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士力与华为发布数智本草大模型

作者: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天津报道

(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闫凯境作主题演讲 主办方/图)

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传统中药产业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机遇?

日前,在天津天士力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天士力与华为共建的数智本草大模型正式发布。

“数智本草语言大模型拥有380亿参数量,基于中医药海量文本数据预训练,结合向量库检索强化,以及中药研发多场景的微调,能够更好地帮助研究者完成中医药理论证据的挖掘和总结。”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闫凯境介绍。

华为云AI(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总经理、医疗首席科学家乔楠表示,人工智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非常重要的工具。数智本草大模型覆盖了问答、生成、智能计算等领域。天然产物分子是中医药最大的宝库之一,许多知名药物都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基于天然产物这个巨大宝库更好地进行药物发现,是实现中药数智化的重要路径。

进入数智时代

数智中药由传统中药、现代中药演变而来。

据《数智中药——现代中药的数智化发展白皮书》,数智中药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颠覆性科学技术为突破,创新性配置包含中医药海量数据的新型生产要素,结合云计算、大模型等新型技术手段,通过中药产品的组方配伍数智化、物质基础数智化、量时毒效数智化、生产质控数智化、临床应用数智化、消费认知数智化(六化),引领现代中药达到用药精准、生产精智、疗效精确(三精)的新高度,从而打造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

“现代中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的领导下,已建设了一批国家标准,在药材种植、制剂生产、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基本实现了跨学科、多层次的知识融合。但因中药面临着原料质量波动大、物质组成复杂、毒副作用认识不足、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某些瓶颈。”闫凯境表示,相对于化学药,中药缺乏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证据与科学验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应用与推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闫凯境表示,数智中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病情演变进展过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托中医药数智大模型工具,以数据+机理(AI for Science)融合突破传统中药一人一方的经验模式,实现精准获益的数智中药设计模式。因此,以“六化三精”为核心内涵的数智中药,已成为天士力现代中药走向未来的明确方向。

在数智中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条关键路径:一是以多维度多模态数智中药研发技术,深刻解析药物与疾病特征的路径;二是以智能制造技术,保障中药产品质量精准控制、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三是以智慧中医大脑,高效赋能数智中药个体化精准服务的路径。

闫凯境介绍,目前,天士力基于这三条关键路径在中药研发、制造等领域不断进行创新性自我重塑和持续沉淀,全力打造了星斗云中医药特色数智平台,在中药、疾病机制解析和指导中药新品种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建了“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2022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助力“说理”“寻药”

据介绍,目前数智本草大模型集守正(1000+古籍及翻译,9万+方剂,4万+中成药等)、创新(4000万+文献摘要,300万+天然产物,2万+靶基因通路信息等)、产业化(10万+临床方案,16万+中药专利以及药典政策指南等)三大类海量数据于一体。

“数智本草”计算大模型,基于数十亿分子结构的预训练,使用350万特有的天然产物分子数据微调,能够更精准地执行“表征天然产物分子、提高下游属性预测”等计算任务,并可结合相应算法快捷实现药材与复方的筛选和优化。大模型深度挖掘和整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中药药理、中药配伍以及临床应用的内涵和联系,通过“智能问答”、“交互计算”和“文档生成”三种应用模式,实现“从病到方”和“从方到病”两大目标。

闫凯境介绍,数智中药研发的关键内容是“说理”和“寻药”,需要融汇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天士力利用AI赋能中药“说理、寻药”,即通过“从方到病、从病到方”两大路径,打造“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

在“从方到病”的说理方面,天士力在多年的研发实践中,积累了海量的中医药数据,自主研发创建了星斗云系统,可以基于已有的方剂、已上市的产品,运用知识图谱及多项技术,针对“方”形成了“药效组分”— “作用靶点”— “基因网络”的中药数字化解析方法。

在“从病到方”的寻药方面,目前,天士力与华为共建“数智本草”大模型,这是对已有星斗云系统的升级迭代,助力了中药创新研发。

“我们前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将天士力积累的中医药研发数据、生产数据、市场数据,与华为云大数据结合,使我们在星斗云的基础上,能够更容易实现‘六化三精’。”闫凯境说,一方面基于华为的语言大模型为解析中医药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另一方面基于华为的盘古分子大模型,能够有助于将多年积累的近350万个天然药物分子的数据,形成专属的天然药物模型,并为打造复方药物模型提供了可能。

闫凯境表示,数智本草大模型1.0版通过智能问答、文档生成以及交互计算三种模式,推进中药复方、药材、成分从筛选、优化到临床等全研发链条的证据挖掘、辅助决策及效能提升,为实现数智中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助力大陆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