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作者:陌路金刚

三山聚义打青州,战意弥天擂鼓震,双方猛将齐上阵,唯独不见武都头。

《西江月之武松避战》

曹哥临时起意作诗一首《西江月》,表达出了对武松不能正面硬杠呼延灼的巨大失望之情,并且曹哥深感有此失望之情的绝不仅仅只有自己一个,大部分水浒粉丝都会感到失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武松作为民间影响力和知名度最高的好汉之一,没有与任何一流名将交手的战绩,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名将呼延灼,本期望一场龙争虎斗,他却选择了避而不战。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第二:鲁智深杨志曾先后出战呼延灼,都是大战四五十合难以取胜,值此危难之际,武松没有挺身而出而是畏葸不前做了“缩头乌龟”,水浒粉丝尤其是武松粉丝的失望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如果是在鲁达杨志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武松避而不战不夺人之功,这种高风亮节,是可圈可点的,可问题是鲁达杨志双双摆不平呼延灼,而武松却作壁上观,多少是有一点说不过去的吧?

鲁智深杨志先后打平呼延灼之后,曾在慕容知府面前夸赞杨志鲁智深武艺高强,不是绿林手段,却对武松只字不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武松的武力不能入呼延灼的法眼呢?

不尽然也!怎么说呢?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那呼延灼乃呼延赞之后,自视甚高不太看得起人,对于鲁智深和杨志的武艺也是明褒暗贬,他曾经在知府面前夸下海口:末将已经见识过杨制使和鲁提辖的武艺,只在今晚,一个个拿去解官便了。

从呼延灼的口气来说,他一方面肯定了杨鲁的武力,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武艺更有信心,擒拿此二人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呼延灼之所以不提武松,不是武松不行,而是他俩没有打过,不敢妄下结论。此前,呼延灼朝中为官,而武松落草为寇,两者并无交集,彼此一点也不了解。

而杨制使和鲁提辖都曾同朝为官,多少有些了解。虽然此前没有打过,不知两人武艺深浅,但道听途说的多了,彼此之间是有些敬意的。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同朝为官之人,只会对同事或者领导产生敬意,断不可能尊重江湖绿林好汉,这才是呼延灼对武松的武艺表现只字不提的深层次的原因所在。

之后梁山泊援兵杀到,林冲出马与呼延灼交锋,两人战到五十回合之上仍旧不分胜负,林冲拨回马走,呼延灼知林冲武艺高强就不追击了。由此可见,呼延灼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并不是像很多水浒迷说的只会在领导面前吹牛逼的人。

无论林冲、鲁达还是杨志,他们在朝中效力的时间都不算短了,唯独这武松不但官职最低而且做官时间也是最短的,被呼延灼忽视也在情理之中了。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那么武松真的出战呼延灼的话,到底谁的武艺更强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施耐庵不写两人对战的原因何在呢?因为武松不谙马战,而呼延灼不便步战,让武松步战对抗呼延灼马战,施公觉得不太合适,就干脆不写了吧。

那么如果安排两人步战的话,武松就一定能打赢呼延灼吗?

未必,因为呼延灼有名将光环,也是施公喜爱的武将之一,凡是能被作者喜爱的武将,一般没有单挑败绩,这就是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蜀汉五虎单挑从未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武松也是深受施公喜爱的英雄人物,就单挑层面而言,作者怎么忍心让武松败北呢?即便是林冲卢俊义出战武松,也只能强行平局而已。无他,主角光环实在太耀眼耳!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同理,武松也是无法取胜呼延灼的,名将光环同样是作者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武松与呼延灼都是作者的心头肉,为什么不安排两人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呢?

首先,鲁智深与杨志都曾四五十合打平呼延灼,再让武松重复一次,未免有累赘之感了。

第二,施公对武松的定位不是普通武将,而是天神下凡,如同天上降魔君,又如貔貅临座上,端的威风凛凛一貌堂堂。从“武十回”来看,施公有刻意造神武松的迹象,一如刻意造神关羽赵云的罗贯中。

武松对应的正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赵云,两本书在创作理念上颇有相似之处。关羽的“千里走单骑”等章节与武松的“夜走蜈蚣岭”等篇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者相互致敬之意,早已不言而喻了。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更为重要的是,武松单挑对手一般不会超过十个回合,最强的飞天蜈蚣也就仅仅过了十合,如果给武松与呼延灼来一场四五十合的单挑,无损于呼延灼的颜良,却对武松的神人定位构成亵渎。这是施耐庵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干脆就不写了。

综上所述,论武勇,有着主角关环的武松与有着名将风采的呼延灼都是一个级别的问题,他俩之间并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即便让卢俊义史文恭出战武松呼延灼,多半也是平局,而秦明既没有主角光环又不是名将之后,更非作者偏爱的人物,作者完全有可能让他单挑失利,在敌人面前颜面尽失。

至于呼延灼为什么不夸赞武松的武力,那是因为作者考虑到了呼延灼的名将之后的身份,一个行走江湖的高手徒手打死了猛虎,即便能让呼延灼觉得厉害,也是不太可能出口夸赞的。就呼延灼而言,名将之后的他,更认同传统科班的武艺套路,而欣赏不了武松这种另辟蹊径的武学路子。

武松与呼延灼谁更强?武松的武力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称赞?

当然,读者要知道的是,即便呼延灼不认可武松的武学路子,也说明不了武松的武力不行。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历朝历代的中国历史,都能找出一些民间高手,三国时期的曹丕就曾被民间高手王越的剑法吸引,后拜王越为师傅,潜心修炼剑法,传说中王越的剑法曾击败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由此可见这些民间高手的厉害之处。

英雄莫问出身,武学莫提出处。中国有句老话:管他白猫黑猫,能下床的就是好猫。

甭管武松的武艺是不是绿林手段,能把那些经久沙场的骑将一刀一个斩于马下,就是武力高强的明证了。

从武松的战绩来看,即便在战场厮杀,武松也有斩杀马上大将的战绩,而且效率奇高,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速杀能力超凡脱俗。

反观以五虎为首的马上大将,动不动就与敌人数十回合打成平手,科班出身的那些人的武艺表现又何曾令武松高看过一眼呢?

那么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