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作者:中國烹饪雜志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追求“年輕”是一種從來便存在的态度。一道菜從古至今的變化,一種技法或簡或繁的調試,在瞬息萬變的流行大潮中,餐飲行業似乎永遠處于求索的“青年期”,需要将學習與創新——這種幾乎與年輕綁定的态度貫徹到底。

今天我們帶來四道靈感迸發的創新菜,它們之中有從傳統文化“魚米之鄉”中得到啟發而創制的新菜,也有結合老菜鮑魚煲、燒南北,在“山珍海味”的碰撞中誕生的口蘑焖鮑魚。它們的出現诠釋着餐飲從味道到技法的不斷更新,而這樣的态度也正是餐飲人“永葆青春”的秘密。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新派魚米之鄉

文/屠明娟 圖/張卓君

制作/付超群 王平

菜品提供/蒙古大營(揚州店)

85後年輕主廚從“魚米之鄉”中生發出的新靈感,河蝦和鳜魚柳經過提前滑炒,保持了嫩度,口感絕佳。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原料

河蝦500克,鳜魚750克,瓜姜條40克,雞蛋6個,雪芽、紅椒絲各适量,蔥、姜、鹽、黃酒各适量。

制法

将河蝦手剝成蝦仁,洗淨,加蔥、姜、鹽、黃酒上漿備用;将鳜魚宰殺治淨,取魚肉切成魚柳,加蔥、姜、鹽、黃酒抓上勁備用;将雪芽洗淨,焯水備用;雞蛋取蛋清,加鹽、清水,攪拌均勻後蒸熟,取出;将炒鍋燒熱,放入河蝦、雪芽翻炒,取出置于蒸蛋一邊,将鳜魚柳、瓜姜條放入鍋中翻炒,取出盛裝在蒸蛋另一邊,裝飾後上桌即可。

玫瑰水晶海蜇

文/褚宏辚 圖/張洋

策劃/趙益斌 制作/張虎甯

菜品提供/北京璞YUN·雲南菜

雲南玫瑰醋凝結的嬌豔,襯着海蜇的柔白,酸甜中醞釀着海蜇的浪漫叛逆。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原料

呂四海蜇,三葉芹,魚膠片,雲南玫瑰醋,薄荷葉,香菜,拍蒜,小米辣,鹽,白糖。

制法

将玫瑰醋、魚膠片小火熬至魚膠片化開,放涼凝固成啫喱,改刀成粒待用;将海蜇清洗一下,焯水,用冷水沖涼,放小米辣、薄荷葉、香菜、拍蒜、鹽、玫瑰醋、白糖混合的汁中泡6小時;将玫瑰啫喱粒、腌好的海蜇裝盤,點綴三葉芹即可。

大廚小貼士

呂四海蜇: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特産,因産于啟東的呂四漁場而得名,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因其味道鮮美、口感脆嫩而享有盛譽。

傳統羊鞍卷配紅菇羊肉汁

文/蔣晖 圖/殷駿

制作/Jonathan

菜品提供/上海DEJAVU•泊詩南

羊肉奶香十足,風味豐富,口感細嫩。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原料

紐西蘭羊鞍肉,幹紅菇,幹羊肚菌,茴香,香菜籽,葛縷子,廣東紅蔥,胡蘿蔔,洋芋,胡椒粉,鹽,橄榄果渣油。

制法

将羊鞍肉剔骨,留取完整羊肉卷備用;剔骨時産生的部分碎肉加茴香、葛縷子、香菜籽一起打成肉泥,釀入羊肉卷中,以55℃低溫慢煮2小時;将羊骨、羊碎肉煎至呈棕褐色備用;用橄榄果渣油将廣東紅蔥帶皮炒幹水分,加入煎好的羊骨、羊碎肉,加冰水以小火萃取4小時,待香味萃取完全後,文火煮8小時,過濾掉雜質,繼續濃縮收汁至30%成醬汁;将幹紅菇、幹羊肚菌分别泡發,與洋芋、胡蘿蔔一起加入濃縮醬汁中,用錫紙封口,放入烤箱以180℃烤制30分鐘後取出;将低溫羊肉卷切片烤香,撒少許鹽、胡椒粉,與蔬菜一起裝盤,淋醬汁即可。

制作關鍵

羊肉部位的選取很關鍵,主廚選用的羊鞍肉包括外脊的羊西冷以及極嫩的羊裡脊,有飽滿的油脂和細嫩的口感。

口磨焖鮑魚

文/石葉馨 圖/張洋

菜品提供/北京京宴三環裡·精緻北京菜

制作靈感來自傳統菜鮑魚煲、燒南北,将“草八珍”之一的口蘑與“海八珍”之一的鮑魚搭配,細嫩彈牙,鹹香濃郁。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原料

大白蘑,大連鮮鮑魚,2年以上老雞,豬裡脊,排骨,蔥,姜,鹽,雞湯,醬油,熟米飯。

制法

将大白蘑洗淨去沙,放入開水中泡軟,箅出口蘑湯留用;将泡軟的口蘑放入水盆沿同一方向旋轉洗淨,取出控水;用老雞吊湯,過濾,放入大白蘑,中小火炖煮30分鐘至香軟,将湯與蘑菇一同盛出;帶殼鮑魚洗淨,蓋上蔥、姜,放入蒸箱蒸30分鐘,取出去殼、内髒,洗刷幹淨,加入雞湯,放豬裡脊、排骨,開中小火煲1小時後連汁盛出;将蘑菇、鮑魚、雞湯、鮑魚汁一起下鍋,加鹽、醬油調味,文火炖1小時,帶火上桌,配熟米飯即可。

制作關鍵

口蘑和鮑魚須先分别炖煮,讓各自味道充分透出,才能在合炖時互相融合。鮑魚相比口蘑更為緊緻,故要先蒸後煲,保持二者口感一緻。

責編 | 石葉馨

校對 | 予津

本文選自《中國烹饪》雜志往期内容,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背景,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點選下方封面購買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點選下方連結

檢視更多專題菜單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雞肉1 | 雞肉2 | 雞湯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
讓菜品“永葆青春”的秘密原來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