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甘州在线

记者 郭沛良

一座城市,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从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到“医养+康养”“互联网+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从连续18年提高低保、特困对象保障标准到结对关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区民生工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往细处做、向深处推,在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城乡各个角落我们见到了更多绽放的笑颜。

惠民生 让市民共享健康福利

“我们有什么病,头疼脑热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给家庭签约医生打电话,他就马上会来到家里,照顾我们的健康,现在的政策真的特别好。”家住火车站街道康乐社区东泉村五社的陈有良,长期以来患有腿疾,有了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医生的服务,平时买药、检查,也不用花时间去大医院排队,省时省钱还省心。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这样的实惠,得益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2014年,甘州区探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全区共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97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8.5万人,建档率达93.34%。“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提前管理”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正在逐步提升甘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2所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5个村卫生室、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和“先诊疗后付费”;因病致贫人口实现全部“清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心电数据一体化、信息化。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就是为了让基层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全区围绕满足人民对健康的新期盼,统筹推进全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全周期地维护群众健康,全力做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健康甘州”建设。

优布局 让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迎着晨曦,家住金湖湾小区的何大伯领着小孙子,出门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就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甘州区第八幼儿园。说起城市的变化,张大伯乐呵呵地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家门口就有学校,接送小孩很方便,生活也越来越惬意。”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9年9月,全国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首批孩子进入幼儿园,当时甘州区城区只有5所独立公办园,“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一时成为群众的心病。

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面对人民群众迫切的教育需求,甘州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推进中小学全面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打造完善“甘州善育”“甘州优学”教育品牌,去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6.2亿元,实施教育类重点项目61个,新建职教中心、张掖三中等中小学、幼儿园14所,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5所,城区学位、园位分别增加8830个、3770个。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所所新校区的启用,一栋栋旧校区的改扩建,是甘州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优化资源配置,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步的接续实践。

提质效 让老人享受幸福晚年

“家里太冷清,这里人也比较多,活动场地也大,每天的活动都比较丰富。”在甘州区乌江镇中林颐园养老服务中心,90岁的甘州区乌江镇管寨村十二社居民徐德培对这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赞不绝口,“这里不仅能下棋、写字、画画,还配置了食堂、健身房、理疗室,养老服务中心汇聚着党和政府的一片心,让我们心里暖融融的。”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甘州区乌江镇中林颐园养老服务中心是利用农村闲置学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的典型代表。改造现有日间照料中心和小学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以康养融合为重点,为小湾村及周边乡镇65周岁以上孤寡、无人赡养和被纳入政府兜底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内容的养老服务。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像这样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区共有8家。甘州区把发展养老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区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69个,全区城乡养老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80%、56%。

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甘州区累积投资8亿元,相继建成甘州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区第一第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区老年人活动中心、8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148个城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5个乡(村)幸福互助院等重点项目,整合撤并“小、远、散、旧”乡镇敬老院13所,保留3所,全区现有公办民营养老机构8家,拥有机构养老床位1435张。

强政策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适合我们的工作岗位,我觉得这样的服务对我们求职的人非常暖心,既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合适的岗位,还能给我们快速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在南街街道丹霞社区求职居民苟晓玲的家中,网格员正在详细了解她的家庭状况、求职意愿等情况,为其推荐适合的岗位。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我们是一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目前需要招聘技术人员”“我是应届毕业生,想问一下招聘要求”……打开抖音直播平台,搜索“甘州区人力资源市场”账号,找工作、聊职业、说政策,直播间里吆喝的不是各种商品,而是一个个工作岗位。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手牵起用人单位,一手牵起求职者,甘州在稳岗就业上不断出新招。甘州区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以打造“乐业甘州·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为抓手,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服务民生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稳岗位、拓输转、重帮扶、提技能、促创业,2023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98场次,服务企业276家,提供岗位2.03万个,达成意向性就业2280人。

同发力 结对帮扶汇聚温暖力量

“大姐,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们是一家人……”“结对帮扶·爱心甘州”工程建设启动后,甘州区小满镇甘城村村民杨桂香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亲戚”。甘州区住建局结对关爱帮扶干部通过和杨桂香的交流,发现其视网膜脱落、眼睛疼痛,同时患有静脉曲张、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房屋漏雨情况比较严重。帮扶干部立即协调花费六千多元为其在屋顶架设彩钢板,并讲解了残疾人重新鉴定政策和慢病申报政策,购买了相关药物。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受到帮扶的不止杨桂香一人。甘州区2995名干部帮扶3116名困难群众,适宜结对帮扶对象结对率达到100%。至目前,共开展联系交流18284人次,走访探视12231人次,协调落实政策11952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358件,帮办实事2034件,资金资助74.06万元,走访探视率达196.19%,联系交流率达146.64%,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感情上有寄托、行动上有支持、生活上有保障。

民生跟着“民声”走——甘州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我们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帮扶政策,至2023年12月,累计发放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533.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787.73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737.39万元,为特困对象发放各类物资(物资折合人民币)和取暖救助资金306.6万元。”甘州区民政局副局长姚涛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甘州,站在新的节点回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到老有颐养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蒸蒸日上,变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民生优先”不但没有让甘州的发展出现“跛脚”,反而释放出民生红利,让过去一年的民生画卷厚重而温暖。

迈步新征程,全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政“孺子牛”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使命,让群众生活繁花似锦,幸福如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