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作者:金台资讯

人民网记者 王波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外国游客在中国彩灯前留影。灯彩集团供图

从有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来自中国的迪士尼”,如今,自贡灯会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占据海外92%的灯展市场份额,几乎哪里有“灯会”,哪里就有自贡彩灯。四川自贡,一座川南小城,是如何用一盏灯,带动产业的无限生机,助力中国非遗走向世界?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人民网 王凡摄

坚守匠心 建链扩销

“自贡灯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中国彩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方来介绍,自贡市注册登记彩灯业务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另有季节性用工5万余人,年产值近60亿元。“而自贡仅300余万人,也就是说,几乎家家户户都与彩灯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亮眼数据背后,是自贡传承彩灯文化、构建产业链的不懈努力。张方来说,在早年间,灯会不只为节庆娱乐,还可以向群众展示生产建设成就。“各行各业根据自己行业特点做灯,然后参加灯会‘比赛’。比如,供销社把平常售卖的酒杯、碗勺等瓷器餐具,做成瓷器灯,大家常见龙形瓷器灯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称之为‘万物皆可成灯’。”

要做到“万物皆可成灯”,少不了创新,也少不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一只5.5米高的孔雀,时而仰首望月,时而低头沉吟,在灯光和亚克力羽毛的相互作用下,原本洁白如雪的羽毛也显得五光十色,活灵活现。在今年的第三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单体灯组“雀之灵”无疑是“明星”之一。为达到逼真的效果,58岁的手工艺人刘俊才和他的团队将幻彩亚克力薄片用手工剪刀剪制成细如发丝的孔雀羽毛。“仅一片尾羽就要剪3000多剪,完成500多片尾羽的剪制就需1500000余剪,如果加上孔雀其它部位的短羽、绒毛,总共超10000000余剪。”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刘俊才和他剪制的“雀之灵”羽毛。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这是自贡彩灯的匠心技艺,也是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匠心的坚守,让我们的彩灯更加闪亮。”张方来说。

如今,自贡彩灯在设计、制作、展出等环节分工日渐细化,各环节都催生出了专业团队,产业潜力也不断聚集。“彩灯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上本地都能满足,而且供应充分。”自贡市龙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易成浩告诉记者,当地上千家彩灯相关企业分工分类齐备,且各自发挥作用。

“其实,在行业的发展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有行业人士坦言,对于熟练的技术工,企业间存在高价“挖人”现象,而对于刚入门的工人,费用又偏低。“类似这样的问题,并不利于行业长远的发展。”

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自贡市多措并举引导彩灯产业健康发展: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设立职称专业、发布从业人员薪酬指导价……企业间无序竞争减少了,营商氛围更好了,出海之路也变得更加顺畅。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2023年11月,捷克布拉格中国彩灯展。自贡市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赋能 中国彩灯走向世界

美国5个高柜彩灯、泰国4个高柜仿真恐龙、意大利2个高柜彩灯……生产车间管理看板上,订单密密麻麻,不少来自国外。易成浩说,企业专攻彩灯设计与制造,利用工艺优势,以及适应国外市场需求,业务范围已扩展到夜间造景、仿真恐龙等多个方向。

“彩灯一般摆放在户外,是一种相对易损的产品。因此,我们将树脂工艺应用到彩灯产品上,即在彩灯表面制作一层玻璃钢。”易成浩介绍,这样的创新工艺能将彩灯产品的“生命周期”从1到3个月提升到3到5年。“这为我们拓展国外市场又增加了新的竞争力!”

与易成浩销售彩灯产品到海外不同,黄明述主要是在海外参与办灯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技术与安全标准,也有不同的文化,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作为一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熟练工,每次海外办展,黄明述依然觉得“不轻松”。

“就拿这次在法国办展来说。我们80多工人,在当地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将灯组组装制作完成。”黄明述坦言,现在科技的东西多了,他们的工作就更多了。“但不管困难再多,我还是要把灯会办得安全、惊艳,这是必须的嘛!”

为让灯会场景体验更加逼真,黄明述所在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建立了国家级“i-彩灯实验室”,成立了“彩灯元宇宙研发中心”,并整合集团彩灯物理应用场景建造、高校AR、3D虚拟技术研发和电信公司硬件基础建设优势,赋能彩灯行业,实现了传统彩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如今,全息投影、激光水幕电影等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海外灯会。

随着企业积极出海,困难和问题也随之显露。针对彩灯企业面临的法律纠纷多、融资难等问题,近年来,自贡市向企业精准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持续发力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推出“彩灯文化经营快贷”“彩灯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累计向彩灯企业发放贷款26.22亿元。

数据显示,仅2023年,自贡就举办了90个境外彩灯项目,实现文化出口5048万美元,同比增长14.6%。

一灯耀全球 中国非遗放彩世界

法国蒙托邦中国彩灯节现场。灯彩集团供图

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名为“奇幻世界、幻想之旅”的中国彩灯节在法国蒙托邦市落下帷幕,来自遥远东方的彩灯,在为期数月的展览中,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次。

“现在,大熊猫、彩灯等四川特色元素在法国的粉丝群越来越庞大了。”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李仲文看来,自贡彩灯让两国之间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显得更加五彩斑斓。

和现在的自信不同,在出海之初,李仲文常常会陷入思考:“独具东方文化色彩的彩灯,在国外适用吗?会不会有文化差异?”如今,20余年海外办展经历让他有了总结:“差异一定有,但也有共通之处。”

“早期,我们常常做大熊猫,以及类似‘山海经’‘三国’‘西游’等灯组供展。但除了‘大熊猫’外,其他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灯组外国人很难看懂。”李仲文坦言,为适应国际市场,他们便开始尝试跟一些国际知名IP结合,比如史努比、哆啦A梦、彼得兔等。“事实证明,这样的灯组在国外会更受欢迎。如今,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彩灯节会有不同的主题,彩灯节在海外多地已形成品牌。”

“虽然我们的文化不同,但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是共通的!”李仲文感受到,用中国彩灯艺术表达当地文化的做法,能让更多国外观众的目光从彩灯的外观,聚焦到中国传统彩灯的设计和工艺细节上来。“现在,国外游客开始关注并惊讶于我们的制灯技艺了。”

有了关注,才有更多交流。如今,随着海外灯会越来越受当地人喜爱,中国美食、川剧变脸等也随着灯会出海。“我们借灯会将中国特色文化产品推向世界,让国外观众感受更多文化的魅力。”

在蒙托邦市举办中国彩灯节期间,有一件事让李仲文记忆深刻。法国观众阿兰卡女士前后给他们发来了10余封邮件,出于对熊猫和彩灯的喜爱,她想在自己的婚礼上,摆上熊猫彩灯灯组。“我们最终答应了这位‘粉丝’的请求。”经过多番斟酌,李仲文决定将灯组借给让阿兰卡,帮助她实现心愿。

截至今年年初,自贡灯会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共吸引5亿多人次观灯,也收获了无数像阿兰卡这样的“粉丝”。

2023年,自贡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贡彩灯,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在璀璨的彩灯下,一幅美美与共、文明交流互鉴的和谐画卷正在全球展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