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很多能熬过低谷的人,都会在这件事上翻车,来看看你会吗?

作者:誓约TheCovenant
阅读文章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更多优质文章,同时也便于您参与我们的讨论与分享。

【个人成长•事业理想】

作者:Bella

1 成功了,有点上头

昨天,有个朋友提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位朋友在当地开了一家新奇体验馆,他的店最近爆火了一把,连续五六个月在美团和抖音上的排行都位居榜首,收入多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未曾想过的成功就这么一下子到来了,他确实很高兴。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总隐隐感觉有些不安。

他说那种高兴的感觉,真的让人“有点上头”,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就是很兴奋,整个人就像是飘了起来。他说自己迷恋这种感觉,但又觉得这种感觉不可靠、很危险。他想回到地面上,但又沉不下去。

他想问的是,怎么摆脱这种“上头”的感觉,从“醉酒的兴奋”中清醒过来?

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内心世界是冷静而强大的。很多人都体验过醉酒的兴奋感,但能意识到醉酒的危害,想摆脱那种幻觉的人真是极少数。

在突然到来的巨大成功面前,很少有人能够不兴奋。大部分人会迷恋甚至追求这种兴奋感,认可并接受被这种兴奋感确认过的自我膨胀。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觉得这种感觉不太妙,但总是羞于面对自己的感受,总觉得这种“暴发户心态”暴露了一个人的贫穷和软弱。

这种上头的感觉究竟是否真实?是否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呢?

作家孙娟讲过一件事:她说在而立之年的时候,自己当上了单位的科长。刚一上任,之前对她爱答不理的人马上对她笑脸相迎、点头哈腰。但她很清楚,这些人的“恭敬”并不是对她,而是对她坐着的那把椅子。后来她辞职了,那些恭维她的人果然又换回了之前的面孔。

孙娟始终很清醒,既没有高兴过,也没有失落过。因为她知道这些人的态度和自己无关。

再后来,她的写作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开始有人找她约稿。她很清楚,对方看重的是她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大学老师”这个身份。这种能力是她自己的,而不是平台赋予的。

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像这样对自己的能力和际遇有如此清醒的认识的人。相反,多的是因为张狂和兴奋而掉进自己亲手所挖的陷阱中的人。

比如,很多拆迁户被天上掉下来的巨款砸蒙了头,到处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最后妻子散,背上了债款。

比如,很多明星、网红在火了之后开始口出狂言,管不住自己的行为,甚至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后来被人曝光,甚至锒铛入狱。

比如,有的人在有了一官半职之后,认为自己有了权力,成了人上人,开始各种暗箱操作、打击报复,之后被人举报,或者受到了制裁。

孔夫子警告世人言:“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如果一个人格局不够、品行不够,却突然有了巨大的成功,那真的是祸不是福。

很多能熬过低谷的人,都会在这件事上翻车,来看看你会吗?

2 不要当偶像

其实这种事,你远看别人清楚,但静观自己的生活,你却很难发现其中的端倪。那么,我们再把镜头拉回到我们身边,来回忆一下我们身边的人或者我们自己所经历过的成败。

我见过在上学的孩子,平日里成绩不好,突然有一次考了90分,老师表扬,家长高兴,他自己一下子就飘了。上课又开始不听讲了,作业比以前更糊弄了,下次考试,又回到了不及格。

我见过突然发迹的年轻人,一夜之间走到哪里都开始车接车送,同事和客户争先恐后点地请他吃饭。可回到工作上,他实在没有能力处理如此棘手的业务,只能一天一天地拖着,到最后匆匆辞职。

我见过七八十岁的老者,年轻的时候在机关单位工作,在外呼朋引伴,在家颐指气使,周围的人也大都听他的。然而,从退休之后,来看他的人就一年比一年少,最后连子女都不愿意登门拜访了。

你看,“不认识自己”这个问题,并不分年龄、层次、成长环境,只要你不去认识自己,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溃烂和腐朽。所以,重点不是在他人的失败中总结规律,并试图去确认命运的公平,而是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能否禁得住成功——不管这成功是不期而至的,还是期待已久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努力和品质,而成功无疑为我们的“高估”增加了我们想要的证据。当一个人不认识自己,看不懂际遇、运气和平台的时候,正是在把自己偶像化。

这么说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把他人当成偶像我能理解,怎么还会把自己偶像化呢?其实偶像化他人和偶像化自己,是出于同一种心态。

偶像化他人是把美好的印象和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人们喜欢的是那一种形象,称赞的是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而非某种形象和身份之后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追星。其实粉丝和明星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让粉丝无法了解自己所追的“星”,大家了解的,只是自己心里的那个人。所以当明星出现绯闻的时候,粉丝们维护的也并不是那个人,而是害怕自己心里的形象破碎。

而把自己偶像化就是把一个美好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身上,因为这个偶像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维护的方式不会再是为对方争辩或者打call,而是用外在的成功去印证自己的自我认知。

很多能熬过低谷的人,都会在这件事上翻车,来看看你会吗?

3 认识你自己

罗翔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偶像进行祛魅。没有人能够承受完美的期待,因为我们自己也不完美。”

所有的偶像都会幻灭。如果你能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的美好期待都是自己所达不到的,就连一个最简单的“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人开始认识自己的时候,就是和真理与知智慧接上轨的时候。特别是对有崇高理想的人来说,认识自己尤为重要。你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本性依然有并且会一直有幽暗的部分。这种幽暗不是理想的光芒可以遮盖的,相反,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幽暗,在暗中破坏我们的理想。

你需要知道,你不会因为一个崇高的理想而比别人其他人崇高。你会面对更多的诱惑、危险、焦虑。你需要在世界的战场上搏斗,更需要去制服内心的仇敌。

认识自己会让你在崇高的理想面前心怀敬意——既然这种崇高不可能由幽暗的本性生出,那理想就不是我们自己凭空生产出来的,而是我们被带进了崇高的使命中。就好像黑暗的屋子不会产生亮光一样,如果它被光照亮,那是因为有光来到了这间屋子。

光明既能照亮黑暗,也能照出污浊。对自己失望才能对光明产生盼望,脱离黑暗才能洗净污浊。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的事,也是我们事业的起点和终点。

【谢谢你的阅读。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点个“赞”和“收藏”,或者转发让更多人看见吧。】

【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关注“誓约”,让我们在下一个话题里再次相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