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作者:谈诗论词

自古以来,那些具有生命力、可以流传久远的作品,皆有鲜明的特点:或充满时代色彩,或抒写人之常情;或描绘自然之美,或阐述人生哲理。

一首诗就像一条小河,既能流淌舒缓的柔情,又可迸发强烈的刚劲。当人们安静地吟诵着那些感人至深的诗歌作品,心里却好像燃起了熊熊烈火。

才子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经常可以从过往想到未来,又能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从而用一腔深情熔铸一切。下面分享崔涂的两首传世名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您更赞赏哪一首?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感花

晚唐 · 崔涂

绣轭香鞯夜不归,少年争惜最红枝。

东风一阵黄昏雨,又到繁华梦觉时。

崔涂是晚唐诗人,出生于富春江一带。他早年为了生计和前途四处奔波,曾在巴蜀、秦陇等地漫游,晚年更是穷困潦倒,并成为万里未归人。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崔涂一生经历曲折,也曾亲眼目睹尘世间很多悲欢离合之事,所以心中常有说不尽的感慨、道不完的悲愁。这首诗描写一位富家少年浪荡不羁的生活,传达出对繁华如梦的悲叹。

绣轭香鞯,本指装饰精美、香气扑鼻的马车,此处代指少年出身豪门、生活奢靡。他经常夜不归宿,足迹遍布于秦楼楚馆,过着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日子。

“最红枝”三字,借物写人,极其形象,暗喻闭花羞月的美人。而那些豪门子弟则个个“争惜”,只为得到美人的欢心。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后两句抒写作者的感慨,黄昏之后,寒风携带冷雨,忽然就摧残了枝头的繁花,仿佛只是一瞬间,那些本来娇媚的花朵,忽然就变得污秽和残缺。两相对比,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更宛如一场大梦,让人感到无比悲伤和落寞。

作者以花喻人,委婉地告诫大家,不要只顾眼前的痛快,人生却变得荒唐又颓废。后世读者评价作者悟得透、说得彻,不愧为发人深省的佳作。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泛楚江

九重城外家书远,百里洲前客棹还。

金印碧幢如见问,一生安稳是长闲。

唐僖宗继承帝位后耽于享受,不理朝政,终于导致天下大乱。黄巢起义后,唐僖宗逃亡到巴蜀避难,很多学子为了参加科考,不得不千里迢迢地从各地辗转来到成都,崔涂也是赶考大军中的一员。这首诗创作于羁旅途中,表达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百里洲位于湖北宜昌,那里靠近枝江水域,诗人乘坐客船还乡,并从“九重城外”寄送家书,希望家人得知自己的境况后,可以不用太担心。

可是古代交通不便,又是硝烟四起,家书能否顺利地到达亲人手中,作者也是难以确定。所以当他身在途中时,心情一定是忐忑不安,甚至极其焦虑。

崔涂的两首传世之作,刻画生动,充满理趣

“金印”,代指掌握大印的王公大臣;“碧幢”,象征身居豪宅的富贵人家。诗人在家书中嘱咐家人,假如那些人问起自己,不必细说其他情况,只需转述自己的原话:“一生安稳是长闲”!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想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名句“洛阳亲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崔涂与王昌龄的遭遇不同,前者遭遇贬谪,后者仕途受阻,所以他并非不具备“七绝圣手”的高洁情怀,而是忽然感觉累了,于是便非常渴望结束动荡不定的漂泊生涯,并尽早过上安稳的日子。

诗人也是凡夫俗子,不可过分苛求,即使是大文豪苏轼,他遇到困境时也曾感慨“心安处是吾乡”,崔涂这首诗的结语与其如出一辙,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