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呼吸科普 | 关于家用呼吸机的8大常见误区,你不一定知道!

作者:乐普云智

家用呼吸机,作为治疗鼾症及其相关睡眠障碍的有效手段,正逐渐受到广大家庭的青睐。然而,在选购和使用这一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了解,用户很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家用呼吸机,我们将为大家科普一些使用呼吸机时的常见误区,以期帮助大家避免不必要的困扰,确保治疗效果的最佳化。

误区一:使用呼吸机会有依赖性吗?

OSA患者的呼吸暂停是上呼吸道堵塞造成的,治疗OSA的呼吸机就是靠一股气流提供压力来撑住上呼吸道,使其不会塌陷堵塞,但呼吸本身还是要靠患者自主来完成,并不依赖于机器,因此不会产生依赖性。

误区二:先开机,后带面罩?

如果先开机,机器会立刻吹出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这时再佩戴面罩,由于机器内的漏气补偿功能,带有较大压力的气流会直接冲向人体面部,特别是眼睛、鼻子等部位,从而产生不适感。

相反,如果先将面罩戴好后再开机,面罩和人体面部已经“融为一体”,即使开机后输送气流,也不会使人感受到过强的刺激,舒适度更好,不易使人抵触用机。因此,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先戴好面罩,再开机。

误区三:使用呼吸机会口咽干燥是不管用吗?

口咽干燥可能是睡觉时出现张口呼吸,或者家用呼吸机的加温加湿档位没有设置好。

解决办法:

1.改掉张口呼吸的习惯,闭口经鼻吸气;

2.调高加温加湿档位,并注意每日更换水罐里的纯净水。

呼吸科普 | 关于家用呼吸机的8大常见误区,你不一定知道!

误区四:使用呼吸机时面罩带的越紧越好吗?

为了防止面罩漏气,有些患者在使用时将头带拉的非常紧,但过紧容易引起面部过度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鼻面部出现压痕。

头带的松紧程度控制一般为固定好头戴后,调节松紧至可放入1-2指为宜。

误区五:呼吸机水罐加水超过最高水位线正确吗?

有些用户担心水罐里的水烧干,会在水罐中加入超过最高水位线的水量。但加水过量容易造成主机进水,甚至可能在大流量出气的情况下,产生液体沸腾、飞溅进入管路或面罩,引起使用者呛咳的风险。此外,湿化水箱装水太满,超过最高水位线,也可能导致水珠进入管路,从而导致设备无法使用。

因此,在给水罐加水时,应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加水量一定不能超过最高水位线。同时,也要避免水量过少,一般建议加到最高水位线的30%到50%就可以保证一天的使用量。这样既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又可以防止因水量过多或过少带来的安全隐患。

误区六:白天用,夜间不用?

患者夜间入睡后,呼吸中枢容易受到抑制,呼吸代谢问题会加重,尤其是合并二氧化碳潴留或阻塞性夜间低通气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在呼吸机参数调节方面,夜间患者需调大压差和呼气末正压(EPAP),以缓解上气道的阻塞。

因此,患者夜间更需要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益处不言而喻。

呼吸科普 | 关于家用呼吸机的8大常见误区,你不一定知道!

误区七:提高吸气压会使患者不耐受?

真正导致患者不耐受的原因是:

  1. 机器的同步性不好,导致患者更费力。
  2. 漏气量过大,导致面罩内气流大,导致患者反映风太大。
  3. 压差严重不足,机器没能有效的辅助患者呼吸,导致患者仍感觉闷。

因此,除正常漏气外,避免非正常漏气,参照呼吸机潮气量,提高压差是有效辅助呼吸的关键。

误区八:呼吸困难的患者才使用无创呼吸机?

当患者的呼吸代谢不正常时,全身都在持续遭受损害。其中因也包括因氧代谢低下导致新陈代谢缓慢而导致炎症恢复延迟。对这样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有会出现“改善”与“破坏”并存的现象。及早给患者呼吸支持,可有效阻断破坏,显著缩短患者的治愈周期。

所以对于呼吸代谢不正常的患者,应尽早提供呼吸支持,争取使患者的呼吸代谢恢复正常。

乐普多导呼吸机

看得见效果的呼吸机

呼吸科普 | 关于家用呼吸机的8大常见误区,你不一定知道!

乐普多导呼吸机,集治疗、监测、管理于一体,不仅可智能互联乐普血氧仪、心电仪等产品,实现长程血氧、长程心电监控,实时监测睡眠血氧跌落次数及夜间缺氧水平,AI-ECG智能分析及预警由打鼾导致低血氧引发的心律不齐、卒中房颤等突发心脏风险,做到及时预警早期干预。

呼吸科普 | 关于家用呼吸机的8大常见误区,你不一定知道!

同时设备采用乐普LeRes-Control 算法控制技术,准确识别AHI/AI/HI/OAI/CAI特别是中枢性呼吸事件,智能调节,提供更舒适的呼吸体验,并支持CPAP/APAP等多种治疗模式,适应不同病情需要,全面监测用户状况,自动识别匹配呼吸,监测数据自动上传至手机及云平台管理,睡眠健康数据全面查看,专业报告一键查询、专业分析,提供权威诊断依据。

乐普多导呼吸机适用于睡眠呼吸体验店、健康管理、家庭/个人等场景,为人们的睡眠呼吸保驾护航!

LEPU乐普一站式医疗器械采购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