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德经》:成大事者遵循的三个原则

作者:文化新思维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的解释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作味。更深解读是这样的,为无为,指的是不以自己的需求为做事的根本,这样,人就不会被事情的表象所困扰,事情也就不叫事情,因为事情本就在按道的规律发生。人也不会被感官所限制,味也就不叫味道,因为物质本身就是这样被感官感觉到的。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人们在大小多少的得失中挣扎,而无为的人,却用德来回应这样的报怨。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搞不懂的,难的事情,都来源于容易,所有大的事情,都是由细小构成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天下的难事,必然是从容易开始发展起来的。所谓天下的大事,其实就是把基础的事情做牢,做好。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有道德的人,从来不做什么大事,他们都是把小事做细做好,因此他们做的事情看起来都很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人如果随意承诺,那么一定会失信。一个人如果把什么都看得很容易,基本上他就处理不了难事。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因此,圣人都是把容易的事看得很难,一丝不苟,所以终究不会有什么困难。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只是为自己而活,如果只是为自己而活,一个人在深山老林过就可以了。只要是在人类社会,我们就一定要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是要做既损人又不利己双输的事情,是损人利己的事情,或者利人损己的事情,又或者是利人利己双赢的事情?

正常人希望选择的是利人利己,真正做起来多数是前两者。

为什么?

双输的事情不用动脑子,夫妻之间一吵架,大不了离婚!员工跟领导闹矛盾,大不了不干了!个人感受在第一位,什么家庭、团队、友谊靠边站。损人利己的事情做的人也不少,一方武力强就可以压制另一方,只要对方服从自己,哪管对方在什么状态。利人损己的事情,有些人也会做,这样的人不多。真正难的是实现双赢、多赢,因为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无为。

毫不夸张地说,无为思想解决了人类社会最大的难题,不管是政治、军事、经济,所有涉及到人的地方,都可以用无为的思想。人类可以不用靠殖民、杀戮、征服、强迫,就可以和平相处。无为也解决了管理和人际关系最大的难题,老板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壮大自己的企业。家长就能做到不用每天跟孩子冲突不断,也能实现帮助孩子成长。在人际交往当中,无论是放低还是抬高自己,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用无为就可以很轻松地与人交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首先就是要调整我们的主观心态到为无为的状态。

什么叫为无为?前面已经讲过很多,其核心就是把自己想要的价值放在帮助他人得到价值的基础上,当他人的价值实现时,自己的价值同样也就得到了,或者说是创造他人需要的价值。你搭好一个平台,每个人都能在你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你也因为搭建的这个平台而得到自己的价值。

最能体现为无为的地方就是家庭。大部分父母培养孩子,都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更多。当孩子成长得比自己更好,进入更高、更广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时候,父母也就得到自己的价值,满足感。

企业老板做的也是为无为的事情。水平高的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他自己创造更好的资源,更多的回报。当员工不断的积极进取,收入越来越高,人生价值感越来越强时,老板的这个企业也会如日中天,越来越强大。

前面也举过一些例子,无为就像开发区管委会得到一块地搞开发,先做基础设施建设,把各种批文搞下来,有什么样的政府支持条件,把预留区块划分出来,水电暖等等建设好。建设完情境招商引资,我们这个地方有什么条件,几年免税,各项政策的扶持力度怎么样,引发企业到这个开发区落户。

咱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操作,先提出一带一路的理念,然后帮别的国家建港口、建高铁,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都从中得到自己的利益。

中国从来不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把别的国家搞得鸡犬不宁,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中国也不会对其他国家说,这是我一个国家的功劳,你们都必须听我的,而是说,这是咱们共同构建的朋友圈,大家都能从中获益,要做,就做多赢的事情。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在和群臣在一起讨论总结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想当初,我斩白蛇起义军,不过是一区区亭长。说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国安民,保障后勤,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刘邦说的这三个人好像某一方面的能力都要比他强,那么谁当老大?是刘邦。

刘邦建设一个平台,也就是建设一个情境,在这个平台上,韩信、萧何、张良各自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所以,无为的人不需要样样都强,只需要建设情境的能力强,有功赏,有过敞,会识人用人即可。

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因为事情本就按照道的规律在发生。

这就是事无事。

为什么会事无事?

事无事并不是不去做事情,不是遇到事情忍着不去解决,不是躺平逃避,而是正向积极地去面对事情,把事情做在事前。

这就像你射出去的箭能正中靶心,那是你多年刻苦训练和对当下客观环境、主观情境准确理解的结果。在箭射出去之前,你就知道,能中。别人只看到你百发百中的一面,由衷赞叹,真乃神人也!

古人讲,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制道在隐与匿。真正强大的人在别人看来就像是神人,别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已经把事情做好了。他们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把舞台搭建好,只等演员登场。那边在打仗打得如火如荼,这边还在淡定地下棋。

看上去他们没啥事,结果不会出他们的意料。所以叫事无事。

前面还讲过扁鹊和大哥、二哥的故事。扁鹊,我们都知道,一代名医,但是他跟大哥、二哥比起来,医术最差,却最有名。

他大哥的医术最高明,却只有家里人知道。因为他是治未病,在病人病情发作之前,在别人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把疾病铲除掉了,别人反而觉得他不会看病,所以只有他们家里人才知道。

他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他好像只能治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他们乡里流传。

而扁鹊治病都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一般人只看到他用麻药让人昏迷,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他的医术高明,由此一来名气也就远远大于他的两位哥哥。

所以说,要是一个人说自己天天忙得要死,手下都离不开自己,你就知道,这个人的水平有限。

做事,一定是把事情做在事前最有效。既然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事情本身就按照自然规律在发生,自然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味无味。我们中医有五味,辛甘酸苦咸,外界物质由感官感受到这五味。

然而,五味令人口爽,当人们追求吃喝玩乐、金钱美女,沉溺于良好感官感受的时候,就受限制了,更高的追求就看不到了。我们前面讲过,有是限制,无是不受限的。所以,这里的味无味可以引申为不受限于客观世界。

要做到为无为,事无事,成大事的人一定是不受限的,他们会理解到客观事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类赋予的,要去甚、去奢、去泰,去除应该如此的观念、去除享乐主义的观念、去除自以为是的强制观念。只有先把这几个限制人思维的观念去除,去除掉自己的私欲,才能得天下人心。

就像刘邦,刘邦打败了秦王子婴,进入咸阳城,他看到皇宫里美女珍宝不计其数,哪见过这阵势,就想留下享用。手下怎么劝都不行。张良劝他,只因秦王残暴,不得人心,我们才有今天的胜利,既然为天下除暴安良,就应该提倡节俭,改变奢侈淫逸之风。现在刚入秦宫,就像秦王一样享乐,那有什么差别呢?刘邦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撤出咸阳。

换作一般人,早就不管不顾了,刘邦有着超出常人的清醒头脑,看到金钱美女的时候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当然,如果刘邦被客观世界的物质所限制,他也就不成为刘邦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