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作者:红星新闻

“我们这个(拔河)团队在训练的时候,是把我们的作业工具——叉车当作对手。喜欢健身的同事说,身上的肌肉块都大了。”

5月17日,在郑州东区的体育公园运动场,伴随着最后一项比赛项目旱地龙舟决赛的结束,河南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春季运动会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获本次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在比赛中,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的职工们纷纷登上竞技场,他们中不少人“身怀绝技”。在集体拔河项目中,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代表队拔得头筹,队员透露,他们的“夺冠秘籍”竟是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叉车。

运动会共颁出71个奖项

当日上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举行颁奖仪式。本次运动会共颁出竞赛类奖项7大类36个奖项,非竞赛类奖项5大类35个奖项。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张培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李文平,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会计师冯长银分别为获奖运动员颁奖。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据介绍,河南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春季运动会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承办。运动会共设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6个参赛项目,12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28支代表队、1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赛事从5月15日持续到17日。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据介绍,此次运动会的举办是展现省属文化企业风采和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载体,必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干部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提升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用叉车练拔河,身上的肌肉块都大了

“我们第一把输了,相信好多人觉得第一把输第二把大概率也会输。”

获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集体拔河项目冠军的是河南新华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手捧冠军奖杯,拔河项目的领队、物流中心主任李家乡回忆起赛场上的情形,仍然感慨不已。李家乡说,在第一把比赛输掉的劣势处境之下,物资集团的队员们并没有乱了阵脚,大家相互打气,“劲儿往一处使”,最终,在自家拉拉队震天的呼喊助威声中,物资集团拔河队逆风翻盘,勇夺冠军。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我们的拉拉队也很给力,他们的加油声、呼喊声一下子就把现场的氛围点燃了,给了拔河队队员很大鼓舞。”李家乡说,在拔河比赛中,啦啦队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不仅能鼓舞队员们的斗志,也能影响拔河的节奏,“有一支队伍本来快输了,我们的拉拉队看人家拉拉队人少,就去给他们加油,结果那支快要输掉的队伍竟然赢了比赛。”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能够在诸多有实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李家乡认为,这与实战训练有很大关系。据李家乡介绍,优中选优组建好拔河队伍后,他们的训练从一开始就以实战为主,这也是他们这次能够夺冠的原因之一。“好多人可能都想象不到,我们这个团队在训练的时候,是把我们的作业工具——叉车当作对手。一台叉车好几吨重,又拉上刹车,训练了一段时间,好多队员反应相当有效果,有喜欢健身的同事说,身上的肌肉块都大了。”此外,为提升腰部力量同时保护腰部,团队还给部分队员配备了护腰带。

赛出健康体魄,赛出更浓友谊

此次参加运动会的职工,大多是每日伏案的文字工作者。对于他们来说,参加运动会让自己的身体状态更好了,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在本次运动会的单人跳绳比赛中,来自大象出版社的编辑刘海岗以1分钟213个的成绩力拔头筹,获得了冠军。“十年前我曾有幸代表集团去参加比赛,当年我25岁,平均成绩是每分钟240个左右。”

用叉车练出拔河冠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职工运动会闭幕

刘海岗说,作为一名图书编辑,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伏案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加,最近几年,体重增加了,身体机能也不如以前。最近两年,刘海岗每天都会抽上半小时时间进行训练。

1分钟213个,平均每秒跳绳3.55个。虽说,这样的成绩和自己巅峰时比不足为道,但自己还是难掩激动之情。在他看来,专业的场地、智能的比赛设施、无微不至的服务让赛场的每一位运动员都乐在其中。“跳绳比赛采用的是由河南省新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华天恒”AI智慧体育装备,和中招跳绳考试用的是同一个系统。参加运动会,也增加了跟系统内兄弟单位的交流,运动完身体状态更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还有不少运动员表示,这场运动会不仅赛出了更好的体魄,也赛出了更浓的友谊。本次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的男单季军是来自河南青教融媒集团的编辑周源,从领奖台上下来后,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冠亚军都是很好的朋友。赛场上,他们是对手,赛场下他们是兄弟,更是练球搭子。“我们在郑州乒乓球圈都小有名气,所以赛前胸有成竹会得奖”,但对于最终谁能夺冠,周源表示大家都看得很淡,“无论谁得冠都会替对方高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蔡琳 许度寒/文 赵墨波/图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