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作者:躬耕牛

特朗普对华加征的关税,拜登不仅没取消,如今还抄特朗普的作业,在对华强征关税上变本加厉。据观察者网报道,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翻倍至100%,锂电池从7.5%提高到25%,光伏电池板提高到50%。那么,拜登为什么要这么做?会有效果吗?我们聊两个话题。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第一个,拜登当初也反对对华征收关税,如今为什么还要效仿特朗普?

美国上一任总统特朗普在位期间,曾对中国出口美国的3000亿美元商品强征关税,从10%到25%不等。对此,当时还在竞选总统的拜登表示,“这样做打击不到中国,因为税费转嫁到了美企和美国人头上,如果自己当选 ,将会取消对华关税,因为它捆住了美国的手脚”。

上任后,拜登也确实落实过,并得到财长耶伦和国安顾问沙利文的支持,但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却坚决不同意,认为这也是“遏制中国的工具”之一,不能轻易取消。

从此次美方对四年关税复审的结果来看,由戴琪负责的贸易代表办公室,不仅维持了特朗普时期实施的对华关税,还向拜登政府提出了更多的征税项目,重点在环保领域,像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拜登之所以“改变初衷”,扩大对华征税,或有两重考虑。

一方面,是幻想“内病外治”,通过遏制中国优势产能对美国的“冲击”,掩盖美国绿色转型不力和传统产业逐渐落后的尴尬现实。此前,耶伦曾表示,美国不能容忍中国大量的廉价商品出口到美国,因为这让美国企业根本无法竞争,只能面临倒闭。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美国对自己的落后不仅不反思,去认真找原因,反而将责任强加到中国头上,认为是中国“产能过剩”,是在向美国“倾销”,非常可笑。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在该合作的领域合作,在该竞争的领域竞争”,但从现状来看,“气候变化”是中美之间为数不多的合作领域,其他基本都是“竞争”。每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美都会成为焦点,因为一个代表发达国家,一个代表发展中国家,为稳定全球气候环境,中美也达成了协议。

对此,中国是用行动来履行的,电动洗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都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产品,也是中国大力推行的,但美国自己在该领域的竞争力达不到,就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想用强征关税的方式,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这样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世贸组织相关条款,还是在对全球治理气候环境“拖后腿”。 即便拜登政府这样做,也不可能达到保护美国制造的目的,因为美国总不能关闭国门吧?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另一方面,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在与特朗普的民调对比中,拜登一直处于劣势,眼看大选的日子越来越接近,拜登若“一点不着急”根本不可能,于是就拿出了美国大选中的“传统招法”——对华强硬,希望借此来刺激一下选民,提升自己的民调数据。但是,拜登将美国民众最为需要的、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挡住,而逼迫民众购买美国自己的高价品,增加自己的日常支出,这样做民众会认可?会给他投票?

第二个,对于美国的做法,欧洲并不认同,还指出有两大“漏洞”。

拜登政府宣布对华征收新一轮关税,特别是针对电动汽车后,正逢德国总理朔尔茨出访瑞典。在欧洲,德国和瑞典都是汽车大国,德国品牌中国人知道很多了,像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瑞典在华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牌——沃尔沃,所以两国对中国市场,对中国汽车领域也是相当了解的。

对于美国的做法,朔尔茨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一致认为,“这是破坏全球贸易,这是一个坏主意”。两人同时警告欧盟,不应该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方面“步美国后尘”,必须考虑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好处。此前,欧盟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发起了贸易调查,但朔尔茨明确表示,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中,有不少是欧洲在华企业制造的,欧盟不应该因此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在德瑞两国领导人反对美国做法的同时,英国路透社认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不过是一个恐吓,并没有实际效果,因为中国目前对美出口电动汽车“几乎为零”。而且,美国用强征关税的手段,也不可能挡住中国相关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因为有两个美国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漏洞”。

路透社所指的漏洞,实际上是两个国家——美国邻国墨西哥和中国邻国越南。西方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在墨西哥投资建厂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比如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目前就已经启动了这样的项目,而因为美墨加贸易协议的签订,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是不可能被加征关税的,大量中国商品会从墨西哥“走后门”,进入美国。西媒认为,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绝非偶然。

此外,美国最近对外发布信息,准备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这样,从越南引进的商品,也不可能征收高税额,而越南是中国邻国,中企本身在越南就有大量投资,设有不少分厂。意思是,中国相关对美出口商品,除了可以走“后门”墨西哥外,还可以从“越南渠道”进入美国,同样也可以避开美国关税。

美对华加征关税,或有两重考虑,不到24小时,路透社指出两大漏洞

不过,这可能也只是西方媒体的一家之言吧,对于墨西哥和越南,美国也不可能完全不设防。西方媒体还认为,中欧贸易融入度很高,欧洲也不愿意像美国那样“武断”,随意挥舞“关税大棒”,在美国“关闭”市场的背景下,相关中国商品会大量进入欧洲,从而“伤及盟友”。但实际上,以电动挡车为例,中国品牌的进入,一方面有利欧洲普通民众;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欧企的竞争力,本是双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