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作者:闽南网

日前,2023年度泉州市、晋江市“党建+”邻里中心星级评定结果揭晓,安海镇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获评泉州市、晋江市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获评晋江市四星级“党建+”邻里中心;西门村“党建+”邻里中心获评晋江市三星级“党建+”邻里中心。

成绩的取得,是安海镇高起点规划、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体现。

近年来,安海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采取“系统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多元化运营”模式,全域一体谋划、分批分类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便民利民惠民生活服务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服务和治理方式的大转变。

据悉,目前,安海镇已建成村(社区)“党建+”邻里中心6个、在建6个。这12个“党建+”邻里中心分布在安海镇各工作分片区,可辐射全镇,有社区型、农村型、园区型等类型,不断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覆盖面。

安海镇“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都有哪些做法和成效?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本期“爱安海”带大家走进此次获奖的3个星级“党建+”邻里中心一探究竟。

安平社区党建“聚邻”拉近“邻距离”

昨日,在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站,来自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内科的李哲安医生及康复科的陈青云医生正现场坐诊,为安平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卫生健康服务。

“自从社区建了这个卫生健康服务站,每天都有医生坐诊,看病拿药不用再跑医院,在这就能刷医保卡拿药,很方便。”李老伯患有高血压,过去需要家人接送才能前往医院开药,如今自己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医疗服务。对此,他十分满意。

卫生健康服务站正是安平社区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让居民、企业职工享受家门口、厂门口服务的一个缩影。

安平社区内有5个住宅区、1个工业区,企业228家,社区住户、企业员工近2万人……作为一个高密度居住的社区,如何服务好、凝聚好广大居民及企业员工,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安平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精细化调研,认真梳理居民需求清单,对原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进行整合规划,并积极向上对接资源,整合下沉的多部门服务资源,不断完善邻里中心功能布局,成功打造了能够满足各类群体需求的“社区+园区”型“党建+”邻里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职工服务中心、企业共享会议室、红蜂驿站、物业服务站……走进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相关服务配套一应俱全。

“在这栋楼里,办事、医疗、养老、托育等应有尽有。我现在基本每天都来邻里中心报到。”作为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常客,居民蔡尚远笑着说,自己的孙女也很喜欢到邻里中心参与绘本阅读、手工体验等,家中“一老一小”都爱来“党建+”邻里中心。

安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金锁介绍,在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之初,该社区就明确聚焦区域群众“一老一小”民生服务需求,积极发挥阵地作用,持续加强养老、育幼、医养结合服务矩阵建设。

目前,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乒乓球室等多样化老年人活动区,还组建成立了“安平社区兼合式老人协会”和安平木兰拳协会,常态化开展有各类老年人活动。在育幼方面,社区积极对接晋江市妇联儿童之家、晋江市教育局邻学社等资源,常态化运行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多功能培训室,统筹开展托管便民服务,成功举办职工子女暑托班,并引入晋江市文旅集团趣未青少年培训中心在社区青少年宫持续开展活动。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安平社区“邻学社”开展亲子阅读公益活动。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场职工亲子趣味活动在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企业职工及家属乐在其中,也极大丰富了辖区职工的文化生活。

据悉,安平社区根据“外来人口多、企业工厂多、流动性大”等特点,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常态化举办各类服务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和亲子活动。同时,邻里中心建有安海镇职工服务中心,为社区外来人口提供企业招聘、团建、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不仅如此,安平社区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只将邻里中心定位为便民服务平台,更作为基层治理的“中枢”,因地制宜整合力量,以服务供给提升治理效能,更好发挥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平社区共与市镇30多家单位进行党建共建,建立“组织联动、服务联抓、活动联办”的“三联共建”机制,为“党建+”邻里中心赋能。同时,以邻里中心为圆心,共划分8个二级网格、13个三级网格,配有专兼职网格员55人。结合网格服务站设置邻里网格服务点,延伸邻里中心服务触角,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得到服务,真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蔡金锁表示,下一步,安平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将继续聚力创新服务,“请”进新资源创造更多服务机制,把邻里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西安村文化“润邻”激活“邻聚力”

日前,记者来到安海镇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经改造提升的党群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原先于二楼的办事空间调整至一楼,并设置有便民服务站和“综治+”治理中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改造后的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焕然一新。

西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鸿帛介绍,西安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因建设使用年限较久,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去年,西安村以建设“党建+”邻里中心为契机,遵循“服务优先、高效实用”原则,对党群服务中心内外部进行改造,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亲民化”原则,实现“一室多用”,着力打造“喜进入、爱参与、好共享”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在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记者发现,中心内外随处可见以西安村土笋冻为原型创作的卡通形象IP,其造型生动有趣,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我们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以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为突破口,系统谋划乡村文化振兴,围绕西安村土笋冻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启动了村LOGO、卡通形象IP等一系列体现村特色的文化标识设计,统一规划运用于‘党建+’邻里中心等阵地。”颜鸿帛说,除提炼设计特色文化标识外,西安村还对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资源,策划拍摄西安村宣传片,邀请晋江市方志办指导并启动村志编撰。相关工作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基因,让西安村频频出圈,更凝聚了乡村发展合力。

