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作者:十柒历史

1955年大授衔,关于开国将领的授衔,一直都有谁高授、低授的讨论。

其中,有一位将军很低调,当年,他给同志说,给他评个校官就很满意了,大校、中校都行。

这名谦逊、随和的将军,正是抗日时在陈锡联将军麾下,参与夜袭阳明堡的孔庆德将军。

但他没想到是,就在授衔仪式前夕,他接到通知,自己被授予中将军衔,大感意外。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实际上,这一次给孔将军授中将完全没有问题,完全与他的经历相匹配。

他坚持自报校官的时候,周围有一名老军官说:“我们这些老革命,侥幸活下来已是万幸。”

这确实是不少将领的心声,那么,在战争年代,孔将军曾作出过哪些贡献,值得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l 护送美国佬

在抗战时期,除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一战,孔将军曾执行过一个特别的任务。

1938年1月16日,孔将军接到命令,带队抵达山西晋中,769团部的驻扎地点,也就是昔阳县皋落这个镇子上。

抵达团部后,陈锡联将军亲自下达了命令,要他带人护送盟军。

这个“盟军”,是美国方面派来的人,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时,美国表示自己是“中立国”,不会参与任何纷争。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但同时,他们也派遣了一批人员到中国进行考察,国共两党都有所接触。

孔将军接下命令后,立刻带队,按时抵达了约定地点。

到了当地,眼前的一幕让他着实有些意外,因为所谓的“盟军”其实只有一个人。

而这名美国军官名叫卡尔逊,多年以后,将军再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记得自己看这个美国人的长相横竖不顺眼,没法笑脸迎接对方。

卡尔逊具体长什么样呢?蓝眼睛、黄头发,鼻头有点大,其实就是很典型的美国人长相。

他心里别扭着,同对方客气地点点头,这就算是打招呼了。

因为这个,当年他也没问对方的名字、军衔如何,路上就叫卡尔逊为“美国佬”。

完成任务回去汇报时,他还称呼对方是“那个美国佬”。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孔将军口中的这个“美国佬”在1937—1939年里,曾深入我们的敌后根据地考察。

他见过许多领导同志,像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等等他都见过,国军他见过老蒋、李宗仁、白崇禧……

可以说,他是那时会见中国高层相当多的一名美军将领。

他前往中国的一周前,罗斯福曾给他下过命令,要他不时写信回来,以报告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

那时,连卡尔逊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行动竟促使他接纳了八路军的精神,并想大力推广。

那么,当年孔将军是如何护送这位“美国佬”的呢?

陈锡联将军知道像孔将军这样的战士,可能会对外国人有抵触情绪,所以他还特别强调了几点。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比如,必须保护好目标,不能让日军伤害他,如果受伤了,那就要务必保住对方的性命。

将军自然接下了这些命令,虽然他不怎么喜欢美国佬的脸,但他按照命令执行得非常出色。

走之前,他还跟陈将军说,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善待八路军的朋友,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当天早上,他们启程就遇到了一点麻烦。

部队抵达东冶头镇,迎面就碰上了日军,恰好又是白天,对方人多势众,不能硬冲,只能先暂时回去。

他立刻安排部队抢先占领一个山包展开阻击,另一边派战士把人护送回团部,再做打算。

这一战打到下午落日,他们打掉了2、30名日军,顺利返回团部另想他法。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这对于孔将军来说,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战斗,但这却极大改变了卡尔逊对八路军的看法。

事实上,他先接触的是国民党,同时,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它也接受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宣传。

他们在镇子上待了好几天,多次侦查,确认没有敌情后,孔将军才决定再次出发。

这一次,同卡尔逊一起走的,还有抗大的学员,聂帅的夫人张瑞华女士。

此前东冶头镇上,日军走得太匆忙,没有带走士兵的遗体。

他们经过镇子时,这名美国军官看见了地上的尸体,彻底改变了游击队“游而不击”的想法。

因为语言不通,双方行动时总有些阻碍,孔将军的保护工作不是很轻松。

就在路上,他们快到娘子关了,正巧走到一条铁道线上。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那时,有一列火车开了过来,孔将军一声令下,大家借着火车巨大的噪音冲了过去。

