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作者:安顺经开区发布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山相连,水相依,情相融。贵州与重庆的交往,自古至今往来密切。黔北极地道真,有5个乡镇与重庆接壤,境内川黔商贸茶盐古道至今尚存,两地群众山水相依、相融相亲,携手共进由来已久。

面对国家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发〔2022〕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道真自治县抢抓先机、主动作为,着力打造“一县四地”,高质量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和消费外溢,以奔跑之势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如今的道真,“融圈”潮起浪涌,亮点纷呈。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借梯登高谋发展

车行仡乡,两条高速、一条国道,正在延伸——G69银百高速、G243国道已建成投用,道武高速即将通车,道真与重庆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

紧邻成渝,道真清楚认识到,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生态、优厚的资源,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优势所在。“依托新遵义,‘挂挡’大重庆,实现新发展”,道真历届县委县政府率各族人民不懈探索——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道南、道武公路、银百高速道真至南川段先后建成通车,道真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随着《重庆贵州合作框架协议》《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以及遵义市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道真更加明晰思路、精准定位,响亮提出“一县四地”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康养旅游体验胜地、产教城融合创新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全力建设“黔渝合作创新示范县”,努力建好黔边城市带上的“桥头堡”,当好遵义挺进重庆的“急先锋”。

恰逢其时。2023年11月,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学习考察并召开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两省市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渝黔合作迈上新台阶。道真精准对标、精心谋划、精确部署,迅速行动,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步伐。

今年来,道真先后组织起草黔北渝南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与重庆市南川区、武隆区、彭水县的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意向。同时,与重庆工商大学签订了《道真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协议》,目前已启动前期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借势而为兴产业

五月的道真,处处洋溢着谋发展、干事业、忙生产、赶订单的火热场面。

位于道真自治县上玉工业园区重庆产业园的贵州仡佬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碌在流水线上,清洗、拌料、罐装、烘烤、分切、熟制、外拌(调味)、包装……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这家公司是来自重庆的企业。2022年落户道真,规划设计年产量3000吨,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00余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道真立足毗邻重庆、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审时度势建设道真·重庆产业园,面向成渝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打造绿色食品加工、能矿工业、健康医药、新型建材“四大工业产业”,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聚集,增强与成渝地区产业的关联性和聚合度,高质量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和消费外溢,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至目前,道真·重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28家,其中成渝地区企业35家。

不仅仅在园区,产业融入的画面在乡村更美。

位于道真自治县大磏镇文家坝村的“中国傩城”景区,依托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浓郁的文化,吸引众多成渝地区游客消夏度假,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此外,道真玉龙谷湿地公园、石门天乡、隆兴花园、洛龙大塘等旅游景点,中华仡佬文化园、十二盆山地公园、民族体育公园等都能见到携家带口的川渝游客。

打造“康养旅游体验胜地”,是道真“融圈”主要路径之一。道真立足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持续发力,突出“世外桃源、生态道真”主题,已先后建成中国傩城、中华仡佬文化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省市级旅游重点村寨4个。目前,道真与重庆市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的旅游“金三角”基本形成,每年吸引重庆等地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要想身体好,多往道真跑!”站在新的起点,道真正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资源,以“旅游+”为发展手段,把生态资源、食药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全力打造“全域森林康养”城市品牌,以文化融入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入,引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与成渝地区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借船出海促振兴

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快节奏的劳动交响曲就在道真上玉工业园区的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奏响。

数十辆叉车在生产车间往来穿梭,将接种好的杏鲍菇转入培育房开始培养;295间育菇房内,工人们或麻利地采菇,或仔细地将发育不好的菇蕾去掉;包装车间里,百余名工人将杏鲍菇分类、包装;成品库车间门前停放着各地牌照的大货车依次将货品装车,销往全国各地。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该公司董事长张和贵告诉记者,重庆是杏鲍菇需求量最大的地区。

道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紧盯成渝市民的餐桌,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花椒、茶叶、酒用高粱、烤烟、果蔬、生态畜禽渔业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以加快成为重庆市民“菜篮子”、绿色产品供给地为目标,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蔬菜等农特产品,持续巩固与重庆双福、盘溪等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永辉超市及部分高校等产销渠道合作,推动黔货出山、入渝达川,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绿色动能”。

至目前,道真已常年投放食用菌1亿棒以上,种植商品蔬菜10万亩,稳步发展中药材、茶叶、烤烟、酒用高粱等经济作物35万余亩,全县50%以上的农特产品销往重庆,其中食用菌已占据70%的重庆市场。

融入,是全方位的。道真从交通、人才、民生、政务服务等方面,与成渝地区抓好联动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道真的城市和乡村,“渝”字打头的车辆来来往往,随处可闻重庆川音,留连景区让重庆客人乐不思"渝"。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借梯!借势!借船!道真潮起浪涌融入成渝经济圈

今年以来,道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队赴成渝地区洽谈对接、叩门招商,各招商队伍频频出征、沟通协调,聚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示范带动效应强、与产业链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好项目落地道真,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分批次组织170名教师和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到重庆培训;选派2名科级干部、2名年轻干部学习培训、跟岗学习;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67件;累计安排50余名医务人员到重庆进修、规范化培训,医保实现跨省异地直接结算。

一路向北,未来可期!时下道真,正以更加开放之姿,融入成渝、阔步向前。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