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步长制药独家药品价格下调 主营业务优势减弱

作者: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
步长制药独家药品价格下调 主营业务优势减弱

核心产品优势减弱、营运能力下滑,步长制药仍频繁运作资本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

近日,步长制药(603858.SH)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对其产品脑心通胶囊挂网价格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已挂网省份均已执行调整后价格。本次价格调整涉及脑心通胶囊三类规格,下降幅度从9%至20%不等。

脑心通胶囊为步长制药三个独家专利品种之一,主要用于心脑血管领域,本次调价之前,脑心通胶囊的业绩已有所下滑,而核心产品业绩下降也直接影响了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业务的收入——近年来,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业务营收逐年下降,2023年末,其营业收入为91.72亿元,同比减少9.26%。

除此之外,步长制药总体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近年均不同程度地处于下降趋势。在此情况下,步长制药仍资本运作频繁。iFind数据显示,自2018步长制药宣布转型以来,其资本运作事例已达30余起。

独家品种价格下调

从脑心通胶囊不同规格的产品看,36粒/盒的产品从21.89至23.69元调整至19.90元,下降幅度约9%至16%;48粒/盒的产品从28.95至31.59元调整至26.26元,下降幅度约9%至17%;72粒/盒的产品从48.31元调整至38.81元,下降幅度约20%。

公告显示,本次脑心通胶囊价格调整是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文件精神进行的调整,可能对脑心通胶囊销售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步长制药将继续通过加强新药研发、加大储备产品推广、实施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加强专业化学术推广、营销网络建设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式致力于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今年4月19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曾发布《关于部分企业相关产品调价的通知》,提到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通报部分价格虚高药品约谈结果并抓好落实的函》,对相关企业的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脑心通胶囊就在其中。

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也发布消息称,2023年初以来,针对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等问题,国家医保局2023年全年累计约谈企业23家,涉及30个品种,约谈药品平均降价超40%。

脑心通胶囊为步长制药三个独家专利品种之一,是用于心脑血管领域的中成药,当前名列2023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米内网的数据,脑心通胶囊2022年在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的排名第四,占比3.13%。

在本次调价之前,脑心通胶囊的市场表现就已有所下滑。2023年度,步长制药脑心通胶囊合计销售额为29.3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2.20%;2024年第一季度,脑心通胶囊合计销售额为5.7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1.87%。

同时,财报显示,2023年脑心通胶囊(36粒/盒)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4144万盒、3743万盒,同比分别下降18.68%、24.98%;脑心通胶囊(48粒/盒)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6393万盒、6607万盒,同比仍然下降了14.55%、5.16%。

而从库存量看,2023年脑心通胶囊(48粒/盒)的库存量为589万盒,同比减少27.62%;但脑心通胶囊(36粒/盒)库存量为747万盒,同比增加了113.60%。对此,步长制药在财报中解释称,“脑心通胶囊库存量相比上年增幅较大,主要是销量下降影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本次药品价格下调可以被视为步长制药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的举措。需要注意的是,降价可能会对公司的毛利率和利润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公司未来的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公司需要密切关注销售数据,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确保业绩的稳定增长。”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这种药品价格的下调可能是步长制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或者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它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调整价格后,公司的收入可能会减少。然而,长远来看,如果公司能够通过调整价格和扩大市场份额来抵消这种影响,那么这次价格调整可能并不会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公司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竞争情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近年资本运作频繁

在心脑血管领域,步长制药还握有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两款独家专利品种。不过近年来,稳心颗粒的销售量亦处于连续下滑状态。财报显示,2021-2023年,步长制药稳心颗粒(9袋/盒)销售量同比变化幅度分别为-19.27%、-7.14%、-78.57%。

两大核心产品优势减弱直接影响了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业务的收入。2020年以前,心脑血管业务在步长制药总收入中占比均在75%以上,而近三年,营收占比已降至70%左右。从具体收入看,2021-2023年,心脑血管营业收入分别为111.60亿元、101.07亿元、91.7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7.65%、9.43%、9.26%。

值得关注的是,步长制药其他三类业务的盈利能力在2023年也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其中,泌尿板块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下滑10.49%;妇科板块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下滑16.10%;而医疗器械板块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降幅最大,为45.71%。

随着主营业务下滑,步长制药的总体业绩也不理想。2021-2023年,步长制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7.63亿元、149.51亿元、13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08亿元、-15.91亿元、1.52亿元,均处于下降状态。

同期,步长制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21亿元、27.56亿元、-1.96亿元。2023年现金流较2021年已下降114.84%,但2022、2023年起伏变化较大。对此,步长制药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变动主要源于经营积累,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而2023年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及购买商品增加的影响,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步长制药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41亿元、0.88亿元、0.74亿元,同比进一步减少24.88%、79.88%、1.96%。

然而,在上述现金流情况下,步长制药仍频繁进行资本运作。仅2024年,步长制药已计划投资设立三家公司。今年2月份,步长制药宣布控股子公司长睿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睿生物”),拟与成都国生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成都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长睿生物出资750万元;3月份,步长制药宣布拟出资940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山东步长贸易有限公司”;4月份,步长制药控股子公司四川泸州步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拟出资2500万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博源润步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今年3月份,步长制药宣布,公司及相关子公司拟对最高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证券回购、公募基金、交易所基金等;4月份,步长制药及相关子公司拟在金融机构对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自有资金开展理财业务,投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固定收益型或浮动收益型的存款类产品和理财产品。

2018年9月,步长制药宣布转型,从营销型驱动向产品型驱动、向科技型公司转型;由中成药向生物药、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全产业转型。自此以后,步长制药资本运作频频。iFind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步长制药资本运作事例已达30余起,但如此多的资本运作收效甚微。

“过多的资本运作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些运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资源,影响其主营业务的营运能力。因此,步长制药应该审慎对待资本运作,确保其能够为公司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收益,而不是短期的、临时的收益。同时,步长制药应该积极寻求提升主营业务营运能力的机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等方式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升主营业务营运能力。总之,步长制药应该平衡好资本运作和主营业务营运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林先平说道。

张雪峰同样分析道:“资本运作频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尽管资本运作可以带来资金流动性和业务拓展的机会,但频繁的资本运作也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和经营风险。步长制药应当审慎考虑资本运作的方式和时机,避免过度依赖此类行为来支撑盈利增长。相反,公司应该更加专注于提升其主营业务的营运能力,以实现长期稳健的盈利增长,包括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等等。”

记者就药品降价、业绩情况、资本运作等问题致函步长制药,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