但卡尔逊听不懂,他走到小桥上就站住了,将军带人比画引导他过去,结果他又走错了方向。

没有办法,将军自己冲过去,一把拽住这个美国军官过了桥。

他们在指定地点等了好一会儿,但接头部队还没来,就在那时,侦查员跑过来报告,说关隘口北边车站方向,有敌人西南这边跑过来。

孔将军当机立断,带队朝西北方走,听见枪声派人去查,这才知道是接头部队和日军碰上了。

而护送队伍走到了接应队伍的后方,得知孔将军等人脱险,大家才撤走,把人都接回了根据地。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这段经历给卡尔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国后还专门写了两本书,记录了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形,着重描写了八路军。

虽然孔将军个人有些抵触这个美国佬,但卡尔逊对这个沉默而谨慎的中国军官十分欣赏和信任。

卡尔逊的书中,曾写下了当年孔将军部队纪律严明的一幕。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纪律,孔庆德将军的长征经历起了重要作用。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l 两度入党

1938年,夜袭阳明堡的第二年初,孔庆德将军接到一个特殊的命令,他要护送一位美国军官卡尔逊到晋察冀根据地。

他所带领的部队纪律令军官印象深刻,而他之所以能带好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年“两度入党”的传奇经历。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在卡尔逊的书中,曾详细记录了当年他被护送到根据地的情形。

当年他们出发时,孔将军给部队做了指示,要求不许讲话,不许吸烟、咳嗽。

总之,尽可能地不发出声音,跟上大部队前进,前卫会一直守到他和学员们通过。

他们的下山路更危险,到处都是光滑的石头。

孔将军走到队伍后面,拉着他的手冲过了公路,经过那段惊险的铁路后,孔将军跟他说他要回去了,接下来邓连长会来护送他们。

随后,将军向他板正地敬了个礼,转身离开,隐于夜色之中。

卡尔逊评价他是一个沉默而办事富有效率的中国军官,事实上,这是众多老红军自战斗以来就养成的办事风格。

孔将军与不少红军战士一样,出身贫寒,他最开始加入的是国军,以求谋生。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后来听闻红军的事迹,他决定投向红军,在六安起义后,如果他所愿,他所在部队参加了红军。

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他打仗、学习两手抓,逐步提高了思想。

1931年8月,他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又因为作战勇猛,在一次战斗前线上被提拔为了连长。

他打仗不害怕敌人的炮火,王家围子战斗中,有一个土炮弹片炸到了他脑门上,血流了他一脸。

对此,他毫不在意,只不过这个弹片在他前额留下了一个疤。

在鄂豫皖苏区,他多次参与反“围剿”战斗。

其中在第三次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击退了预备进攻黄安的援敌,拿下了东王家据点,而后顺利切开了敌人侧后方。

他对黄安战役有着重要贡献,然而,胜利喜悦还未消散,他就被莫名其妙地抓走了。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这之后,他更是被取消职务,开除党籍,那些人罚他去当挑夫,搬电台。

这样的日子过了快一年,这换谁都会觉得委屈,但孔将军没有闹,他知道闹也没用,自己根本什么都没做错,要坚持到澄清的那一天。

他相信党和组织会公正处理这件事,因此一直认真把每件事都做好。

进入四川通江后,事情发生了转机。一支队伍路过了孔将军他们,他正搬着电台,有一个人叫住了他。

“这不是孔庆德吗?”他转过头才发现,那人是自己的老团长王宏坤。

王团长很意外,也很高兴,因为自己的老部下没有冤死,但同时也很心疼。

他接着又问:“你怎么在这里搬电台呢?”

