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作者:文学报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在散文集《乡墅中的居止》中,德国作家塞巴尔德思考与讲述了他最为珍视的六位创作者——约翰·彼得·黑贝尔、让–雅克·卢梭、爱德华·默里克、戈特弗里德·凯勒、罗伯特·瓦尔泽,以及画家扬·彼得·特里普,关注他们经历与写作中怪异而优美、痛苦而深刻的细节,绘出他们精致而古怪的肖像,也在他人的生平中掺入自己的思考,企图在混乱和荒谬的现实中寻找创作的意义。

书中的作家都曾在乡墅中暂居,他们的故事蕴含着远离城市的浪漫主义、漂泊的精神以及流放的诗意,乡墅中的居止,同时是一种“文学地理学”。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乡墅中的居止》

[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著

闵志荣/译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孤独的散步者(节选)

罗伯特·瓦尔泽在他的生命道路上留下的痕迹是如此轻浅,以至于它们几乎都被吹散了。至少从他1913年春返回瑞士起,事实上当然是从一开始,他就只是以最最草率的方式和外界联系着。他无处安身,也从来没有获得过一丁点财产。他既不曾有过房子,也没有过长居的公寓,没有一件家具,大多数时候在衣帽架上只有一套稍好的和另外一套稍差的西服。即便是一位作家投入写作所需的东西,当中也几乎没有什么他能说是属于自己的。我想,他连他自己写的书都没有。他阅读的出版物大多是借来的。连他用来写作的纸都是二手的。就像他一生一贫如洗,也离群索居。他甚至越来越疏远他一开始最为亲密的兄弟姐妹,画家卡尔和美丽的学校教师莉萨,直到最后,就像马丁·瓦尔泽形容他的那样,成了所有最孤独的作家当中最最孤独的那个。向一个女人妥协对他来说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蓝十字旅店里的那个女仆,他通过在他阁楼房间墙上钻的窥探孔来观察她;伯尔尼的餐厅女服务员们;来自莱茵兰地区的蕾芯·布赖特巴赫小姐,他长时间和她保持着通信往来:所有这此女性,就像他在文学幻想中渴望地围在她们身边献殷勤的那些女性一样,都是来自遥远星球的生命。

在那个庞大的子孙后代还是普遍现象的年代——父亲阿道夫·瓦尔泽就来自一个十五口之家,令人奇怪的是,下一代的八个兄弟姐妹当中没有一个人生育孩子。罗伯特这个最后几乎与任何东西、任何人都没有关联之人的离世,尤其是在这个久居精神病院的人隐姓埋名之后,很可能不为人察觉,就像长期以来他的生活那样。罗伯特·瓦尔泽在今天不属于下落不明的作家群体,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卡尔·泽利希给予他关照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泽利希关于他和瓦尔泽一起散步的记录,没有他为了传记所做的前期工作,没有由他编辑出版的选集,没有他劳心费力确保由数百万不可解读的文字组成的遗著的安全,那么恢复瓦尔泽应有的名誉可能就不会成功,对他的记忆可能就会消散了。不过,瓦尔泽因为死后世人对其遗作的拯救性发掘而积累的名誉,还是无法与诸如本雅明或卡夫卡这样的人物相比。瓦尔泽一如既往地是一位独一无二、不可解释的人物。面对他的读者,他在很大程度上隐瞒了自我。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少年时期的瓦尔泽

