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作者:閱讀第一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本文授權轉自:灣媽看世界(ID:greatbaymom) ,作者:郭瑞祥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這篇文章來自台大教授郭瑞祥。

學生時代,郭老師是個妥妥的學霸,也是讓很多家長學生羨慕的“牛娃”:一路讀完台灣和美國最好學校,畢業後高職高薪,看起來順風順水,已然到了人生巅峰。

然而他說: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于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

他經曆了人生重大的轉折與挑戰,對如何學習、對人生的真相與價值,有了新的認識。

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了一門特别的 “人生管理學” 課,希望讓學生們能提早思考生命的本質,在面臨真實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挑戰時,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展現個人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這篇誠摯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我的前半生,在别人眼中,該也是标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

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

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郭瑞祥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隻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于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幸得勝,卻也大傷元氣。

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隻有空空蕩蕩。

整個人渾渾噩噩,但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曆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郭瑞祥與愛妻及兩個孩子小時候的全家福照片。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每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

最讓我放心不下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吓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在卧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并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你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

“為什麼?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

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圖源:pixabay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于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

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迹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于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拼功課吧!”

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于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

于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内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于碰到大鐵闆了。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圖源 :pexels

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内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

這個“好學生”幹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隻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

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

之前的退選,無異于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着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

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圖源:pexels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着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借着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劃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

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隻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MIT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最難的一課,學校卻沒有教給學生

怕輸的文化帶來保守的心态,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

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