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保报销制度有哪些?这3重医保保障制度,看看你都知道吗?

作者:消费文摘

作为社会保障的关键一环,医疗保险直接影响到公民生活的品质,并且是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社会福利事业。基于这样的背景,大陆制定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大支柱性政策,构建出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基本医保:维护百姓健康的“基本盘”

在中国,无论你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群众,都可以享受到基本医保的保障。这个全民覆盖的保障体系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前者主要覆盖就业人群,后者则主要覆盖非就业人群。

如今,基本医保所覆盖的药品种类已经从2003年的300余种扩展至2022年的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覆盖了74类抗肿瘤药物和超过80种稀有疾病治疗药品。这一不断增长的“基础库”,守护着普通人民的健康福祉。

此外,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和发展,医保也在进步。电子医保卡、互联网结算、异地就医等新方式不断涌现,让医保服务更贴近民生,更具便捷性。

同时,许多新的医疗项目也被纳入报销范围,例如彩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以及无痛、微创手术等,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医保报销制度有哪些?这3重医保保障制度,看看你都知道吗?

二、大病保险:筑起健康的“防火墙”

相比于基本医保的平稳涵盖,大病保险则更像一个高耸的"防火墙",为面临重大疾病风险的参保人提供更高层次的保护。

当前,大陆城镇与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保险支付比例不少于60%,对于低保家庭、极贫个体及因病返贫或新致贫群体,支付比例将再增加5个百分点,并进一步提升最高支付上限。

2023年,国内城乡居民重大疾病保险累计惠及1156万人次,每人平均减轻了8000元负担。在重症保险的背后,意味着更高的报销比例和更强的保障能力。

以深圳市为例:

2023年9月7日,深圳市医保局发布了《深圳市医疗保障办法》,自2023年10月1日起,将原补充医保改为大病保险。根据新政策,无论是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者,都能够享受重大疾病保险的福利,且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大病保险将对住院及门诊特定病种的基本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支付,起付线为1万元,支付比例分段设定,为70%和80%。

同时,根据连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时间,年度支付限额也有所调整,最高可达100万元。此外,大病保险待遇向医疗救助对象倾斜,起付线由1万元降低至2000元,支付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并取消了最高支付限额。

这可以说是政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在医保制度中实现了充分的人性关怀和社会公平。

医保报销制度有哪些?这3重医保保障制度,看看你都知道吗?

三、医疗救助:构筑有保障的“兜底网”

若将基本医疗保险视为被保险人日常生活必备选择,而大病保险作为面对重大疾病时的强有力支持,那么医疗救助便是一项医疗救助则是一个广覆盖、托底保障的“兜底网”。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系统安排。该意见主要包括救助对象范围的拓展和优化分类、资助参保、救助费用的保障范围、起付标准的设定、救助比例和倾斜政策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是救助对象范围的拓展围,从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并根据困难程度、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和优化分类,该意见不断拓展救助对象范救助对象。

其次是资助参保方面,特困人员将全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将定额资助,并由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额资助标准。

此外,救助费用的保障范围主要覆盖住院费用、长期服药费用和长期门诊治疗费用,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费用应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规定。起付标准则实施分类、分档救助,根据不同救助对象设定不同的起付标准。

医保报销制度有哪些?这3重医保保障制度,看看你都知道吗?

对于那些规范转诊并且在省内就诊,且在经由三层保险体系保护之后,个人在政策覆盖范围内仍承担较高费用的救助对象,将提供更多帮助。

至于医疗救助基金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依赖于地方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

可见,医疗救助在帮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社会弱势群体抵抗疾病风险的过程中,发挥了广泛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