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作者:WarOH协虎

2011年夏天,北约疯狂轰炸利比亚,支持当地叛军进攻政府军。

在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曾躲在地下室里开新闻发布会,他和儿子声讨西方人的无耻,尤其痛骂法国人背信弃义,喊话让法国总统萨科齐“把利比亚人民的钱还回来”。

在前两年,卡扎菲访问了欧洲,跟欧洲各国领导人缓和了关系,还给法国带来100多亿美金的合同。结果没过多久,两国的合作没搞成,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就给利比亚送来了炸弹。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法国的出尔反尔,在西方并未引起什么批评,因为卡扎菲这个角色在欧美的名气太臭了。

说起来,卡扎菲在利比亚独裁40多年,期间作过许多妖,但本土一直安然无恙,从无大动荡。这种和平,要多亏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平衡。

而在经历海湾战争、冷战结束、伊拉克战争后,世界平衡被打破,卡扎菲也如坐针毡。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21世纪初,自称“革命至死,决不投降”的卡扎菲急着向西方献殷勤,展现出改头换面的态度,不仅访问欧洲,还和世仇美国复交。

直到2010年前,利比亚看起来和西方打成一片,英美法意这些大国也都接受了利比亚,萨科齐甚至说过“卡扎菲不是独裁者”这种违心的话。

可随着阿拉伯之春的到来,卡扎菲眨眼之间成为众矢之的,一年内身死国灭,他本人还死得很惨。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这么恨卡扎菲?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他都做过哪些改变?为何最终他还是躲不过身死国灭?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一】

卡扎菲不等式:低头不等于服气

2003年初,美国再次入侵伊拉克,这次和1991年不同,美国一国单挑伊拉克,彻底灭掉了萨达姆政权,打得比海湾战争还要轻松。

此战爆发前,美国刚在2001年灭了阿富汗塔利班,按照美国当时的巅峰状态,很可能在接下来两年再灭掉一个国家。

所以2003年后,美国的老对手们都非常紧张,包括伊朗、利比亚在内,各国强硬的对抗态度都软化很多。

卡扎菲还主动和西方打招呼,想要互访,建交,情真意切。利比亚政府甚至宣布放弃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放国内核设施让联合国调查。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西方国家的大门,也给利比亚开了一道门缝。

早在1999年,意大利总理达莱玛就访问了利比亚,这是80年代后第一个访问利比亚的西方大国领袖。

当时是卡扎菲邀请意大利人来访的,利比亚非常愿意和西方接触的,因为苏联没了之后,中东地区缺乏一个依赖的大树,以前无脑反西方的路显然走不通了。

在通过意大利释放善意后,西方国家开始考虑接受利比亚,同年英国和利比亚复交,卡扎菲为当年误杀的英国女警支付了赔偿金。

开了这个好头,卡扎菲认为靠着本国石油的资源,就算不说“加入欧洲”,成为欧洲的伙伴也是可能的。

要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利比亚的石油对欧洲的意义非凡,在北海油田没有大规模开发以前,这是全球距离欧洲最近的优质油田。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有人说,中东离欧洲也很近,确实,中东石油离欧洲不远,但两者之间隔着大陆,要海运就需要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这里都是阿拉伯人的地盘,冷战时期他们跟欧洲关系很差。

而利比亚就在地中海南部,北上不远就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些用油大国,所以欧洲人长期控制利比亚,就是需要当地的稳定原油供应。

哪怕后来卡扎菲政变夺权,英美都对他很友善,愿意和他合作继续开采石油。

不过,当年是卡扎菲自己先掀翻了石油合作的桌子,没收西方资本,驱逐美国驻军,才导致了后来几十年利比亚和西方的较量。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冷战结束后,对抗成为过去式,卡扎菲见风使舵,希望自己还能以石油合作换取西方尊重。

所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一打完,他认为自己无法再等下去了,给当年洛克比空难的受害者赔了足足30亿美金。

随后,卡扎菲邀请西方政要访问的黎波里,外界都认为他要洗心革面了。

因为在布莱尔访问时,“卡大佐”穿着便装,光脚接待他,甚至传闻在访谈时放屁。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二】

美国人民:要跟“恐怖头子”建交?

实际上,当时布莱尔是卡扎菲眼中的战犯,因为他派英国军队和美国人一起入侵了伊拉克,卡扎菲对他无礼情有可原。

2004年,美国人密集访问利比亚,短短一年有20多个议员访问利比亚,谈的都是石油生意。最后压轴访问的是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双方谈了经济和军事合作的可能。

随后,美国公民30多年来首次被允许自由入境利比亚,但美国依旧不愿意和利比亚复交。

小布什这么不给卡扎菲面子,确实让卡扎菲下不来台。但小布什也无可奈何,毕竟利比亚当年的名声太臭,美国人民很难接受。

要知道,卡扎菲在70年代没收西方资本,驱逐西方工程师和商人,取缔美国军事基地。

在那之后,他反美越来越极端,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搞恐袭,在遭到美国的限制和打击后,1988年的利比亚又在英国制造“洛克比空难”,造成近300人死亡,大部分都是美国人。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1989年,法航尼日尔空难又造成170多人死亡,祸首还是利比亚特工。利比亚还派出特工偷袭了西柏林一家酒吧,炸死美国大兵。

