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8家上市银行2023年报盘点:利息净收入2017年来首次负增长,加快布局大模型

作者:财经新媒体

作者 | 刘芬 编辑 | 蒋诗舟

随着58家上市银行2023年报披露收官,备受关注的数智化转型进展,以及经营业绩、资产质量、经营模式等最新变化浮出水面。

据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3年回顾及未来展望》(下称“报告”),在宏观经济承压的2023年,上市银行经营发展也面临挑战。从58家上市银行的营收结构看,净利息收入占比最高,达75.40%,较2022年下降1.55%,主要受净息差收窄的影响。2023年,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9%,已连续四年下降;利息净收入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2022年下降8.05%,连续2年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上市银行在2023年实现营收合计5.87万亿元,同比下降0.98%,但通过降本增效、加强风险防控降低信贷成本,仍实现净利润合计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业绩分化明显,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受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

一、上市银行承压,业绩分化明显

在安永看来,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环境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持续承压。其中4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

分类别看,6家大型银行净利润合计1.39万亿元,增幅为2.47%,其中农行和中行2023年度净利润增幅均超过4%,其余4家大型银行净利润增幅在0.83%-2.34%。

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合计5020.87亿元,下降3.18%。其中有6家银行净利润上升,浙商净利润增幅最高,为10.75%。有4家银行净利润下降,其中,浦发净利润同比下降28.02%,渤海、兴业、光大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80%、15.97%和8.80%。

29家城商行净利润合计2238.72亿元,增幅为6.09%。其中有7家城商行净利润下降,九江银行、江西银行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分别同比下降55.65%、32.92%。有22家城商行净利润上升,其中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泸州银行净利润分别增长24.54%、23.15%、23.02%,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也超过10%。

13家农商行净利润合计496.45亿元,增幅为1.47%。其中有3家农商行净利润下降,九台农商行降幅最大,为89.35%。有10家农商行净利润上升,其中江阴农商行净利润增长 24.92%,常熟农商行、苏州农商行、瑞丰农商行和青岛农商行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

报告指出,资产规模方面,2023年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合计29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4%。其中,贷款余额(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值)同比增长10.91%。同时,2023年上市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制造业贷款总额增长18.71%;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增长3.08%,但增速较2022年下降2.05%。个人贷款中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23年上市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2022年的增长1.49%转为下降1.59%。

负债方面,2023年末,上市银行负债总额合计270.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7%。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1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0.95亿元,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1.33%下降至1.29%;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0.10%,较2022年末上升2.39%;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80%,与上年持平。

安永同步发布的《中国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一季度业绩概览》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减少1.73%,净利润同比减少0.81%。其中,大型银行净利润增速为-2.19%,较去年同期下降4.61%,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6.2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为-0.34%,同比下降2.15%,平安银行增幅下降最大,下降11.37%。城商行增速为6.83%,同比下降5.09%,江苏银行、郑州银行、苏州银行和厦门银行的净利润降幅分别为14.47%、21.39%、10.53%和11.63%。农商行增速为1.56%,同比下降10.28%,其中重庆农商行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8.11%。

58家上市银行2023年报盘点:利息净收入2017年来首次负增长,加快布局大模型

(图片来源:安永报告)

二、加快布局大模型,落地难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银行业对大模型的关注度增强,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布局大模型技术,在基础能力建设和业务场景搭建方面取得突破,由“数字化转型”迈向“数智化转型”,革新现有的产品、流程、运营方式、商业模式,其中不乏城、农商行身影。

安永报告显示,2023年共有25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入金额,合计1970.12亿元。有27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数量,相关科技人员合计超14.42万人。

从数量上来看,工行金融科技人员最多,继续维持在3.6万人;建行、农行、中行和招商均超万人。从增长情况来看,部分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增幅超30%,其中,重庆银行增长最快,达57.62%;交行和农行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为33.30%和31.22%;青岛银行为30.20%。从科技人员占比来看,兴业银行最高,达13.91%,渤海银行其次,为11.30%,上海银行第三,为10.75%。

同时,更多银行在用开放的姿态拥抱大模型落地。比如,年报显示,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直言,“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正在重构银行服务生态”。工商银行在2023年度建立了行业内首个全面自主研发且具有千亿参数级别的AI大模型技术体系,并在多元金融业务场景中实现了创新性应用。兴业发布百亿级大模型 ChatCIB,聚焦财富、投资、报告等垂直领域。平安银行将大模型技术用于零售贷款审批、运营管理数智化升级、消保降诉、汽车金融AI 验车等场景,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当前,数智化能力已成为上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大模型技术的探索和实践将进一步革新现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运营方式乃至商业模式,为银行业转型带来全新的机遇。”安永华北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表示,尽管大模型在银行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和安全、模型的可解释性、预测的准确性以及伦理法律保护等。

在安永看来,在场景搭建方面,上市银行需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场景地图、用例地图及实施路线图,避免求大求全。在平台建设方面,上市银行应基于不同的场景,合理应用不同的工具及平台,避免盲目使用、浪费科技资源。在模型应用方面,要综合考量成本、基础设施、模型性能等因素,最终明确模型的调用或直采授权。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由于客户体量小、边际效益低,可能较难承担数智化转型所需的科技资源投入,行业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数智化趋势下,中小银行可考虑组建联盟,实现能力共建、成本共担机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