根据埃利亚斯·卡内落的观点,瓦尔泽的特点在于他写作时总是否认他内心最深处的忧虑,不断忽略自己的一部分。这种缺位,卡内蒂说,正是他身上的独特恐惧之处。他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都相当单薄,这也很奇怪。我们知道他的童年笼罩着母亲罹患精神疾病和父亲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的阴影,知道他想接受培训成为一名演员,知道他作为职员在任何职位上都坚持不了太久,知道他从1905年到1913年都待在柏林。然而,他在那里除了从事写作这件对他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之外还做了别的什么事情,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关于这座德国大都会,他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少,后来关于湖泊地区、关于他在比尔的生活和伯尔尼的情况他也说得很少,因此可以说相关编年史材料十分匮乏。瓦尔泽看似并没有受到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样的外界大事的影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以越来越大的努力继续进行着创作;即使在对他作品的需求下降时,他也日复一日地继续写下去,一直写到痛苦边缘,我想,不少时候还会克服痛苦写下去。到了再也继续不下去的时候,他就住进瓦尔道精神病院,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花园里做些活儿或者自己和自己打台球,最后,在黑里绍精神病院,他就在厨房洗洗蔬菜,整理锡纸屑,看看弗里德里希·格斯塔克或者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有时甚至,如罗伯特·梅希勒所说,就只是僵硬地站在角落里。瓦尔泽一生中流传下来给我们的场景之间相距如此遥远,我们根本不能称之为一段历史或者一段生平:我觉得倒不如说是一段传奇。在死后继续发挥影响力的瓦尔泽一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中无所不在的空白,就像是某种幽灵般的东西,它们和他文本的不可描述性一样,可能会吓退专业的闸释者。

马丁·瓦尔泽评价说,罗伯特·瓦尔泽根本不能被系统地论述,尽管他的作品完全适合用以撰写博士论文,这一评论毫无疑问是对的。人们该如何理解这样一位作家,他被阴影笼罩,尽管如此,却把最为友善的光明投射到了每一张书页上:他把纯粹的绝望书写成了幽默;他几乎总是写同样的东西然而却绝不重复;他不理解自己在微小之处打磨的思想;他完全脚踏实地却又毫无保留地迷失在空气中;他的散文有一种在阅读时发生消解的特性,以至于人们在读过之后几个钟头就几乎记不起倏忽而过的角色、情节和作品中讲述的东西。是一个名叫万达的女士还是一个漫游学徒,是埃莱娜小姐还是埃迪特小姐,是一位管家、一名侍从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是剧院里的一场大火、一阵喝彩、森帕赫战役、一记耳光还是浪子的归来,是一个石瓮、一个手提旅行箱、一只怀表还是一块鹅卵石?这些无可比拟的书中所写的一切,就像它们的作者可能说过的那样,都有一种消散的趋势。就在刚刚看起来还特别有意义的地方,读者突然间就发现全然无意义。反过来,在瓦尔泽的荒谬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探测的深意。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瓦尔泽作品《唐纳兄妹》

《雅各布·冯·贡滕 》

我从最初知道瓦尔泽开始,也总是只能不成体系地阅读他的作品。一会儿开始看看这个,一会儿又读读那个,多年来我有时候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漫游,有时候在他的铅笔领域中徜徉,每当我断断续续地重新阅读瓦尔泽的作品,我也总是会仔细看他现存的肖像照,七个很不一样的面相阶段,它们能够让人猜到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无声无息的灾难。我最熟悉的是他在黑里绍时期拍的照片,它们展示了瓦尔泽散步时的场景,因为这位早就不再创作的作家站在一片风景当中的样子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祖父约瑟夫·埃格尔霍费,小时候,在相同的年代,我经常跟着他在和阿彭策尔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地方散步好几个小时。每当我看着这些散步的照片,看着瓦尔泽用来做三件套西服的衣料,看着柔软的衬衫领、领带扣,看着手背上的老年斑、剪短了的灰白色小胡子、眼睛里平静的神情,我就觉得祖父在我面前。不过不仅是外表,在习惯方面,我祖父和瓦尔泽也非常相似,比如他们戴礼帽的方式,在最明朗的夏日会带着雨伞或者雨披的行为。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还想象祖父和瓦尔泽一样都有不扣马甲最上面一颗纽扣的习惯。

无论是否确实如此,亳无疑问的是他们两人都死于同一年,1956年,众所周知瓦尔泽在12月25日散步时去世,而我祖父则死于4月14日,瓦尔泽最后一次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还下了一场雪,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也许正因为如此,如今每当回想起我祖父那让我无法忘怀的死,我总会看到是他躺在牛角雪橇上,正是用那只雪橇,人们在雪地中找到瓦尔泽并拍下照片,然后把他的尸体带回了精神病院。这些相似、重叠和巧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它们只是记忆的拼图,是自我欺骗或者感官幻觉,还是某种被编码进人类关系混乱状态之中、同时包括生者和死者、令我们不可捉摸的秩序模式?

