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作者:南风窗NFC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五月最值得一看的风景,是芍药花开。

穿过暮春,走向立夏,百花凋零之际,芍药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怒放,并以不可抵挡的热烈、明艳,冲淡阴雨连天的忧郁。

在山东菏泽,芍药已有喜人的近一米高的长势。其花容绰约,根茎挺拔,叶小而密,风一过,就是堆叠成海、摇曳生姿的状貌。

置身一望无垠的花田里,你会深刻地感受到,韩愈所指的“浩态狂香”,或是苏轼所言的“繁丽丰硕”,都不是虚词。指尖不小心触碰到花瓣,更能透过其娇嫩的外表,感受到它小小的抵抗,以及拼命向外张扬、无拘无束的生命力。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我们当下的生活正稀缺也正必要的生命力。

三年磨一花。勃发的生机背后是经年的蛰伏,一年睡,两年醒,三年长,每一株走到我们面前的芍药,至少需要历经三年的风霜浸染、岁月沉淀。

将镜头拉远,每一株鲜花的繁荣生长背后,都是无数鲜花种植者以年为单位的接力式努力。他们将岁月沉淀的礼物包裹成花束,送往每个认真生活的人。

也以持之以恒的坚守、突破、创新,推动着鲜花这样一个拥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传统行业,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生,打开新篇。

黎明前的跋涉

花农的一天从早上6:30开始。

甚至是更早。晨光熹微、万籁无声时,150多名花农就已从家出发,分别由相邻的7、8个村落,向菏泽百艺种植基地汇聚。

她们大多是当地的中老年妇女,世代生长的土地给予她们生存、养家的自信,她们又将从这片土地获得的能量,重新哺育在700亩花田上。

在花田旁的预加工中心,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株芍药的漂流,首先要依次历经分选、捆扎、清洗、消毒、营养液浸泡、冷库降温等各环节。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若将离开故乡、漂向远方,就得保障从基地到冷链车,从冷链车到城市仓,再从城市仓到门店中间的各个过程,都绝对畅通且不能脱冷。

标准化、规模化的机器生产线,紧密而有序地运转着。最快20个小时,一株芍药就能抵达一座城市,与消费者见面。

这在2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菏泽百艺牡丹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海雷回忆道,2000年,他大学刚毕业,因为祖辈一直从事花卉种植,而顺势跨入这一行业。

“我们前期销售的是国产芍药,那时候可能预处理都没有,冷链物流也很稀少,我们只能简单地打着包装箱,坐火车、汽车去北京、上海等地销售。”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彼时,国内鲜花消费人群对芍药的需求尚未像当下一样蓬勃,他们销售种苗多过鲜切花,重视芍药的药用价值大于观赏价值。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是红富士、蓝富士等传统品种,便宜、普通但不会出错。

不会出错也不敢试错的另一面,是整个鲜花行业的发展迟滞而缓慢,无论是在选品还是销量上,都很难迎来新突破。

8年前的一次选品失误,郝海雷现在还记忆犹新:“落日珊瑚出现时,业内同行普遍觉得,这一渐变色品种虽颜色新奇但是花瓣太少、花蕊外露,不太符合国人的审美。等大家回过头来再想引进时,已比国外同行落后了两年。”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落日珊瑚 / 图源:盒马情报局

一株进口种苗的价格可达两百、两万甚至是八万,若以最低培育量20株来论,种植成本将是数以万计。犹豫几乎是必然。

2004年,任福坤成立昆明坤海种植基地,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最早的绣球种植者。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也困在一团迷雾中,不知去向。

最初,因为绣球太“新”,很多花商都担心没有市场而拒绝采购。即使好不容易卖出去了,鲜花也要经手炒花人、发货商、批发商、零售花店等多重中间商,绕一大圈才能绕到消费者面前,期间损耗率高达50%,居高不下、近30~50元一支的价格更是容易将人挡在门外。

为了增加销路、打开市场,任福坤甚至将绣球运到上海的花店,免费送给消费者,长达半年之久。方法很“笨”,却是当时的他为数不多可以努力的方向。

由于绣球培育技术尚不成熟,销售渠道又单一、曲折、不稳定,入不敷出是常态。跟任福坤同一时期起步的种植者,相继选择了放弃。

只有他坚持要做成一件很“新”的事,凭借一腔热爱和孤勇,咬牙撑了下来,并一路跋涉,见证了中国鲜花产业20年来的沉浮。

将鲜花做成时尚行业

长久以来,受制于传统种植和销售模式,鲜花种植者既不清楚自己该种什么、种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花卖给了谁,很难依据市场反馈调整自己的生产节奏。

犹豫、不自信、害怕没有人买单的阴影,阻碍了一众种植者的向上发展,也遮蔽了本该属于中国鲜花产业的高光。

转机在2018年出现,这一年起,美团、淘宝、京东、叮咚买菜、饿了么等互联网大佬接连上线,开始布局鲜花零售和配送业务。

2021年,盒马的进场,更是掀起了一阵飓风,驱动着沉寂已久的行业走向新的思考,也走向了新的解法——将鲜花做成时尚行业。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通过定品、定色、定款的定向种植方法,盒马嫁接了生产端和消费端,不仅向全国一百多家鲜花基地输送了规模化的生产订单,也将消费数据速递到了种植者的手上,支持他们更有底气地进行种苗投资、新品试验、规模扩张。

