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作者:谈诗论词

雨雪风霜、云霞雷电既是常见的景物,又经常作为诗歌的意象,出现在文人墨客们的诗文中。才子们还似乎更偏爱描写落雨,春天里雨润草木、似含相思,夏日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秋天中雨打芭蕉、梧桐叶落,冬日时凄风冷雨、长夜漫漫,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雨水可以浇灌土地,也会阻碍出行,更经常会引发才子们一言难尽的复杂情思。有人喜欢丝丝小雨,舒缓轻柔;有人讨厌绵绵细雨,下个不休。雨水没有情感,诗人却经常移情,从而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传世佳篇。下面分享敦敏的七律,首尾呼应,挥洒自如,不愧为清代诗坛的佳作。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晓雨即事

清 · 敦敏

淅沥声惊晓梦中,卷帘云气正溟濛。

小阶乱落槐花雨,低幕斜穿燕子风。

遥看丝丝罥烟柳,坐听细细打窗篷。

海榴昨买礼台种,喜见宵来分外红。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爱新觉罗·敦敏是清代皇室后裔,他自小喜欢读书,十几岁时就曾写过很多诗文。敦敏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他钦佩曹公的学识人品,还经常在各方面对其进行关照和帮助。

敦敏早年曾在锦州担任过税务官,后来他不愿被俗务羁绊,于是便回到京城闲居。如此几番折腾,虽然最终并未在仕途中大展宏图,可是他却因为与曹公的渊源而被人牢记。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起首两句抒写落雨时的景象,“淅沥声惊晓梦中,卷帘云气正溟濛。”拂晓时分,诗人还在梦乡时,就被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他起身来到窗前卷帘观看,果然看见天宇中阴云翻滚,天地间一派模糊的景象。

溟濛,形容烟雾缭绕、混沌难分的场景。这一联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实乃中规中矩的开篇。作者没有采用任何修辞手段,不过一个“惊”字,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的惊诧心情。可以看出,当地应该很久没有落雨了,不然诗人也不会在半梦半醒时,立刻就起身观雨。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颔联乃是互文,进一步从侧面描绘雨景,“小阶乱落槐花雨,低幕斜穿燕子风。”落雨之后,庭院前的台阶上落满了槐花。燕子的翅膀被雨淋湿,变得沉重,所以只能低飞,“斜穿”入幕。

一个“乱”字,说明狂风携带着冷雨,将落英吹得四处飘零,也让燕子慌不择路,赶紧寻找避雨的地方。诗人目睹满地的残红,一定会感到非常惋惜,一时间更无睡意。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颈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遥看丝丝罥烟柳,坐听细细打窗篷。”出句刻画远景,丝丝小雨轻拂草木,又宛如一层烟雾,笼罩着池畔的柳树,令人感觉如梦似幻。罥(juàn),缠绕的意思。

对句又调动了听觉感官,诗人似乎很久没有看见下雨了,竟然像一个孩子似的,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然后又竖起耳朵仔细地聆听。小雨敲窗,仿佛是在奏效着美妙的乐曲,让诗人不愿错过任何一段音符。

敦敏的七律,挥洒自如,不愧为清诗中的佳作

结尾呼应开篇,表达喜悦之情,“海榴昨买礼台种,喜见宵来分外红。”诗人托人从外地购买了几株石榴树,前几天刚将其种下,一场及时雨让诗人分外欣喜。

诗人本来还以为那些榴树难以成活,等到吃了晚饭,诗人出去溜达,忽然发现那些榴花“分外红”,心中立刻涌起一份欣喜之情,脸上也不经意地露出笑容。

一场小雨,描写了作者的真切感受,他先惊后喜,然后又将这个观雨过程记录在诗行,从而让后世作者也仿佛身临其境,并好像穿越了时空,与敦敏一起体验那份激情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