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作者:陌路金剛

三山聚義打青州,戰意彌天擂鼓震,雙方猛将齊上陣,唯獨不見武都頭。

《西江月之武松避戰》

曹哥臨時起意作詩一首《西江月》,表達出了對武松不能正面硬杠呼延灼的巨大失望之情,并且曹哥深感有此失望之情的絕不僅僅隻有自己一個,大部分水浒粉絲都會感到失望。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武松作為民間影響力和知名度最高的好漢之一,沒有與任何一流名将交手的戰績,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名将呼延灼,本期望一場龍争虎鬥,他卻選擇了避而不戰。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第二:魯智深楊志曾先後出戰呼延灼,都是大戰四五十合難以取勝,值此危難之際,武松沒有挺身而出而是畏葸不前做了“縮頭烏龜”,水浒粉絲尤其是武松粉絲的失望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如果是在魯達楊志穩操勝券的情況下,武松避而不戰不奪人之功,這種高風亮節,是可圈可點的,可問題是魯達楊志雙雙擺不平呼延灼,而武松卻作壁上觀,多少是有一點說不過去的吧?

魯智深楊志先後打平呼延灼之後,曾在慕容知府面前誇贊楊志魯智深武藝高強,不是綠林手段,卻對武松隻字不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武松的武力不能入呼延灼的法眼呢?

不盡然也!怎麼說呢?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那呼延灼乃呼延贊之後,自視甚高不太看得起人,對于魯智深和楊志的武藝也是明褒暗貶,他曾經在知府面前誇下海口:末将已經見識過楊制使和魯提轄的武藝,隻在今晚,一個個拿去解官便了。

從呼延灼的口氣來說,他一方面肯定了楊魯的武力,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武藝更有信心,擒拿此二人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呼延灼之是以不提武松,不是武松不行,而是他倆沒有打過,不敢妄下結論。此前,呼延灼朝中為官,而武松落草為寇,兩者并無交集,彼此一點也不了解。

而楊制使和魯提轄都曾同朝為官,多少有些了解。雖然此前沒有打過,不知兩人武藝深淺,但道聽途說的多了,彼此之間是有些敬意的。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同朝為官之人,隻會對同僚或者上司産生敬意,斷不可能尊重江湖綠林好漢,這才是呼延灼對武松的武藝表現隻字不提的深層次的原因所在。

之後梁山泊援兵殺到,林沖出馬與呼延灼交鋒,兩人戰到五十回合之上仍舊不分勝負,林沖撥回馬走,呼延灼知林沖武藝高強就不追擊了。由此可見,呼延灼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并不是像很多水浒迷說的隻會在上司面前吹牛逼的人。

無論林沖、魯達還是楊志,他們在朝中效力的時間都不算短了,唯獨這武松不但官職最低而且做官時間也是最短的,被呼延灼忽視也在情理之中了。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那麼武松真的出戰呼延灼的話,到底誰的武藝更強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施耐庵不寫兩人對戰的原因何在呢?因為武松不谙馬戰,而呼延灼不便步戰,讓武松步戰對抗呼延灼馬戰,施公覺得不太合适,就幹脆不寫了吧。

那麼如果安排兩人步戰的話,武松就一定能打赢呼延灼嗎?

未必,因為呼延灼有名将光環,也是施公喜愛的武将之一,凡是能被作者喜愛的武将,一般沒有單挑敗績,這就是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蜀漢五虎單挑從未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武松也是深受施公喜愛的英雄人物,就單挑層面而言,作者怎麼忍心讓武松敗北呢?即便是林沖盧俊義出戰武松,也隻能強行平局而已。無他,主角光環實在太耀眼耳!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同理,武松也是無法取勝呼延灼的,名将光環同樣是作者需要考慮的重點因素。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武松與呼延灼都是作者的心頭肉,為什麼不安排兩人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呢?

首先,魯智深與楊志都曾四五十合打平呼延灼,再讓武松重複一次,未免有累贅之感了。

第二,施公對武松的定位不是普通武将,而是天神下凡,如同天上降魔君,又如貔貅臨座上,端的威風凜凜一貌堂堂。從“武十回”來看,施公有刻意造神武松的迹象,一如刻意造神關羽趙雲的羅貫中。

武松對應的正是《三國演義》裡的關羽趙雲,兩本書在創作理念上頗有相似之處。關羽的“千裡走單騎”等章節與武松的“夜走蜈蚣嶺”等篇目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兩位作者互相緻敬之意,早已不言而喻了。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更為重要的是,武松單挑對手一般不會超過十個回合,最強的飛天蜈蚣也就僅僅過了十合,如果給武松與呼延灼來一場四五十合的單挑,無損于呼延灼的顔良,卻對武松的神人定位構成亵渎。這是施耐庵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幹脆就不寫了。

綜上所述,論武勇,有着主角關環的武松與有着名将風采的呼延灼都是一個級别的問題,他倆之間并不存在誰強誰弱的問題,即便讓盧俊義史文恭出戰武松呼延灼,多半也是平局,而秦明既沒有主角光環又不是名将之後,更非作者偏愛的人物,作者完全有可能讓他單挑失利,在敵人面前顔面盡失。

至于呼延灼為什麼不誇贊武松的武力,那是因為作者考慮到了呼延灼的名将之後的身份,一個行走江湖的高手徒手打死了猛虎,即便能讓呼延灼覺得厲害,也是不太可能出口誇贊的。就呼延灼而言,名将之後的他,更認同傳統科班的武藝套路,而欣賞不了武松這種另辟蹊徑的武學路子。

武松與呼延灼誰更強?武松的武力為何不能得到呼延灼的稱贊?

當然,讀者要知道的是,即便呼延灼不認可武松的武學路子,也說明不了武松的武力不行。高手在民間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曆朝曆代的中國曆史,都能找出一些民間高手,三國時期的曹丕就曾被民間高手王越的劍法吸引,後拜王越為師傅,潛心修煉劍法,傳說中王越的劍法曾擊敗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由此可見這些民間高手的厲害之處。

英雄莫問出身,武學莫提出處。中國有句老話:管他白貓黑貓,能下床的就是好貓。

甭管武松的武藝是不是綠林手段,能把那些經久沙場的騎将一刀一個斬于馬下,就是武力高強的明證了。

從武松的戰績來看,即便在戰場厮殺,武松也有斬殺馬上大将的戰績,而且效率奇高,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速殺能力超凡脫俗。

反觀以五虎為首的馬上大将,動不動就與敵人數十回合打成平手,科班出身的那些人的武藝表現又何曾令武松高看過一眼呢?

那麼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