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作者:极速橘子2Nd

1933年年底,红五军团保卫局接到上级指示,要求调查并逮捕红34师政委蔡忠。此举让刚从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培训班毕业回来的预审科长刘向三大吃一惊。蔡忠可是革命老区井冈山的老资格,在第一次反围剿时就是红一方面军的团政委,声望极高。刘向三带人前往红34师调查后发现,并没有蔡政委涉及的问题。他是否应该执行上级命令逮捕蔡政委?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刘向三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接下来他将如何抉择?

一. 上级下令逮捕蔡政委,引发疑虑

1933年岁末,当刘向三结束在瑞金参加红一方面军保卫总局培训班的学习,重返红五军团保卫局时,他发现部里换了一位新局长。这位新任局长名叫邝朱权,是一位出身湖南郴县、富有革命阅历的老同志。邝朱权不但参加过湘南起义,还曾在井冈山时期担任团代表,后来又出任过红22军政委。

不久,邝朱权便任命刘向三暂代理执行部长一职,并吩咐他前去调查一件要紧军务。原来有特派员报告称,红34师最近有10余名班长以下官兵携武器叛逃,邝朱权认定此事系该师政委蔡忠立场动摇所致,遂下令要刘向三将蔡政委捉拿归案审讯。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一纸逮捕令,让刘向三大吃一惊。蔡忠可谓是革命元老,他不仅曾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还是红一方面军的团政委。现如今已是红34师的师政委,在部队中素有很高威信。

作为一名新晋保卫干部,刘向三虽然不便对上级的决定多作置评,但内心仍是存有重重疑虑。蔡政委一向为人正直、作风民主,难道真会在关键时刻动摇立场?又或是有人蓄意陷害?如此大事,邝局长莫不是过于操之过急?

二. 刘向三暗中展开调查,发现蔡政委无过错

面对邝朱权的决定,刘向三虽有疑虑,但并未贸然置评。作为一名预审科长,他清楚调查工作的严肃性,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凿掌握证据才能定论。

于是,刘向三带着三名保卫干部前往红34师所在地。他们首先会见了蔡忠本人,蔡政委表现十分配合,主动叫人将相关指挥员和目击者找来,让保卫人员对近期的叛逃事件进行全面质询。

经过反复查证、核对多方证词,刘向三渐渐掌握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原来这起叛逃事件的导火索,竟是部分曾被红军俘虏、后来释放并被编入部队的蒋军战俘临阵反水所致,与蔡政委自身的工作完全无关。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在接触过程中,刘向三也渐渐被蔡忠的为人所折服。这位老同志作风民主、光明磊落,平易近人的作风让保卫干部们都倍感亲切。

调查工作结束后,刘向三带着调查结果回到军团部,将材料呈交给邝朱权局长。不料,邝朱权看过后却态度生硬,对调查定论极为不满,认为有必要再向上级保卫部门核实。

面对上级的质疑,刘向三虽有些为难,但并未动摇自己的判断。他相信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秉持原则,上级定能洞见事物的本质。

果不其然,红一方面军保卫总局局长李克农审阅后,对刘向三的调查结果予以充分认可。事后历史也证明,蔡政委在湘江战役期间,曾与红34师师长陈树湘并肩作战,最终为掩护主力壮烈牺牲,可见其忠心耿耿,根本不会"动摇立场"。

三. 刘向三秉持原则,勇于对抗权威

尽管上级保卫总局对调查结果予以认可,但邝朱权仍对刘向三的定论颇有微词。作为红军保卫部门的最高长官,他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刘向三则只是一名新任预审科长,在体制内的地位显然虚矱。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然而,刘向三并非是一个庸碌之辈。他出身于红军,自宁都起义后就一直在部队谋生。经过瑞金保卫培训,他已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理论武装于心。在他看来,坚持原则高于一切,即便面对重重压力,也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事实上,刘向三早已发现,邝朱权在保卫工作理念上存在严重偏差。这位新任局长常常一味囿于主观臆断,逮捕干部毫无依据,最终只能导致工作无谓的混乱。

因此,当邝朱权再次叫他到案,质问调查结果的时候,刘向三直言不讳,重申了自己的定论。他更是将之前多次调查审讯中发现的诸多疏漏,一一列举出来,让邝朱权无处辩驳。

面对刘向三的决绝态度,邝朱权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作为一名资深革命干部,他深知作风问题确有存在,也不愿因为一时的固执而与全军同路人反目成仇。

于是,邝朱权只能将此事再次上报给红一方面军保卫总局。而李克农等上级领导此前已经支持过刘向三的观点,自然不会改变主张。就这样,刘向三凭着坚定的原则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挺过了这场较量。

四. 上级对刘向三的判断持开放态度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虽然红五军团保卫局长邝朱权对刘向三的调查结果颇有微词,但红一方面军保卫总局的做法却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上级领导部门,李克农等人对下级的调查工作并未采取简单的命令式管理,而是持开放及宽容的态度。当接到邝朱权再次上报的报告后,李克农并未直接按照邝朱权的意见定夺,而是亲自重新审阅了刘向三提交的全部调查材料。

对于刘向三的结论,李克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他认为,刘向三在调查过程中旗帜鲜明、貌似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了全面、客观、公正,定论没有任何问题。

可以说,李克农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人一贯的作风,那就是"无论是谁提出的意见,应该由组织认真研究"。上级领导并未盲目听命于邝朱权的个人观点,而是从大局出发,秉持开明求实的态度,慎重对待了下级提交的材料。

这种工作作风,也使得地方保卫部门出现了一些争议和分歧在所难免。但归根结底,正是因为中央及上级层面这种民主集中制的坚持,党才得以长期有效地控制军队,避免了因个人独断专行而酿成的严重错误。

不难看出,当时红军内部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相当健全,而这正是后来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军保卫局长下令逮捕师政委,科长调查后定论:此人没问题

五. 事后证明刘向三的决定是正确的

时间很快就证明了,刘向三当初对蔡忠的判断是正确无误的。

1934年初,国民党军队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进攻。为了摆脱重重包围,中央红军被迫向西展开战略转移。在这场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34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年5月,红军主力已突破了广西边境,转入湘西地区。为了掩护主力安全转移,蔡忠率领红34师奉命在湘江一带固守阵地,与国民党军队展开顽强拖延战。

在这场湘江战役中,蔡政委和师长陈树湘亲自督阵,身先士卒,为党和人民事业慷慨赴汤蹈火。最终,双双壮烈牺牲,永垂不朽。

正是由于蔡忠等同志的英勇奋战,才给予了红军宝贵的时间,使得长征主力最终能够扭转了被动局面,转移到陕北后继续战斗。可以说,蔡政委的忠心耿耿是关键因素之一,使得中央红军这支伟大的革命队伍得以在困难时期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

相比之下,当初对蔡忠下达无端逮捕令的邝朱权,确实是存在严重的判断失误。幸运的是,在中央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及刘向三等基层干部的坚持原则、秉持真理,最终还是化解了这一危机。

这个经过再次说明,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才能有效避免上层领导出现重大失误,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红军最终能够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