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作者:内科医生小红姐

今年的小李过得有点糟心。入春以来,皮肤上莫名其妙地长了湿疹,胃口也变差了,整个人感觉特别疲惫。

医生告诉他,这些症状和今年特别耗阳气的气候有关,还警告他少吃一些容易生湿气的水果。小李这才发现,自己每天吃的水果竟然会对身体有这么大的影响。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寒热错乱:今年的气候异常,上半年寒气偏盛,下半年湿气重,易耗阳气

今年的气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根据五运六气的理论,今年上半年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盛,温度异常低。寒邪最伤阳气,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能蒸腾体内的水湿、痰饮。

寒气一盛,阳气就会被消耗得厉害,体内的湿气无法及时蒸发掉,下半年太阴湿土在泉,雨湿偏盛,湿气更是加重。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湿气是个讨厌的东西,它会阻碍身体的气机运行,让人感觉疲倦乏力,甚至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湿气重的人,往往会觉得身体沉重,面色晦暗,舌苔厚腻。在这样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大家更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摄入生湿气的食物。

水果伤阳气:热带水果如芒果、榴莲、菠萝蜜等,富含糖分,易助湿热之气

说到生湿气的食物,热带水果首当其冲。很多人喜欢吃芒果、榴莲、菠萝蜜,这些水果甜美多汁,价格也比较亲民,但它们实际上却是“湿气之王”。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例如芒果,《开宝本草》里说:“芒果,动风气,天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意思是芒果会引动体内的风邪,对于体内病邪强盛的人来说,吃了容易诱发各种病症。

芒果含糖量高,甜味虽然诱人,但《黄帝内经》早就说过:“甘者令人中满。”意思是甜食吃多了,会让脾胃运化功能变差,形成湿热。很多人吃芒果后,会出现皮肤瘙痒、长湿疹、口腔溃疡等症状,这些都是湿热加重的表现。

寒凉水果:西瓜、哈密瓜、火龙果等寒凉水果,易耗阳气,导致阳虚体质

在中医理论中,西瓜、哈密瓜、火龙果等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虽然在夏季炎热时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但对于体质阳虚的人群来说,过量食用这类水果可能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寒。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寒凉性水果的特点是能够清热解毒,但同时也会伤及阳气,特别是在气候异常的年份,当外界环境寒冷或湿重时,本就阳气不足的人更应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

根据《本草纲目》,西瓜有“解热毒,清心火”,但“久食伤脾”,这反映了西瓜虽好,却不宜过量食用的道理。

哈密瓜和火龙果同样具有一定的寒凉特性,虽然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但在湿重和寒冷的环境下,过量食用同样可能加重体内的寒湿,进而影响体质。

传统养生方法:建议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等,辅以艾灸、中药等调理阳气

在面对特别耗阳气的年份,传统中医养生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调养方法。例如,薏米和茯苓是中医中常用的健脾祛湿材料。

薏米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作用,适用于体内湿气较重的情况,能够帮助调理体内湿气,改善由湿气引起的身体症状如浮肿、疲乏等。茯苓则被认为可以强脾利湿、安神,对于脾虚生湿或思虑过度导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状也有帮助。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除了食疗,艾灸作为一种通过燃烧艾草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传统疗法,也在调理阳气、驱逐寒湿中起到重要作用。艾灸能够温通经络,增强阳气,适用于阳虚体质或寒湿困脾的个体。

中药治疗也是调理阳气的有效方式,一些温阳药物如干姜、肉桂等可以被用于加强身体的阳气,改善因阳虚所导致的诸多不适症状。

调理饮食:减少冷饮和生冷食品,增加温性食材的摄入

在特别耗阳气的一年中,调理饮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生冷食品,如冷饮、冰淇淋等,尽管在炎热的夏日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生产更多的内湿和寒气,进一步伤害阳气。

建议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转而增加一些温性食材,如姜、肉桂、羊肉等,它们有助于温补体内阳气,改善身体的温暖度和代谢能力。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现代研究也支持,温性食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例如,姜不仅能增加胃肠的蠕动,还可以提高体温,从而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气和湿气。适量的温性食材摄入,对于提升整体健康,尤其在气候异常的年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在这特别耗阳气的一年,通过上述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特别耗阳气的一年!少吃这3种水果,生湿气,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中医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其独到的价值,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知识,维护和提升我们的健康。记得,调养生活从点滴做起,关注自身的体质变化,适时调整,才能健康过每一个季节。

最后,您有什么想分享的经验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