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作者:鹰哥19

​《抗衰》作者:余国良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在前面几节,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管住嘴、迈开腿、睡个好觉”,来抵抗衰老,保持年轻态。

那么,在最后一节,我们来放眼未来,聊聊在人类即将跨越百岁大关之际,我们该如何跑赢时间,享受一个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百岁人生。

百岁高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以前人们一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毕竟在建国之初,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纵观全球人类寿命,从1840年开始,人类的平均寿命就以平均每年约3个月的速度递增,每10年就可以多2到3年。

而在国内,2016年,民众的寿命平均值就已突破76岁大关。按前面提到的寿命增长趋势来推算,2007年出生的孩子以后活到百岁的概率是50%;等到“10后”、“20后”的孩子,他们会有更大的概率步入百岁老人之列。

这样的寿命延长,将对人生规划提出新的挑战。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在他那个时代,50岁就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但在百岁高龄的时代,50岁还将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

以前我们的人生通常被划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前20多年,从呱呱落地到大学毕业,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度过;毕业后开始工作三四十年,直到60岁退休,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工作中;最后退休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精力基本上都用在了家里。

这就是以前人们的标配:学习20多年,积攒的知识差不多够用一辈子;工作三四十年能攒下一些家底,足以支撑退休后十几年的养老生活。但长寿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套逻辑,哪怕退休年龄延迟,之后的日子也有漫长的30年。那么,对于这种长寿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度过呢?

对此,伦敦商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安德鲁·斯科特和琳达·格拉顿在其著作《百岁人生》中指出: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将不再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新登台的则是多段式人生模式,其中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主题,穿插进行,不再边界分明。

举例来说,某个人十几岁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等到30多岁时他发现自己学识方面的不足,于是重返校园读书,还换了一个工作赛道;等到50多岁时,他利用职业空档期去旅行,回来后开始创业,同时利用夜校继续学习感兴趣的课程。

还有,人生总有几件大事,比如恋爱、结婚、生子等等,它们以后也不会再有“最后期限”的说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年轻态“保鲜期”的持久,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40多岁甚至年龄更大才开始恋爱、结婚、生子,也将变成人生的常态。

当然了,这样的人生模式会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比如它要求人们要有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更强的自我颠覆意识。时代变化的节奏加快,要求人们必须拥抱新鲜事物,勇于放弃手头拥有的一切,通过不断学习、颠覆、重建,去捕捉新的机会。但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开放和自由,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用好健康管理曲线,快乐地跑赢时间

刚才我们提到的百岁高龄,主要指的是人生能达到的长度,但这并不是美满人生的唯一要素,包括健康在内的生命质量同等重要。我们常说,财富、名望、学识等等都是生命中的0,而健康才是最前面的那个1。

随着长寿时代的来临,健康管理会变得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长寿,还要实现高质量、有尊严的长寿。中医常说“上医治未病”,对健康管理来说,防患于未然比妙手回春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把健康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持之以恒,常备不懈。

首先,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曲线,让相关数据“好好说话”。健康曲线以时间变化作为X轴,来测量数据指标,以血压、血糖、心跳、体重、睡眠质量等作为Y轴,来观察、跟踪、改变、干预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可以进行类比的例子。如果家里有小孩,有些家长朋友会让孩子靠在客厅的墙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画一下他的身高,最后把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我们就能评估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突然长高,这个长高情况是否处在合理范围内。健康曲线的道理也是如此,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记录的是与衰老、疾病相关的指标。

除了这些数据之外,余国良还建议我们做一个基因图谱检测,对于发生概率较大的疾病重点监测,及早预防。比如基因检测报告显示他患糖尿病的概率很大,于是他从44岁开始,每过六个月就检测一次血糖指标,后来又改为每3个月测一次。

这个指标叫作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反映的是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大于等于6.5%就可以认为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直以来余国良控制得还算不错;直到54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糖代谢能力的变弱,他的这个指标才开始起伏不定。

2017年两次检测显示,余国良的这个血糖指标上升到了6.5,拉响了糖尿病的警报。经过半年的断糖饮食后,他成功地把指标降回了安全线以下。他松了一口气,放任自己多吃了几顿甜点,没想到2018年9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竟然飙升到了6.7%。

于是余国良又开始了辛苦的断糖饮食,把指标再次降到了6.5%以下,但这个好成绩只维持了半年,他又没管住自己的嘴,于是指标又再次飙升。这样的反复让他意识到了年龄增长对糖代谢的影响,自己应该更严格地控制甜点的摄入。

以上的经历说明,健康管理考验的是我们的自律能力,面对各种诱惑要坚决说“不”。2020年全年和2021年前三个季度,余国良的糖化指标控制得都很好,于是他再次掉以轻心,而接下来指标值则再次为他敲响警钟。

余国良很懊悔,但同时他也感慨,幸好有健康管理曲线,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自己的健康情况。这就是健康管理的精髓。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基因缺陷,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做法让疾病发生的概率小一点,抑或是出现的晚一点。

余国良把这种健康管理办法称为“与时间赛跑”。也就是说,假定先天的基因会让我们年老时受到某种疾病的困扰,那么通过年轻时的检测、预防和干预,我们可以把患病时间往后推迟20年,也就是延续20年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胜利。

最后要提醒的是,我们的身体要抗衰,心境也要抗衰。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人人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能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年轻的关键是能感受到快乐。这是一种长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欲罢不能的良好感受。当我们感到快乐时,身体就会听从大脑的指挥,配合各个器官良好运转。即使出现一些疲劳和损伤,我们的机体也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进行修复和治愈。

而快乐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平常心,勇于做自己。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受困于很多世俗标准,但是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积极生活,而不是与他人比高低,贬低、责怪自己。

最后,快乐的人也更懂得感恩、更懂与人为善。常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能让快乐加倍。我们要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要理解、善待并感恩他人,通过合作共赢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好,讲到这里,《抗衰》这本书的共读也就接近尾声了。作者余国良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抵抗衰老甚至逆生长是有可能的。它靠的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包比如管住嘴、迈开腿、睡个好觉,定期体检、及早干预,等等。

虽然这些问题看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的往往是最简单有效的常识,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的毅力。

抗衰靠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杜绝各种不健康因素的侵害,让衰老的速度慢下来。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并坚持下去。

余国良提醒我们:“你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命质量,还会影响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立足当下,从小处着手,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年轻是一种青春昂扬的身心状态,只要心中那根接受快乐的天线永远竖立,只要我们精心爱护自己的身体,不断给它“减负”、“加能”,我们就能跑赢时间的束缚,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