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硅料价格狂跌,逼近3万/吨红线,是谁迎难而上,又是谁在知难而退

作者:新能荟

“危”和“机”往往相辅相成,目前硅材料的下行周期还在继续,在面对这场风波时,不同的企业做出了哪些不同的抉择呢?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本周,N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单晶复投料、致密料的价格也都纷纷走低,跌幅分别达到5.85%、4.36%。而单晶菜花料的价格跌幅更是达到了9.16%,最低价格已经来到了3.1万元/吨,几乎就要击穿3万元大关。

硅料价格狂跌,逼近3万/吨红线,是谁迎难而上,又是谁在知难而退

价格下跌的背后,是市场供需失衡和企业间激烈的价格战。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初至今,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然而,下游需求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上游供应扩张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供应总量已现过剩。进入二季度后,硅料企业纷纷提升N型料的生产比例,头部厂商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使得市场供需失衡更加严重。

硅料价格狂跌,逼近3万/吨红线,是谁迎难而上,又是谁在知难而退

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影响到了下游环节。本周硅片和电池片价格持续下跌,5月硅片排产约63-65GW,部分二线企业的减产幅度持续扩大。高纯石英砂价格暴跌,带动硅片价格进一步下跌,但截至目前为止,各大厂商去库存的效果并不显著。N型电池片整体供需失衡,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可能。

在这场价格风波中,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也各有不同。通威公司在硅料价格下跌的背景下,选择了逆势而上。

5月8日,通威与隆基的九家子公司签署了一份巨额合同,协议规定2024年至2026年期间,隆基将从通威采购至少862,400吨多晶硅。以最新的N型硅交易价格45,300元/吨计算,合同总价值约为391亿元人民币。

硅料价格狂跌,逼近3万/吨红线,是谁迎难而上,又是谁在知难而退

此举不仅稳定了通威的订单,还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通威与隆基继2018年和2022年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合作,此举也显示出双方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和对彼此的高度信任。

与通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美国的CubicPV公司。根据《光伏杂志》报道,由于硅片价格急剧下跌和建设成本飙升,CubicPV宣布终止在美国建设10GW硅片工厂的计划。

该公司在发表的公开声明中称,今后公司将专注于串联太阳能组件的研发,特别是硅-钙钛矿串联组件的稳定性、再现性和效率问题。也就是说该公司将从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进行转型。

但是CubicPV做法也为其带来了不少后续的麻烦。首先就是由于取消了与美国工厂相关的岗位,一些已经招募的工人将面临被辞退的局面。其次就是由于该公司的战略转移,一些已经签订的采购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

硅料价格狂跌,逼近3万/吨红线,是谁迎难而上,又是谁在知难而退

去年 12 月,CubicPV 和韩国硅生产商 OCI宣布了一项为期八年的供应协议,根据该协议,Cubic 成为 OCIM 的第一个美国客户,为其生产符合美国标准的低碳硅。该合同价值约 10 亿美元, OCI 承诺每年为 Cubic 提供其美国工厂所需的多晶硅。但是随着工厂的停工,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戛然而止。

在市场的风浪中,有的企业借机扩大市场份额,也有企业打起了退堂鼓。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如何在价格风波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应对市场的挑战,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美国会不会把CubicPV项目终止的锅再次扣在中国的头上?来源:NE-SALON新能荟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