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作者:金台資訊

人民網記者 王波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外國遊客在中國彩燈前留影。燈彩集團供圖

從有千年曆史傳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到“來自中國的迪士尼”,如今,自貢燈會已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占據海外92%的燈展市場佔有率,幾乎哪裡有“燈會”,哪裡就有自貢彩燈。四川自貢,一座川南小城,是如何用一盞燈,帶動産業的無限生機,助力中國非遺走向世界?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第30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人民網 王凡攝

堅守匠心 建鍊擴銷

“自貢燈會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中國彩燈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張方來介紹,自貢市注冊登記彩燈業務企業1000餘家,從業人員5萬餘人,另有季節性用工5萬餘人,年産值近60億元。“而自貢僅300餘萬人,也就是說,幾乎家家戶戶都與彩燈行業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亮眼資料背後,是自貢傳承彩燈文化、建構産業鍊的不懈努力。張方來說,在早年間,燈會不隻為節慶娛樂,還可以向群衆展示生産建設成就。“各行各業根據自己行業特點做燈,然後參加燈會‘比賽’。比如,供銷社把平常售賣的酒杯、碗勺等瓷器餐具,做成瓷器燈,大家常見龍形瓷器燈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稱之為‘萬物皆可成燈’。”

要做到“萬物皆可成燈”,少不了創新,也少不了傳統手工藝人的堅守。一隻5.5米高的孔雀,時而仰首望月,時而低頭沉吟,在燈光和亞克力羽毛的互相作用下,原本潔白如雪的羽毛也顯得五光十色,活靈活現。在今年的第三十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上,單體燈組“雀之靈”無疑是“明星”之一。為達到逼真的效果,58歲的手工藝人劉俊才和他的團隊将幻彩亞克力薄片用手工剪刀剪制成細如發絲的孔雀羽毛。“僅一片尾羽就要剪3000多剪,完成500多片尾羽的剪制就需1500000餘剪,如果加上孔雀其它部位的短羽、絨毛,總共超10000000餘剪。”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劉俊才和他剪制的“雀之靈”羽毛。人民網記者 王波攝

“這是自貢彩燈的匠心技藝,也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匠心的堅守,讓我們的彩燈更加閃亮。”張方來說。

如今,自貢彩燈在設計、制作、展出等環節分工日漸細化,各環節都催生出了專業團隊,産業潛力也不斷聚集。“彩燈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上本地都能滿足,而且供應充分。”自貢市龍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易成浩告訴記者,當地上千家彩燈相關企業分工分類齊備,且各自發揮作用。

“其實,在行業的發展中我們也面臨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有行業人士坦言,對于熟練的技術工,企業間存在高價“挖人”現象,而對于剛入門的勞工,費用又偏低。“類似這樣的問題,并不利于行業長遠的發展。”

為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近年來,自貢市多措并舉引導彩燈産業健康發展:成立行業協會、制定自律公約、設立職稱專業、釋出從業人員薪酬指導價……企業間無序競争減少了,營商氛圍更好了,出海之路也變得更加順暢。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2023年11月,捷克布拉格中國彩燈展。自貢市委宣傳部供圖

創新賦能 中國彩燈走向世界

美國5個高櫃彩燈、泰國4個高櫃仿真恐龍、意大利2個高櫃彩燈……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管理看闆上,訂單密密麻麻,不少來自國外。易成浩說,企業專攻彩燈設計與制造,利用工藝優勢,以及适應國外市場需求,業務範圍已擴充到夜間造景、仿真恐龍等多個方向。

“彩燈一般擺放在戶外,是一種相對易損的産品。是以,我們将樹脂工藝應用到彩燈産品上,即在彩燈表面制作一層玻璃鋼。”易成浩介紹,這樣的創新工藝能将彩燈産品的“生命周期”從1到3個月提升到3到5年。“這為我們拓展國外市場又增加了新的競争力!”

