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圖檔來源/攝圖網授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勳

美國再次揮起“關稅大棒”,濫施保護主義。

5月14日晚,美國政府宣布,将根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180億美元的産品加征關稅。

此次加征的關稅涉及中國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産、鋼鐵和鋁、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船到岸起重機以及醫療産品等領域。其中,2024年,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将從目前的25%提高到100%,锂離子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稅率将從7.5%提高到25%,電池零部件的關稅稅率将從7.5%提高到25%,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闆)的關稅稅率将從25%提高到50%等。而部分措施将在2026年生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此次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并非突然,而是蓄謀已久。無論是美國财政部部長耶倫通路中國,還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通路歐洲,某種程度上都是在為此次加征關稅作準備和鋪墊。其背後的邏輯,一是為了服務拜登的選舉,以獲得更多搖擺州選民的支援。二是通過打壓中國,來維持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三是以此迫使歐洲跟随加征關稅,共同圍堵中國發展的意圖昭然若揭。

“拜登對華強征高額關稅發生在美國對華發起關稅戰6周年之際,又拓展至中國具有優勢和潛在競争力的新興領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目的就是以非正當的關稅手段遏制中國科技力量崛起,阻止中國在先進制造和戰略産業領域取得創新突破。除了對華遏制打壓的戰略意圖之外,考慮到拜登政府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即将到來之際宣布這一舉措,可以認為其不僅是針對中國的經濟競争政策,更是拜登政府參與選戰的一場“政治秀”。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财稅貿易與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期,美歐将貿易問題政治化、工具化,頻繁炒作所謂的中國“産能過剩論”,美國政府再次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征關稅便是具體表現。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條款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美國非但不加以糾正,反而變本加厲、繼續提高關稅,這違背了拜登“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和“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鍊”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

在韋福雷看來,美國對中國以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新三樣”為代表的産品加征關稅,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在這些領域領先優勢感到焦慮。但就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的措施而言,對中國相關産業的影響有限。美國已經對中國汽車征收了27.5%的關稅,中國向美國出口電動汽車的數量非常少;美國自2009年就對大陸光伏實施“雙反”,一直采取關稅壁壘限制光伏産品的進口。但是這些都沒能阻礙大陸新能源産業國際競争力的持續提升。

高淩雲也表示,此次加征關稅對中國的影響非常有限,除了醫療産品對美國出口多,其他出口受到的影響是可控的。

同時,韋福雷認為,美國此舉會給歐洲提供示範作用。歐洲是大陸新能源産品的主要市場之一,并且歐盟也在跟随美國鼓吹中國“産能過剩論”,還開展了相關的反補貼調查。如果美歐關聯,将對大陸新能源産業的出口造成較大沖擊。

“針對美國政府再次加征關稅的荒誕舉動,我們需要積極應對,綜合施策,堅決予以回擊。”張茉楠說,一方面,針對美方的無理做法,中方應采取積極反制措施,切實有效維護中國利益,掌握對美博弈主動權。另一方面,鑒于美方這一行為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原則,以及WTO成員方之間關稅減讓承諾原則,中方應積極主動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必要時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申訴。

韋福雷同樣建議,大陸應堅決跟美國的霸權主義行為開展鬥争,向WTO等國際組織起訴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并針對美國的政策實施對等反制措施,比如對美國的大豆、化工産品、飛機等商品加征關稅。同時,加快大陸産業“走出去”的程序,通過合作打造共赢的産業鍊、供應鍊利益共同體,應對保護主義的影響。

高淩雲指出,我們在應對時仍要保持戰略定力。從政府層面來看,考慮到此次加征關稅的額度不是很大,可以對美國産品進行相應反制。從企業層面來看,對加征關稅的這些出口産品,可以通過找到替代市場來加以應對。從長遠來看,則要通過國際分工、中間品貿易的方式來規避美國政治化操縱經濟議題的風險。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美國再揮“關稅大棒”意欲何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