孔将军回答说:“组织叫干啥就干啥,反正都是为了革命嘛!”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王团长听后点点头,郑重拍了拍将军的肩膀继续赶路了。

一个月后,他接到通知,组织要他回老部队报到,回归队伍后,他重新加入了党组织。

不久,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国军调38个团,兵分三路围追堵截,来势汹汹。

那时,孔将军已恢复为连长,他带着连队跟着10师作战,反攻时追了敌人30多里,把川军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连队还参加了空山坝战斗,正因这场出色的战斗,他被升任为30团1营营长,不久又为副团长。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顺利会师后,他继续升任为36团团长,带领部队跨越草地。

在过草地途中,他还被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左肺,经过简单的医治后,他坚持要下担架骑马走,不给同志添麻烦。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幸运的是,虽然骑马弄得他胸口发痛,但人年轻,伤口很快就恢复了。

比起受伤,他更心痛的是在草地、雪山上牺牲的同志。

因为他们本不必走那么多次草地,这也是为什么他虽然不了解张国焘在想什么,但本能地认为执意南下是不对的。

从长征中的小事中,足以看出孔庆德将军是一名经受住考验的老红军,在思想上也十分坚定,不怕吃苦。

这些优秀的品质,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大放光彩,周总理曾两度特地点将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l 被周总理点将

1969年,周总理亲自讲了孔庆德将军一面,他说要交给将军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个任务如果完成不好,毛主席睡不着觉,孔将军打了包票,说自己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让主席睡个好觉。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周总理交给孔将军什么任务,为什么特地要点他的将?

早在1968年,周总理就曾亲自给武汉军区打了一通电话,点名要孔将军办一个工厂。

这个工厂就是后来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

为什么要选孔将军来,实际上,从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大别山区的经历便可窥得一二。

当年,刘邓挺进大别山时,孔将军是冀南部队下的4旅旅长。

那时,刚进大别山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入冬之后,寒冷刺骨的滋味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为了解决保暖问题,他下令让武工队的同志找商人和富户帮忙,跟他们立字据借款,解决吃穿问题。

这些钱在全国解放后,陆续还清了。当年他们向大家求助时,好不容易借到了200匹土布。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在那深山老林里,他们也没法找裁缝,就只能自己动手,染布、弹棉花,最后再缝成棉衣。

虽然大家做得不大精美,但能保暖、穿着舒服就行。

解决了保暖问题,他们对抗国军就更有轻松了,桐柏军区成立以后,他担任了军区的副司令。

他一边攻城,一边找到守军亲属,请他们给自家人做思想工作劝降。

这招还真管用,当地的解放进程一下就加快了,1948年4月5日,在艰苦的攻城战中,他们歼敌4000,顺利解放了邓县。

从加入红军以来,经过长征,参与过奇袭阳明堡,护送美国军官,解放时期又挺进过大别山,立下不少功绩。

这样的战士评为中将是合适的,当年孔将军说要个校官就可以,完全是谦虚了。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从这里就足以见得,孔将军又会打仗,又会搞生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修“二汽”一事,与毛主席倡导的“三线建设”相吻合,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他确实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在他的监督之下,“二汽”的建造效率很高,并且生产出来的车辆质量十分稳定。

不久,周总理再度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参与焦枝铁路的建设。

总理一见到将军,就称他为“孔老”,把人吓了一跳。

孔将军请周总理还是继续叫他本名,总理笑着说,人过50便可尊为“老”,可见总理对他的尊敬与欣赏。

简单寒暄后,总理交代下了焦枝铁路的情况,希望他能当个总指挥。

周总理还说,这条铁路毛主席很关注,不把它修好,主席难以放心,睡不下。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听到这里,孔将军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他拍拍胸脯,向总理保证,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让毛主席放宽心休息。

离开北京后,他立马投身进了工作。说实话,这之前他哪里来修铁路的经验,基本上是边学边干,虚心求教。

为了更好组织建设,他别出心裁,将建设队伍按部队那样编制,分段施工。

每次开工,他都会亲自沿线检查,他从不以自己是总指挥,就对民工颐指气使。

孔将军每次都是和大家吃一样的窝窝头,住一样的屋子,这让工人们感觉非常亲切。

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竣工,后来这条铁路成为大陆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线。

当年,周总理等领导同志得知他修好了铁路,纷纷夸奖他立下了大功。

1955年孔庆德自认校官足矣,结果意外评为中将,这是为何?

孔庆德将军不论是在战时,还是建设时期,都始终如一地坚定自己的信仰,默默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他从不爱争取名利,工作的唯一目的是建设更好的中国,这样的老将军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