與易成浩銷售彩燈産品到海外不同,黃明述主要是在海外參與辦燈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技術與安全标準,也有不同的文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作為一位有着30多年經驗的熟練工,每次海外辦展,黃明述依然覺得“不輕松”。

“就拿這次在法國辦展來說。我們80多勞工,在當地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将燈組組裝制作完成。”黃明述坦言,現在科技的東西多了,他們的工作就更多了。“但不管困難再多,我還是要把燈會辦得安全、驚豔,這是必須的嘛!”

為讓燈會場景體驗更加逼真,黃明述所在自貢燈彩文化産業集團建立了國家級“i-彩燈實驗室”,成立了“彩燈元宇宙研發中心”,并整合集團彩燈實體應用場景建造、高校AR、3D虛拟技術研發和電信公司硬體基礎建設優勢,賦能彩燈行業,實作了傳統彩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更新。如今,全息投影、雷射水幕電影等技術已廣泛運用于海外燈會。

随着企業積極出海,困難和問題也随之顯露。針對彩燈企業面臨的法律糾紛多、融資難等問題,近年來,自貢市向企業精準提供涉外法律服務,持續發力知識産權保護,創新推出“彩燈文化經營快貸”“彩燈e貸”等專屬信貸産品,累計向彩燈企業發放貸款26.22億元。

資料顯示,僅2023年,自貢就舉辦了90個境外彩燈項目,實作文化出口5048萬美元,同比增長14.6%。

一燈耀全球 中國非遺放彩世界

法國蒙托邦中國彩燈節現場。燈彩集團供圖

傳播中華文化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名為“奇幻世界、幻想之旅”的中國彩燈節在法國蒙托邦市落下帷幕,來自遙遠東方的彩燈,在為期數月的展覽中,吸引觀衆超過30萬人次。

“現在,大熊貓、彩燈等四川特色元素在法國的粉絲群越來越龐大了。”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自貢燈彩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國際事業部總經理李仲文看來,自貢彩燈讓兩國之間精彩紛呈的文化交流,顯得更加五彩斑斓。

和現在的自信不同,在出海之初,李仲文常常會陷入思考:“獨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彩燈,在國外适用嗎?會不會有文化差異?”如今,20餘年海外辦展經曆讓他有了總結:“差異一定有,但也有共通之處。”

“早期,我們常常做大熊貓,以及類似‘山海經’‘三國’‘西遊’等燈組供展。但除了‘大熊貓’外,其他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燈組外國人很難看懂。”李仲文坦言,為适應國際市場,他們便開始嘗試跟一些國際知名IP結合,比如史努比、哆啦A夢、彼得兔等。“事實證明,這樣的燈組在國外會更受歡迎。如今,我們在不同的城市彩燈節會有不同的主題,彩燈節在海外多地已形成品牌。”

“雖然我們的文化不同,但我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認知是共通的!”李仲文感受到,用中國彩燈藝術表達當地文化的做法,能讓更多國外觀衆的目光從彩燈的外觀,聚焦到中國傳統彩燈的設計和工藝細節上來。“現在,國外遊客開始關注并驚訝于我們的制燈技藝了。”

有了關注,才有更多交流。如今,随着海外燈會越來越受當地人喜愛,中國美食、川劇變臉等也随着燈會出海。“我們借燈會将中國特色文化産品推向世界,讓國外觀衆感受更多文化的魅力。”

在蒙托邦市舉辦中國彩燈節期間,有一件事讓李仲文記憶深刻。法國觀衆阿蘭卡女士前後給他們發來了10餘封郵件,出于對熊貓和彩燈的喜愛,她想在自己的婚禮上,擺上熊貓彩燈燈組。“我們最終答應了這位‘粉絲’的請求。”經過多番斟酌,李仲文決定将燈組借給讓阿蘭卡,幫助她實作心願。

截至今年年初,自貢燈會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及祖國的大江南北,先後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共吸引5億多人次觀燈,也收獲了無數像阿蘭卡這樣的“粉絲”。

2023年,自貢成功建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自貢彩燈,迎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在璀璨的彩燈下,一幅美美與共、文明交流互鑒的和諧畫卷正在全球展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