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副教授考核未通过自杀离世,高校教师有形压力何处解?

作者:学术桥

近日,网传南方某高校生态与环境学院一位副教授因未通过首聘期考核、被学校降级降薪而服药自杀,引发舆论热议。

副教授考核未通过自杀离世,高校教师有形压力何处解?

来源:微博

事件多方声音

该学院官微中曾介绍,该教师为硕士生导师,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学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学位,2019年起任职于该院。经查询,目前学校官网已无该教师简历。

学校环境工程系主任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本校没有“非升即走”的政策,只是按照聘用合同进行正常考核,该教师考核未通过,由副教授降级为讲师。同时他表示普通老师考核不合格,也有相应处理措施,具体要看聘用合同的规定。

另据新京报采访信息,因未达到学校考核要求,该教师已退还1万元的安家费,这是入职合同中约定好的条款。该教师去世后,学校将给予其家属抚恤金。

网传截图中描述,该教师于2019年4月正式入职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副教授),但首聘期(4年)考核没通过,缺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副教授考核未通过自杀离世,高校教师有形压力何处解?

来源:小红书

而在相关采访中,该教师的亲属表示,其患有抑郁症。很长一段时间,其忙于工作、写基金(项目申请)。这也与上述信息吻合。

根据该学校官网,对首聘期期满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校将从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学术兼职、对外交流和经费使用情况等九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

该学校的首聘期考核办法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实行协议管理,首聘期一般为3-4年。学校和引进人才签订《引进教师协议书》,依据协议书进行考核。考核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科研项目类满分50分,论文类满分50分。考核得分100分为合格,一次性发放剩余购房补贴;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为基本合格,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享受待遇者降级聘任。考核得分75分以下为不合格,将不再续聘,或经双方协商一致予以有条件降级聘任。

青椒有形压力

据悉,这位副教授为1986年7月生人,终年还不满38岁。在而立之年选择将心力献给科研事业,最终却以悲剧收场,实在令人唏嘘。

而在事件背后,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高校青椒面对的有形压力。

众所周知,博士想在高校站稳脚跟至少有三道坎。

第一,高校教师的入职标准严格,顺利入职是一道坎;

第二,初期青椒事儿多钱少,维持生活是一道坎;

第三,各类考核时间紧压力大,基金的申请也是一道坎。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博士毕业生却远远超出了高校招聘的需求量。

这一现象无疑让成为青椒这件事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即使拥有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也未必能够顺利进入高校任教的行列。

其中年龄是最让应届博士头疼的“硬性规定”之一,许多高校都在招聘时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甚至有的头部高校已经卡到了 32 岁。前文中的副教授也如是,2019年入职,算起也已有33岁,离35岁大关不算遥远。

其次要说的是,在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事多钱少”。教学、科研之外,青椒往往还需要承担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学校服务等杂活儿,这对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他们所获得的收入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很难不打压到青椒的积极性,也容易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热情,相关的吐槽帖比比皆是。

副教授考核未通过自杀离世,高校教师有形压力何处解?

来源:知乎

然而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高校青椒晋升的道路艰辛,往往需要经历长达数年乃至更久的职称评定周期。这种漫长的等待不仅考验着个人耐心和毅力,也给青椒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对“非升即走”“聘期考核”,晋升还是淘汰?焦虑和困惑一拥而上。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流程繁琐复杂,需要青椒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包含在考核的压力内的,还有基金项目申请这一大难题。在科研项目申请中,基金的支持可以有效促进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考核中的kpi,起到关键作用,但基金的申请过程却并不轻松。青椒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撰写合适的申请材料、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种种挑战让基金申请成为青年教师工作中的一道坎。

如何纾解压力

无论如何,悲剧的发生都令我们扼腕叹息,而高校教师面临的有形压力是否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在悲剧发生前,如何有效纾解这些压力呢?小乔这里提供一些建议:

1.合理规划工作时间:

合理安排每项任务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拖延。

定时休息,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2.努力提升教学技能与工作效率:

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

4.调整工作心态与生活方式: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5.寻求外部支持:

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以缓解压力。

6.关注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

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而对于高校来说,学校也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和学习;提供教学技能培训和支持,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直观的,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这些都有助于减少教师们不必要的压力,并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学校官网、新京报、中青报·中青网、微博、知乎、小红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