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作者:中国烹饪杂志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追求“年轻”是一种从来便存在的态度。一道菜从古至今的变化,一种技法或简或繁的调试,在瞬息万变的流行大潮中,餐饮行业似乎永远处于求索的“青年期”,需要将学习与创新——这种几乎与年轻绑定的态度贯彻到底。

今天我们带来四道灵感迸发的创新菜,它们之中有从传统文化“鱼米之乡”中得到启发而创制的新菜,也有结合老菜鲍鱼煲、烧南北,在“山珍海味”的碰撞中诞生的口蘑焖鲍鱼。它们的出现诠释着餐饮从味道到技法的不断更新,而这样的态度也正是餐饮人“永葆青春”的秘密。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新派鱼米之乡

文/屠明娟 图/张卓君

制作/付超群 王平

菜品提供/蒙古大营(扬州店)

85后年轻主厨从“鱼米之乡”中生发出的新灵感,河虾和鳜鱼柳经过提前滑炒,保持了嫩度,口感绝佳。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原料

河虾500克,鳜鱼750克,瓜姜条40克,鸡蛋6个,雪芽、红椒丝各适量,葱、姜、盐、黄酒各适量。

制法

将河虾手剥成虾仁,洗净,加葱、姜、盐、黄酒上浆备用;将鳜鱼宰杀治净,取鱼肉切成鱼柳,加葱、姜、盐、黄酒抓上劲备用;将雪芽洗净,焯水备用;鸡蛋取蛋清,加盐、清水,搅拌均匀后蒸熟,取出;将炒锅烧热,放入河虾、雪芽翻炒,取出置于蒸蛋一边,将鳜鱼柳、瓜姜条放入锅中翻炒,取出盛装在蒸蛋另一边,装饰后上桌即可。

玫瑰水晶海蜇

文/褚宏辚 图/张洋

策划/赵益斌 制作/张虎宁

菜品提供/北京璞YUN·云南菜

云南玫瑰醋凝结的娇艳,衬着海蜇的柔白,酸甜中酝酿着海蜇的浪漫叛逆。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原料

吕四海蜇,三叶芹,鱼胶片,云南玫瑰醋,薄荷叶,香菜,拍蒜,小米辣,盐,白糖。

制法

将玫瑰醋、鱼胶片小火熬至鱼胶片化开,放凉凝固成啫喱,改刀成粒待用;将海蜇清洗一下,焯水,用冷水冲凉,放小米辣、薄荷叶、香菜、拍蒜、盐、玫瑰醋、白糖混合的汁中泡6小时;将玫瑰啫喱粒、腌好的海蜇装盘,点缀三叶芹即可。

大厨小贴士

吕四海蜇: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特产,因产于启东的吕四渔场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而享有盛誉。

传统羊鞍卷配红菇羊肉汁

文/蒋晖 图/殷骏

制作/Jonathan

菜品提供/上海DEJAVU•泊诗南

羊肉奶香十足,风味丰富,口感细嫩。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原料

新西兰羊鞍肉,干红菇,干羊肚菌,茴香,香菜籽,葛缕子,广东红葱,胡萝卜,土豆,胡椒粉,盐,橄榄果渣油。

制法

将羊鞍肉剔骨,留取完整羊肉卷备用;剔骨时产生的部分碎肉加茴香、葛缕子、香菜籽一起打成肉泥,酿入羊肉卷中,以55℃低温慢煮2小时;将羊骨、羊碎肉煎至呈棕褐色备用;用橄榄果渣油将广东红葱带皮炒干水分,加入煎好的羊骨、羊碎肉,加冰水以小火萃取4小时,待香味萃取完全后,文火煮8小时,过滤掉杂质,继续浓缩收汁至30%成酱汁;将干红菇、干羊肚菌分别泡发,与土豆、胡萝卜一起加入浓缩酱汁中,用锡纸封口,放入烤箱以180℃烤制30分钟后取出;将低温羊肉卷切片烤香,撒少许盐、胡椒粉,与蔬菜一起装盘,淋酱汁即可。

制作关键

羊肉部位的选取很关键,主厨选用的羊鞍肉包括外脊的羊西冷以及极嫩的羊里脊,有饱满的油脂和细嫩的口感。

口磨焖鲍鱼

文/石叶馨 图/张洋

菜品提供/北京京宴三环里·精致北京菜

制作灵感来自传统菜鲍鱼煲、烧南北,将“草八珍”之一的口蘑与“海八珍”之一的鲍鱼搭配,细嫩弹牙,咸香浓郁。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原料

大白蘑,大连鲜鲍鱼,2年以上老鸡,猪里脊,排骨,葱,姜,盐,鸡汤,酱油,熟米饭。

制法

将大白蘑洗净去沙,放入开水中泡软,箅出口蘑汤留用;将泡软的口蘑放入水盆沿同一方向旋转洗净,取出控水;用老鸡吊汤,过滤,放入大白蘑,中小火炖煮30分钟至香软,将汤与蘑菇一同盛出;带壳鲍鱼洗净,盖上葱、姜,放入蒸箱蒸30分钟,取出去壳、内脏,洗刷干净,加入鸡汤,放猪里脊、排骨,开中小火煲1小时后连汁盛出;将蘑菇、鲍鱼、鸡汤、鲍鱼汁一起下锅,加盐、酱油调味,文火炖1小时,带火上桌,配熟米饭即可。

制作关键

口蘑和鲍鱼须先分别炖煮,让各自味道充分透出,才能在合炖时相互融合。鲍鱼相比口蘑更为紧致,故要先蒸后煲,保持二者口感一致。

责编 | 石叶馨

校对 | 予津

本文选自《中国烹饪》杂志往期内容,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鸡肉1 | 鸡肉2 | 鸡汤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
让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来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