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作者:谈诗论词

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皆是生活中的平常景象,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再如潮起潮落这个寻常画面,即使有人饶有兴趣地走到近前观看,之后也应该慢慢淡忘。不过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也会经常追忆过往的人和事,心中更有一段放不下的深情。

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来说,听到潮声,可能会想起故园;看见炉水沸腾,也将勾起对潮声的追忆。南宋就有两位才子,他们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灵感,并创作了传世佳篇。下面分享两首唯美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读之令人心潮澎湃。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夜宿浙江亭

南宋 • 曹既明

夜半潮声撼客床,卧听柔橹闹空江。

惊回倦枕乡关梦,海日烘山上晓窗。

曹既明是南宋才子,进士及第后担任过翰林,后来因事被贬,诗人在离京返乡时写下了这首诗。浙江亭位于杭州郊外、钱塘江畔,乃是辞免宰执大臣待命时所居之地,相当于古代的驿站。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夜宿亭馆,面对一盏昏黄的油灯,诗人倍感孤独。他手捧一本古籍,打算以此赶走寂寞,但是他很快就显得昏昏欲睡,于是索性放下书本,和衣而卧。

半夜时分,他忽然被潮声惊醒,然后便翻来覆去难以继续入睡。他在枕头上卧听柔橹之声,想象着客船在江面上沉浮不定的情形。“撼客床、闹空江”,刻画生动,展现出潮水磅礴的气势,也传达出一种极其宁静的氛围,以至于诗人能在室内就能听到摇橹之声。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夜尽天明,只见海上一轮红日升起,映在驿馆的门窗上,显得如此绚烂迷人。可是诗人的心里却思绪万千,脑海里也不断地搜寻着昨夜梦回乡关时的画面。

结尾以乐景反衬哀情,窗外温暖的阳光,诗人内心的凄寒,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迷人风光,如果可以与家人一起共赏,该是多么惬意和温馨。

可是他却即将踏上贬谪之路,更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土。全文寓情于景,含而不露,画面唯美,令人遐想不尽。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仙源即事

南宋 · 王镃

泥炉松火带烟青,汤沸轻潮响瓦瓶。

坐睡醒来窗上月,梦魂疑在浙江亭。

王镃,字介翁,人称月洞先生,曾当过县尉,宋亡后遁迹山林,经常与僧道往来。作者出生于浙江丽水,也经常在杭州观潮,这首诗回忆一段难忘的经历,描述了一份浓烈的乡愁。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仙源位于黄山北麓,地处太平县境内,那里盛产茶叶,诗人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前往作客。首句写景,泥塑茶炉、松枝作柴,炉火鼎盛、青烟袅袅,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次句又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描写,水开后被冲到瓦瓶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感觉就像潮水涨落的声音。诗人观察细致,刻画生动,展现出一幅极其安详和悠闲的画面,也在不经意间勾起了才子对往事的回忆。

两首宋诗,写景如画,起伏跌宕,令人心潮澎湃

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不醉不休。等到才子一觉醒来,发现月影映照窗纱,他有些神情恍惚,仿佛身在浙江亭,耳边还回响着潮水涨落之声。

作者巧妙地将冲水声与潮水声联系起来,显得跌宕起伏,又让人觉得心潮澎湃。作者不提思乡之情,而是采用通感手段,含蓄地表达出一种难以抑制的乡愁。全文技巧娴熟,方法多样,同时又充满深情,堪为宋代诗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