卡尔·泽利希讲述,有一次他和罗伯特·瓦尔泽一起散步,当时他们刚好走到了巴尔加赫村,提到了保罗·克利,他刚说完那个名字,就在走进村庄的时候看见一扇空荡荡的橱窗里摆着一块标牌,上面写着“保罗·克利——木制烛合雕刻匠”。泽利希并没有试图解释这一奇怪的巧合。他只是把它记录了下来,也许因为人们最快忘记的正是最奇怪的东西。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散步中的瓦尔泽,卡尔·泽利希/摄

罗伯特·瓦尔泽实际上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尽管和他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地紧密,但我也给不出什么可靠的回答。如之前所述,那七张肖像照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充满了宁静感性的年轻人,一个带着克制的焦虑准备踏入资产阶级社会的人,一个在柏林有着某种英雄气概又显得阴郁的作家,一个三十七岁、眼睛如琉璃般清澈水亮的男人,那个抽着烟、看起来很危险的强盗,一个破碎的男人,最后是完全被摧毁、同时又获救了的精神病院病人。就这些肖像而言值得注意的不仅是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且还有它们中每一张都很明显的不协调,我推测,这种不协调主要是由瓦尔泽相当朴素、根植于瑞士的本性,与波希米亚式不羁、花花公子式放浪的倾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他在职业生涯之初曾经炫耀过这些倾向,后来则将其尽可能地掩藏在正派的外表之下。

他自己也讲述了在某个星期天他是如何穿着一套“轻佻的浅黄色夏装和轻便的舞鞋”、头上戴着一顶“故意显得放荡、大胆、滑稽的帽子”从图恩走到伯尔尼的。在慕尼黑,他拄着拐杖漫步穿过英国花园,去拜访韦德金德,后者对瓦尔泽那套大格子西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长途跋涉前往维尔茨堡的路上穿的步行装,瓦尔泽写道,让他的“外表具有某种意大利南部风情。这一种或一类西装,穿上它们后,我在那不勒斯可能还是挺显风姿的。但是在思想严谨、行为得体的德国,这种西服似乎更多地引起了猜疑和反感,而不是信赖和喜爱。我二十三岁时是多么大胆和古怪”。对引人注意的服装的喜爱和堕落的危险往往相伴而生。据说荷尔德林也是如此,他对衣服的精美和外表的考究有着明显的追求,因此他精神崩溃之时的颓废状态更让他的朋友们感到惊恐。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瓦尔泽诗集《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梅希勒回忆道,夏天有一次,瓦尔泽穿着一条带着破洞和补丁的裤子去看望他在吕根岛上的哥哥,尽管他哥哥刚刚送了一套新西装给他,在这种情况下瓦尔泽引用了《唐纳兄妹》中的一段话,其中西蒙受到了他妹妹的责备:“你再看看你的裤子:下面都破了!固然我知道这只是裤子,但是裤子也应该和灵魂一样保持完好的状态,因为穿着破破烂烂的裤子表明一个人疏忽大意,而疏忽大意是发自灵魂的。那么你的灵魂肯定也是破破烂烂的。”结尾那句指出灵魂破破烂烂的绝妙的话,我认为,是叙述者的一种独创概述,他已经预感到他的内心生活将会有多么糟糕。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资料图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学报开启订阅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一位孤独的散步者,一种漂泊的精神和流放的诗意 | 夜读·倾听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