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作者:新华社客户

视频加载中...

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

博物馆另一极②

黄伟雄:

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

黄伟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珠绣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作《百鹤图》因曾在广州松园宾馆亮相而“出圈”,现已入藏白鹅潭畔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在传承技艺,持续创作的同时,黄伟雄以推广潮州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集展览、研学、培训、文创于一体的百师园,为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提供交流平台,向世人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潮州百师园

黄伟雄珠绣博物馆就坐落在潮州市百师园的四楼。馆内展示了珠绣的历史、技法,以及400余件实物展品,殷殷讲述着珠绣工具的变迁,黄伟雄下海办厂的历程,及其艺术创作生涯。

如今他在深圳、东莞都建立了连锁馆舍,“每个百师园都必须有一个博物馆”是黄伟雄定下的目标。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黄伟雄珠绣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珠绣展品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进潮州百师园和珠绣博物馆,聆听这位工美大师讲述从艺40余年的跌宕人生和守艺初心——

始于对艺术的热爱

我是黄伟雄,是潮州市黄伟雄珠绣博物馆的馆长,我们这座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9月18日。说到博物馆的创办初衷,就不得不提及伴我一路走来的刺绣。

从我记事时起,生活就与刺绣分不开。潮州民间遍布各种绣花社,我的奶奶、妈妈都是绣娘,我从小耳濡目染,6岁时就学起了绣花。

毕业后,我最初是在国营企业从事珠绣工作,1993年“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工艺公司,生产珠绣婚纱、礼服、披肩等产品,大多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

经营工厂多年之后,我开始思考,除了赚钱,人生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毕竟我对艺术始终抱有热爱之情。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黄伟雄和他不同时期创作的珠绣作品

于是我开始尝试,创新用珠绣来“作画”,把珠绣工艺从实用装饰发展成纯欣赏的艺术品,还推动珠绣申报非遗项目。在2015年,珠绣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也成为珠绣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就在这一年,我开始筹建“百师园”。

园内设立了综合馆、雕刻馆、陶瓷馆、刺绣馆及研学中心,把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精品汇集在一起,打造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后来,刺绣馆经升级改造,成为了现在的珠绣博物馆。

二十多年的办厂经历为博物馆的筹建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前的产品设计稿、各种珠料、旧的工具、不同时期的样板都被我保留了下来。加上我不同时期的珠绣画创作,整体构成了这座博物馆的展陈内容。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二十多年的办厂经历为珠绣博物馆的筹建提供便利

承载人生记忆的空间

我们博物馆里收藏了不少珠绣作品,都是不同时期所创作的。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珠绣作品《富贵长春》

其中一幅珠绣《富贵长春》对我影响极大。这是我的老师胡广旭在1981年设计的,那年他正好要搬新家,设计了这一幅珠绣作品作为家中装饰。当我看到作品以后倍感惊讶:珠绣竟然还能这么做!画面中的孔雀、花卉、松树都是用不同色彩的小珠子,排列搭配绣制而成。

毕竟在过去,珠绣仅用于服装、手袋等实用品上作为点缀,而老师的这幅作品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因而陷入深思:“除了实用品,珠绣是否可以发展为艺术作品呢?”于是,那时还在潮州市技师学院学设计的我就萌生了用珠绣作画的念头。

1983年,我的毕业作品就是用珠绣创作的一幅《熊猫》,这是我的第一幅珠绣画。1986年,好友结婚,我又专门为他创作了一幅《龙凤呈祥》,作为贺礼。1993年,我以国画传统的“梅兰竹菊”为题材,用珠绣表现国画的技法。

2001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我以郑成功雕塑人像为主题,用珠绣凸显雕塑的立体与明暗。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我在2006年创作了《从雅典到北京》,其中一幅作品送给了国际奥委会……这些作品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如今都一一陈列在博物馆中。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黄伟雄以郑成功雕塑人像为主题,用珠绣凸显雕塑的立体与明暗

每当我来到这里,看到这些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当年创作的情景便浮现于脑海之中。于我个人而言,这座博物馆不单纯是个人从艺经历和珠绣创作的储存空间,更承载着我的人生记忆,并且能够保存和延续下去。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珠绣巨制《百鹤图》曾在广州松园宾馆亮相,现已“入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多年的积累悉数投入

民间博物馆是公有博物馆的有效补充。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都非常希望把自己坚守了几十年的技艺保存下来、传承下去。由于民办博物馆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筹建,涉及场地、资金、藏品几方面问题,幸运的是,我正好拥有这些条件。

首先我办馆的场地是由原来的厂房升级装修后建成的。从业几十年来,我也有一些积蓄,可以说20多年办厂积累的资金,几乎都投入到百师园和博物馆上了。

至于藏品的收集,虽然以前办厂有不少具有年代感的样品留下来,但只要我新发现有比较独特的珠绣品、或是馆内没有的样式,我都会买下来收藏。

目前博物馆面积不大,未来随着藏品的增加,我还想扩大面积,重新装修,再融入一些数字化多媒体展陈技术,把珠绣博物馆做得更好。

有些人说我很“傻”,怎么这样“烧钱”?但我觉得办一座博物馆,能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让更多人领略非遗魅力,是相当有意义的。人这一生,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就不算白活。

让博物馆成为百师园的“标配”

百师园最早在潮州成立,办成之后,我还把百师园的品牌推广到了其他城市,这才有了2019年开馆的深圳百师园、2023年开馆的东莞百师园。

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个百师园都必须有一个博物馆,这是“标配”。

现在深圳百师园内就有一个综合性的非遗博物馆,是在省文旅厅登记备案的。藏品除了刺绣,还包括陶瓷、木雕等50多个非遗门类,其中大部分都是我的收藏品。东莞百师园也正在完善“非遗博物馆”的申报手续。

我们开办民间博物馆这类公益平台,是想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激发他们对非遗的了解、认识与热爱。这也是我办博物馆最大的收获,是我内心获得感的来源。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潮州百师园内的陶瓷馆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潮州百师园内的雕刻馆

现在珠绣博物馆平均每月接待超过1万人前来参观,一年下来也有10多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研学团。我们还对学生开放了研学课程,除了珠绣课,还有剪纸、彩瓷、泥塑、手拉壶等将近20门体验课。

有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学生前来百师园培训,成立6年多来,参加研学培训的学生超过了20万人次。

黄伟雄:一手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珠绣大师|博物馆另一极②

学生在珠绣博物馆参观(受访者供图)

每当我看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学生,看到他们流露出好奇、充满求知欲的神情,听到他们对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赞叹,我就觉得开办博物馆太有成就感了,这么多心血付出都是值得的!

策划|邓琼 侯恕望 朱绍杰

统筹|文艺 钟振彬

采写|周欣怡 文艺

拍摄|钟振彬 刘畅

剪辑|王炯勋

海报设计|余梓涛

编辑: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