接轨互联网后,基地迈出的第一大步是“提前预判”:通过对荷兰、美国、法国等国外市场进行考察,预判鲜花消费未来三到五年的流行色和品种。

第二步是“深度调研”:基于国内市场反馈和长期洞察,筛选出更有可能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花品,进行小规模试种,并小范围投入市场征集消费体验。最终,在消费者反馈的支持下,确定市场流行趋势,对新品展开大规模种植。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新”从劣势逆转为优势。中国鲜花种植者像时装周一样提前选品,也像时装周一样年年上新,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了过去二十年未曾做到的事。

在山东菏泽,落日珊瑚凭借一花四色的新奇感,从冷门逆袭为爆款。其后,蚀刻鲑鱼、御前表演、奶油碗、芭茨拉等芍药品种也不断被发掘和引进。

在云南昆明,绣球攻克了脱水率高、瓶插期短等技术难题,以9.9元一枝的平价,和多彩绚丽的花色,刷屏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无人问津成为历史。

从广东佛山走出,以蝴蝶兰为代表的传统年宵花则打破了时空界限,不再拘于广深、拘于春节,而是一跃成为风靡全国的时尚单品。

事实证明,不是消费者对鲜花的需求不大,而是传统市场可提供的选择有限。从传统转型,与时尚接轨,郝海雷承认,“挑战其实挺大的”。

不同于郁金香、百合、玫瑰等,芍药是多年生植物,从自选品育苗到最终上市,至少需要三年。今年的播种将决定三年后的收成,这意味着芍药种植基地在选品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市场敏锐度。

过去或许会犹豫,但现在郝海雷愿意等。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根据盒马的鲜花销售情况和下一年的规划,菏泽百艺基地的种植面积从200多亩逐渐提升至700多亩,今年计划再增加500亩,明年增加700亩,最终达到将近2000亩的生产规模,以更匹配盒马的采购规模。

任福坤也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心想事成”。

“大概十年前,我和国外同行深入交流时就聊过,‘鲜花进超市’会是中国鲜花未来的发展趋势。那时候我就非常期待,未来有一天能跨过中间商、和消费者联动。相信只要方法对,这件事肯定会做起来的。”

以盒马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的入局,不仅缩短了鲜花销售的链条,也催熟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鲜花进超市”从理想落地为现实。

在订单稳定的前提下,任福坤、郝海雷等各地种植者终于有更强的信心去扩大基地、研发新品、引入智能化温室大棚,以保障鲜花的稳定供应;同时,开始探寻另一件期待已久的事,中国鲜花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此刻,在他们眼前敞开的方向,日渐清晰:“我们不要通过种植户的眼光来种花,而是通过消费者的眼光来种花。”

为自己造一个节

“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

一百年前,弗吉尼亚·伍尔芙将“买花”与一种自由而独立的姿态相连接,创造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开篇。

一百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巨头和生鲜电商平台的出现,令买花像买菜一样简单、日常、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离自由更近一步。

据盒马调研显示,买花的最大场景是定期买给自己。一个更有趣的洞察是,在周一,对比家居场景,办公场景的鲜花消费将高出70%。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我们不必再等待一个盛大的节日,也不用再等另一个人相送,而是可以抓住每个需要疗愈的当下,每个值得庆祝的瞬间,给自己买花。

生活如果不熨帖,就为自己造一个节。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用再为价格让步。

与鲜花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相对应的,是鲜花消费日常化、大众化、平价化,精品花卉更加可获得也更具性价比。

以“落日珊瑚”为例,因为不菲的培育成本和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其在一二线城市的零售端,普遍可以卖到100元5支。但在盒马,5支的售价目前是69.9元。此外,莎拉、重瓣、杨妃出浴等经典花品的售价也较去年下调15%-20%。

买花像买菜一样简单,买花像买菜一样频繁,国内鲜花消费者得以一步步实现买得到、买得好、买得值,以及真正意义上的“鲜花自由”。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虽则时下的花类越来越多样,价格也越来越低廉,但就像从前的无数次预见一样,任福坤深刻洞察到,中国鲜花产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待开发。

“生鲜电商平台其实也是中间商,但我们对中间商的要求已经更高了,它既要懂消费者的思维,也要熟悉基地的实际情况。只是将基地的花拿来卖肯定是不够的,未来还是要发展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才会越做越好。”

他很清楚,自己卖的不只是花,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只有不断发掘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主动创造多样化的选择,才能不断更新大众的生活体验。

这种对需求的洞察,对创新的追求,最终也反哺到了种植生产中。

如今,云南省已有绣球种植基地两三百家,总面积近一万亩。任福坤创立的昆明坤海种植基地,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绣球种植基地。

23岁入行,30岁创业,任福坤将人生近一半的时间都献给了鲜花。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他觉得自己仍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他计划在今年6月去荷兰洽谈合作;跟云南省农科院一起打磨绣球的栽培技术,并将科研成果与行业共享;听说山东的芍药开得正好,他也突然起了兴趣,准备去跟其它花类的从业者进行交流。

在中国的另一端,郝海雷此刻也正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埋头研发新品种。据他透露,菏泽百艺基地目前已引进260多个芍药品种,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有50多种,今年还将持续引进两三百个品种,自主研发也在同步进行。

“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8年,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运气。”

可以说,我们与每一株花的相遇,都是与一场好运的相逢。

农村成了花花世界,“不可想象”

作者 | 粗面

编辑 | 木土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排版 | 起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