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美国再次挥起“关税大棒”,滥施保护主义。

5月14日晚,美国政府宣布,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18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

此次加征的关税涉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产、钢铁和铝、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船到岸起重机以及医疗产品等领域。其中,2024年,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电池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板)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到50%等。而部分措施将在2026年生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此次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并非突然,而是蓄谋已久。无论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问中国,还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访问欧洲,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为此次加征关税作准备和铺垫。其背后的逻辑,一是为了服务拜登的选举,以获得更多摇摆州选民的支持。二是通过打压中国,来维持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三是以此迫使欧洲跟随加征关税,共同围堵中国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

“拜登对华强征高额关税发生在美国对华发起关税战6周年之际,又拓展至中国具有优势和潜在竞争力的新兴领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目的就是以非正当的关税手段遏制中国科技力量崛起,阻止中国在先进制造和战略产业领域取得创新突破。除了对华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之外,考虑到拜登政府是在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际宣布这一举措,可以认为其不仅是针对中国的经济竞争策略,更是拜登政府参与选战的一场“政治秀”。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美欧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频繁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美国政府再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便是具体表现。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条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美国非但不加以纠正,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提高关税,这违背了拜登“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和“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

在韦福雷看来,美国对中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为代表的产品加征关税,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这些领域领先优势感到焦虑。但就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措施而言,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有限。美国已经对中国汽车征收了27.5%的关税,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的数量非常少;美国自2009年就对大陆光伏实施“双反”,一直采取关税壁垒限制光伏产品的进口。但是这些都没能阻碍大陆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高凌云也表示,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除了医疗产品对美国出口多,其他出口受到的影响是可控的。

同时,韦福雷认为,美国此举会给欧洲提供示范作用。欧洲是大陆新能源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并且欧盟也在跟随美国鼓吹中国“产能过剩论”,还开展了相关的反补贴调查。如果美欧联动,将对大陆新能源产业的出口造成较大冲击。

“针对美国政府再次加征关税的荒诞举动,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综合施策,坚决予以回击。”张茉楠说,一方面,针对美方的无理做法,中方应采取积极反制措施,切实有效维护中国利益,掌握对美博弈主动权。另一方面,鉴于美方这一行为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WTO成员方之间关税减让承诺原则,中方应积极主动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必要时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

韦福雷同样建议,大陆应坚决跟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开展斗争,向WTO等国际组织起诉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并针对美国的政策实施对等反制措施,比如对美国的大豆、化工产品、飞机等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加快大陆产业“走出去”的进程,通过合作打造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应对保护主义的影响。

高凌云指出,我们在应对时仍要保持战略定力。从政府层面来看,考虑到此次加征关税的额度不是很大,可以对美国产品进行相应反制。从企业层面来看,对加征关税的这些出口产品,可以通过找到替代市场来加以应对。从长远来看,则要通过国际分工、中间品贸易的方式来规避美国政治化操纵经济议题的风险。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美国再挥“关税大棒”意欲何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