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居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二审宣判:摊主将获房屋及存款

作者:观威海

视频加载中...

2020年底

“上海宝山一88岁独居老人

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主”

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今天(5月17日)

上海二中院对该案作出二审判决

↓↓

老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将房产赠与水果摊主

马某与妻子生前育有一子。2011年、2017年,马某的妻子、未婚未育的独子相继去世,马某独自一人居住在案涉房屋内。家附近的水果摊主刘某对他颇为照顾。

2017年,在儿子去世后不久,马某与刘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马某在离世后将房产、存款等财产赠与刘某,由刘某负责马某的吃、穿、住、行、医疗、养老等扶养义务。《遗赠扶养协议》签署后,刘某及其妻女搬至案涉房屋与马某共同生活。

独居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二审宣判:摊主将获房屋及存款

2019年3月,马某与刘某就《遗赠扶养协议》到上海某区公证处办理公证。

2021年12月31日,马某去世。此后,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名下案涉房屋和房屋内财产、银行存款及孳息均归其所有。

独居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二审宣判:摊主将获房屋及存款

马某的姐妹、外甥等亲属作为被告,对《遗赠扶养协议》提出质疑,认为马某在2017年之前就出现精神障碍,行为能力受限;2017年住院期间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等。因此,主张马某在签署《遗赠扶养协议》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当属无效。

一审:无证据证明

签协议时马某行为能力受限

一审法院认为,无证据证明马某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期间已经处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无证据证明《遗赠扶养协议》并非马某真实意思表示,故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依法具有法律约束力。

同时,一审法院认定刘某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其在与马某签署遗赠扶养协议后,按照约定履行了对马某生养死葬的义务。故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马某家属不服,向上海二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马某的真实意思应予尊重

上海二中院经审理认为,人类的衰老是一个持续和渐进的过程,老年痴呆的病程也是如此。本案中,依据现有的医学诊断和病史资料,并不足以认定马某在签署协议时欠缺足够清楚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水平。结合当时马某亲属在与马某交往中所反映出来的对马某精神状态和认知状况的判断,以及与马某相接触的社会一般人对马某精神状态和认知状况的判断,均难以得出马某缺乏足够清楚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水平的结论。

对于马某而言,与刘某建立遗赠扶养关系,是其自行为自己安排生前照顾和扶养的人,并处分其死后财产的一种方式,这种法律关系所包含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未超出马某当时的理解和认知范围。且马某所从事的签署遗赠扶养协议的行为是双务法律行为,并非只是其单务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本身并未对马某具有不利性。故上海二中院确认《遗赠扶养协议》反映了马某与刘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未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影响他人权利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刘某在与马某共同生活期间,尽到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赡养,并在马某死后为其操办后事,已履行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的义务。

综上,上海二中院判决驳回马某亲属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独居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二审宣判:摊主将获房屋及存款

对此网友评论:

Grace Gu:我记得这新闻,老人的儿子先去世的,老人亲属没人来照顾这个老头,连他儿子葬礼后事都水果摊主帮忙料理的,之后把老人当自己的长辈一样一直照顾陪伴,亲儿子都不过如此吧。几年之后老人趁着自己还清醒才提出的赡养赠与协议。当时都有见证人在场的。老爷子的所谓亲属真的活着不见他们赡养老人,人没了来抢遗产,没脸没皮。

R我:对于判决结果表示赞同,但是案件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对以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并不简单。最明显的问题是,以后会不会有居心叵测人把这个水果商当成学习的榜样。

无言:老人活着时无亲朋好友来照料,死了不是亲戚也要来凑热闹,归根结底无非是为钱!

来源:星视频、上海二中院、新闻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