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作者:阅读第一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本文授权转自:湾妈看世界(ID:greatbaymom) ,作者:郭瑞祥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这篇文章来自台大教授郭瑞祥。

学生时代,郭老师是个妥妥的学霸,也是让很多家长学生羡慕的“牛娃”:一路读完台湾和美国最好学校,毕业后高职高薪,看起来顺风顺水,已然到了人生巅峰。

然而他说:从人生进入下半场开始,我陆续遭逢变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深深的无力感 ...

他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折与挑战,对如何学习、对人生的真相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他以读书会形式,在台大开设了一门特别的 “人生管理学” 课,希望让学生们能提早思考生命的本质,在面临真实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挑战时,能以智慧与勇气做出体现个人价值的判断与抉择...

这篇诚挚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我的前半生,在别人眼中,该也是标准的“金榜题名”、算得上是超级好学生。

先后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后的硕士、博士学位,则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

毕业后,在硅谷找到年薪数百万的工程师职缺,然后娶回了美娇娘、回台大担任教授,也有了两位小朋友。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台湾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郭瑞祥

我必须承认,有一段时间,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深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无论是“美国梦”“台湾梦”,我都能美梦成真。

然而,从人生进入下半场开始,我陆续遭逢变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深深的无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壮年之时,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虽侥幸得胜,却也大伤元气。

而没几年后,我又遭逢中年丧妻!失去了最爱的人,心里什么也不剩,只有空空荡荡。

整个人浑浑噩噩,但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自怨自艾,因为我还得拉拔两个正要经历青春期的小男孩长大。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郭瑞祥與愛妻及兩個孩子小時候的全家福照片。

原来发生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实的人生。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每科都拿第一名的传统好学生,

最让我放心不下

“老师,您可以帮我写推荐信吗?这是我过去七个学期的成绩单。”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学来看我,希望我能为她撰写申请研究所的推荐信。

看了她的成绩,我吓一跳,从大一到大四的过去七个学期,她每学期都是书卷奖得主!在卧虎藏龙、会念书的学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园,这并不容易,可见她多么用功!

但我一开口,却是泼了她一头冷水,“同学,你能不能不要继续拿第一名?”

“为什么?追求好成绩有什么不对吗?要申请国外的好学校念硕士、博士,难道不应该有好成绩吗?”

面对她不解的神情,我请她在研究室坐下来,“让我花一点时间,说个故事给妳听好吗?”

说实话,在台大教学十八年,我最担心的学生,不是成绩吊车尾的同学,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传统好学生,最让我放心不下。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图源:pixabay

这个故事,就从多年前一个很认真、也常拿书卷奖的台大学生说起。

曾经,有一个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试来一帆风顺的台湾年轻人,在长期努力不懈下,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

当时,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条有轨迹可寻的直线,从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绩毕业,等于拿到“成功”的第一个入门砖。

他告诉自己:“我来美国可是来读书不是来玩的,好好拼功课吧!”

这个台湾学子,从小念理工科,爱运动,爱念书,但对于美国的流行文化、同学间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无措。

于是他一心向学,果然,念硕士的两年与博士第一年,每一个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数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绩。

他内心不免小小骄傲,颇以自己为荣,也一直以为,自己的指导教授,一定也为他高兴,毕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学生中,他的好成绩堪称“第一名”呢。

全A成绩,终于碰到大铁板了。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图源 :pexels

有一门陌生却又必修的重要课程,他上了几个月后,内心有数,成绩大概不会太理想,虽然及格绝对没问题,但A恐怕拿不到了。

这个“好学生”干脆壮士断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选这门课,避免成绩单出现B的“恐怖”危机。

很多美国同学不理解,老师更觉得奇怪,学分费交了,也认真上了几个月,为什么他要退选?只为了避免成绩单不好看?这个理由对美国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来年,他再度挑战这门必修课,一路稳扎稳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绩出炉后,他,竟拿到了第一个不是A的成绩!

之前的退选,无异于一场时间与金钱的徒劳无功。

沮丧的他,有点难为情的去见了美国指导教授,甚至,带着歉意去的。然而,指导教授却十分开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没拿到A!

教授语重心长的说:“我真是太替你开心了!你从今日起,再也不必为拿A、拿高分而念书,你总算可以放胆,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图源:pexels

那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

教授笑着回答:“去犯错与创新吧!借着课本教你的基础,然后去有计划的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有价值的!”

台湾小子,如当头棒喝般醒悟:什么才是追求知识的本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寻求突破,继续为下一代累积新知,以创新动能造福人类社会,才是知识的本质。

好吃的蛋糕是本质;而好成绩,只是装饰的美丽奶油花朵罢了。

MIT毕业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难的一课,学校却没有教给学生

怕输的文化带来保守的心态,造成保守的选择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里的主角、曾经认错方向的台湾小子。

当我被MIT指导教授,点出求学观念上的根本错误后,其实是非常受用的。

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