聚焦文化“润邻”,西安村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于邻里中心二楼规划建设了村史馆(产业文化馆)。该馆系统展示了西安村的历史、人文、产业及革命事迹等,建成投用后,吸引了一批批华侨、乡贤、市民、学生进馆了解村情。其不仅让乡村记忆得以活化,也让群众对西安的乡土文化和“邻里一家亲”意识有了认同感、归属感。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学生走进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参观村史馆(产业文化馆)。

今年清明期间,一场乡贤座谈会在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50多名西安村乡贤代表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共商发展。看到邻里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村庄变化,乡贤们纷纷主动认领村建项目及公益事业项目,进一步激活了“邻聚力”,助力乡村发展。

“自从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开始建设后,我们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干净了,变漂亮了,邻居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说起“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村民颜先生很是高兴。

据了解,西安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周边环境美化、交通道路提升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实现服务配套、环境提升与用好用活“党建+”邻里中心的“双向奔赴”。

位于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右侧的邻里驿站和红蜂驿站,原先是一处卫生死角。在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西安村积极策划、对接,整治脏乱差地块,并链接党建、工会、人社等有关部门资源下沉打造邻里驿站、红蜂驿站,为流动党员、户外劳动者等提供便利服务。如今每到中午时分,该服务驿站总会迎来不少在周边工作的环卫工、外卖小哥、建筑工在此休息、吃饭、充电。对于该驿站建设,大家都给予好评。

除了推动服务硬件及环境提升外,西安村还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党组织共建共促。目前,村党总支已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15个党组织共建,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实现工作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该村以邻里中心为阵地,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邻里主题活动、研学活动等。自邻里中心建成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超53场,增强“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营造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

颜鸿帛表示,下一步,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将结合实际,继续做好邻里中心优化与提升,结合现实条件和群众需求,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融入本土特色元素,打造具有亮点的邻里中心项目,不断激发长效活力,努力绘就西安村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西门村服务“便邻”解决“邻期盼”

正午时分,安海镇西门村“党建+”邻里中心的长者食堂里熙熙攘攘,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用餐,一边拉家常,其乐融融。

长者食堂位于西门村“党建+”邻里中心邻里小院,该小院是西门村村委会旧址。自2018年西门村新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该旧址便闲置下来。去年,西门村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从村情实际出发,聚焦村民最关注的“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需求,投入80多万元将旧村委会打造成“邻里小院”,一楼建设为长者食堂,二楼设置为“四点钟学校”,通过完善相关配套,回应群众“养老”“托幼”的民生需求。

“之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群众对‘一老一小’的需求反映最为强烈。因此,我们选择将毗邻村老人活动中心及幼儿园、小学的旧村委会改造成为邻里小院。其中,长者食堂按照‘政府补助一点、村级筹一点、个人出一点、慈善捐一点’的多元参与方式,搭建长者食堂助餐服务体系,有效解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需求。目前,每天中午都有30多位老人在此就餐。”西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福松介绍,西门村坚持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邻期盼”,通过优化阵地功能布局,在重复功能上做“减法”,在优势互补上做“加法”,让群众能真正受益。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西门村“党建+”邻里中心红色阅读空间

除了邻里小院外,在西门村,记者发现,“党建+”邻里中心有别于一站式的邻里中心,采取的是“一中心、多站点、全覆盖”的布局体系,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集约整合分布在群众周边的闲置空间、办公楼、夹层通道等零散场所,通过整空间、强功能,打造便民高效的“一刻钟”邻里服务圈。

位于西门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村“党建+”邻里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站,原先是一处废弃的杂物间,经整理改造后,成了配备全科诊室、健康小屋、治疗室、药房等的卫生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与此同时,位于公共卫生服务站正对面的红色走廊,原是供群众避暑纳凉的场所。自“党建+”邻里中心启动建设后,西门村党总支创新谋划,集约打造了红蜂驿站、招聘驿站和流动党员服务驿站,配备桌椅、书刊、微波炉、烧水壶、充电器、雨具等,为新就业群体、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提供免费服务。同时,在招聘驿站设有LED显示屏,为辖区150多家小微企业免费发布招聘信息。目前,已累计帮助企业招聘员工超50人次。

安海镇系统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 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邻”距离

西门村红蜂驿站

除了对外部空间的整合盘活外,西门村党群服务中心还积极利用中心楼梯转角等利用率极低的空间,设计建造了“便家生活铺共享手作坊”“科学小知识”“24节气”等功能区,起到便民及知识宣传等作用。

“自从我们村建起了‘党建+’邻里中心后,相关硬件配套越来越完善了,待上一整天也不乏味。”西门村村民杨老伯是邻里中心的常客,早晨他常会到邻里中心的红色阅读空间看书,或前往老人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中午在“长者食堂”吃实惠的午餐;下午送孙子到“四点钟学校”做作业,有空他还会主动参与邻里中心的志愿服务,并赢得相关积分换取奖品。

如今,像杨老伯这样每天到邻里中心“打卡”的村民还有很多,邻里中心已成为厝边休闲娱乐、享受服务的好去处。

李福松表示,下一步,西门村将继续坚持整合资源、不断提质,继续打造“党建+”邻里中心特色亮点,提升服务能力,让群众主动来、愿意来,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本期策划:方锦枞钱健铭张志耐

本期执行:记者林伊婷秦越通讯员陈钧

来源:晋江经济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