卡扎菲还在爱尔兰岛支持爱尔兰共和军,引发英国的骚乱。

和他相比起来,萨达姆做的事都更容易被西方接受,起码他没有屠杀西方公民。

因此,美国在2004年虽已经开放去利比亚的旅游,但直到2006年,美国国务卿赖斯才宣布美利复交,开放大使馆。

美利两国复交后,利比亚摘掉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帽子,卡扎菲政府接受西方石油公司投资,看起来两者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当然,美国政府也受到了压力——当年洛克比空难遇难者家属发起集会,抨击美国原谅卡扎菲。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欧洲人也对美国的转变很好奇,法国媒体把美利复交当做一种政治奖赏,因为卡扎菲开放了全国各处军事基地让联合国检查,而且把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设施交给了美国。

据说,当年移交的核武设备和材料很多,让美国惊讶不已。

在欧洲列国看来,美国让利比亚回到西方周围,应该是想让它成为一个“标杆”,告诉诸如伊朗、古巴、朝鲜这些国家,美国的大门永远开放。

随着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全面对外开放,2005年后几次招标,英美的石油公司拿走了十几个油田开采执照。

中俄等东方国家都看着着急,也赶紧去利比亚碰运气。但利比亚政府一碗水端不平,不给中俄开门,磨来磨去。最后卡扎菲给俄罗斯开了门,以换取俄罗斯的长期军事支持。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和西方全面缓和关系,卡扎菲貌似是在时代大潮中站稳了脚跟,但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全盘开放,迟早会被西方人夺走权力。

唯有自己强大,尤其是军事强大,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卡扎菲也在积极出击,树立自己的主动权。

在2007年初,法国大选,利比亚资助竞选者萨科齐5000万欧元,当年5月萨科齐胜选,7月就访问了利比亚。萨科齐高调称颂卡扎菲,称对方不是独裁者。

随后,卡扎菲在年末回访法国,带着400人的访问团,签下价值30亿欧元的客机、武器、石油、核设施合同,利比亚顿时成为西方眼中的“大客户”。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国际地位上升后,2008年卡扎菲又邀请普京访问,双方就石油交易和军事合作达成共识。

事后,普京免了利比亚高达45亿美元的苏联债务,换取利比亚和俄罗斯的长期合作。

2008年,卡扎菲接受非洲200多个酋长赠予的“万王之王”头衔,他的膨胀到了顶点。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三】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骄狂

我们现在看到的卡扎菲“一身黄袍或者戎装,带着骄傲表情出席外交活动”的照片,大都是在2008年后。

2009年9月,卡扎菲第一次前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美国纽约街头曾出现抗议人群,声讨卡扎菲当年的罪行。

不过,卡扎菲没被美国人影响心情,他把这场大会当成自己的秀场,演讲长达一个半小时,最后把全球主要强国都骂了一遍。

他还拿出联合国宪章做出撕扯的动作,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代表。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和西方缓和关系多年后,卡扎菲又回到抨击霸权的老路上,乍一看有点让人不解。

其实,他这么做是为了在非洲树立威信。

卡扎菲演讲时,胸前别着一个非洲地图的胸针,此时的他张口闭口就是非洲利益、非洲团结,其实背后有自己的野心。

法国、美国一商量,原来过了这么多年,卡扎菲没有一点变化,还是那个唯我独尊的妄人。

要知道,西非自近代以来一直是法国的后花园,是法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资本,当地说法语,用法郎,法国不容许任何人染指。

而美国更不用说,萨达姆当年就是要搞欧元结算石油,闹得身死国灭,卡扎菲居然还敢搞这一出。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于是,正当卡扎菲信心满满地推进自己的“大非洲”计划时,突然在2010年末,阿拉伯之春于北非爆发,随后席卷整个中东。

2011年初,利比亚也爆发了反对派游行,游行迅速上升为暴乱,卡扎菲下令镇压,暴乱最终演变成内战。

卡扎菲一开始很淡定,但联合国开会,划定了禁飞区,法国和美国随后下场了。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制裁利比亚和卡扎菲家族,气得卡扎菲喊话:“你这个小丑,把我们的钱退回来。”

而卡扎菲期待的俄罗斯,最终也没有出手——当时普京是总理,而总统梅德韦杰夫没兴趣给卡扎菲这种人帮忙。

卡扎菲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花了7年打造的“完美局面”,一年不到就被摧毁。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地位,高估了自己的军力,也低估了西方的野心。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卡扎菲之死,对中东各国的影响也很大。

这名领袖独裁了整整42年,是全球独裁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之一。他手下的利比亚,是全球产油巨头,可以说坐着一台印钞机。

在2003年后,他本人也通过对外缓和成为“体面人”,是西方大国的座上宾,甚至可以直接不给西方领导人面子,因为他手里有能源,有财富。

这种转变,给了一些国家幻想,觉得冷战时期那种纵横大国之间的外交方式还行得通。

卡扎菲的最后8年:表面低头暗地骄纵,把玩联合国宪章,落得惨死

可是2011年10月20日,当卡扎菲临终前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图像传遍全球,世界各地的独裁家族都倒吸一口凉气。

归根到底,卡扎菲的覆灭是一次大国对小国的削弱和掠夺,这场战争几乎和伊拉克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为了地缘利益,即石油。

至于卡扎菲本人,他的狂妄无疑加速了这个灭亡的速度。

这种冷战时期特殊条件下诞生的疯狂政治家,早该和非洲那些疯狂独裁者一样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卡扎菲和他的家族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过多比萨达姆拖了8年而已。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利比亚怎么服软了?》,尚言

2.《法国为何要积极推翻卡扎菲政权?》,丁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