只好出来打圆场:“不是珍珍不同意领证,是珍珍的妈非要房子到手再领证。所以,您还是在周叔那里多做做工作,最好能在年底把房子买到手。您放心,房子一到手,我和珍珍马上就去领证。”

汪秀梅不敢对段珍珍发火,只好把气撒在孙治华身上,把他骂了一顿。于是,开局一团和气的午餐最后以不欢而散告终。

吃过饭,孙德贵父子俩主动收拾桌上残局,汪秀梅为了缓解午餐时的尴尬,拉了段珍珍聊天。由于谁也没有再提领证和买房等敏感话题,聊天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这时,汪秀梅的手机响了,是老周的女儿打来的。

接着电话,汪秀梅一张脸陡然就变成了煮熟的鸡蛋色:她的准新郎老周没了!

71岁的退休工人老周梅开二度,子女虽不支持却也不反对。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与子女团聚共进节日午餐时,即将做新郎的他不顾儿女反对,贪了一回杯,不料两杯劲酒下肚,诱发了脑溢血,还没等急救车拉到医院,人就不行了……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一家人陷入恐慌之中。段珍珍寒了脸,当即收拾好自己东西,要孙治华送她回家。

6

由于准新郎的意外离世,汪秀梅的第四次婚礼被取消。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段珍珍决绝地提出与孙治华分手。

孙治华傻眼了:“珍珍,你肚子里都有孩子了,我们怎么能分手呢?你放心,房子我一定会买的,你耐心等等好吗?”

段珍珍没好气地说:“我倒是能等,可肚子里孩子能等吗?孙治华我告诉你,我已经决定把这孩子处理了。”

孙治华慌了手脚:“不要啊珍珍,求你给我点时间,我一定想办法尽快买房子……”

“你想办法?还不是让你妈再找个‘老公’!”段珍珍冷笑一声,再次打断他的话,“50多岁的老太婆了,你以为她还是抢手货呢?与其指望她,还不如我自己也去找个老头子过!”

“……”孙治华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段珍珍不理会孙治华的苦苦哀求,扬长而去。

与段珍珍的恋情告吹之后,孙治华一度很消沉,窝在家里连班也不想再上。汪秀梅把他臭骂了一顿,自己又打起精神,准备再次“出征”,去物色下一个“老公”了。

后记

2019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大年三十那天,去孙家串门,发现只有孙治华回来陪他爹过年。据孙德贵说,汪秀梅又顺利地找到了“老公”,是个来自荆门的小老板,身家不菲,且比她还小一岁。

孙治华也证实,荆门小老板对他妈很好,已经许诺2019年帮他搞定房子的事。所以他2019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找到女朋友。

孙德贵还说,汪秀梅已经决定,等孙治华买房结婚后就正式退休,回来跟他过日子,以后不会再找“老公”了。

父子俩说得眉飞色舞,一脸幸福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不管这是不是汪秀梅最后一个“老公”,我想至少这次她应该不可能高调举行婚礼,因为据孙家父子说,与汪秀梅以往那些“老公”稍微有点不同,她这个“老公”在荆门老家是有妻儿的。

题图 | 图片来自Freeimage.com

配图 | 文中配图均来源网络

(文/鹿少爷,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