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一个常识:什么是准公共产品

作者:被化名为黄波

我长期对社会领域的事情比较关心,对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问题写过多篇文章进行讨论,今天再聊聊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产品的供给完全实行产业化固然不应该,但是这类社会产品并非完全的公共产品,仍然有着市场属性,所以可以也应该有一部分放给民间,实行市场化运营。

关于什么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先让我们看看百度上是怎么说的。

一般说来,公共产品(此处指纯公共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公共产品有三个特点:一是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二是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三是非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

混合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属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这两种产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通常称之为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从整体上讲,混合产品不能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否则其就成为纯公共产品。同样混合产品也不能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否则其就成为私人产品。既然混合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那么根据其所具有的两种产品属性的不同组合状况,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非拥挤性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排他的属性。比如公园,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在游客没有超过一定人数的条件下,游客的增多并不会影响原有游客的效用水平,即公园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公园可设置围墙或栏杆将不买门票者拒之门外,即其消费也具有排他性。二是拥挤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同时也具有竞争性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排他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竞争属性。比如公有的草场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由于草场公有,所以大家都可以到草场放牧,即草场具有非排他的属性。但是如果超过草场的载畜量,草场的使用就具有了竞争性。三是利益外溢性公共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类混合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指,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该产品的消费是非竞争的和非排他的,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比如,不收费的桥梁,只要不产生拥挤,则具有非竞争和非排他的属性,但如果产生了拥挤,就具有了竞争性,为了解决拥挤问题,政府就采用收费的办法,于是也就具有了排他性。显然,这类混合产品与前两类混合产品是不同的,前两类混合产品是同时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而后者则是在不同的时间或者说在不同的条件下,要么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要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判断其到底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还是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应考虑特定的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教育、医疗和养老都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既然是准公共产品,就有一定的产业属性,就应当向民间开放市场。这三类产品当中有一块应当作为公共产品,那就是“基本公共服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基本”两个字,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服务一定不能是“高档服务”,只要能够保证达到最基本的服务要求就可以了。具体到教育、医疗和养老三个行业而言,“基本”的教育就是要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达到考试及格即可。注意,“及格”这个词的本意就是达到了基本标准,至于“良好”和“优秀”则不一定是“基本”的含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补习班就属于可以放开让民间兴办的产业,在这个补习班当中可以让有意愿也有能力的人通过接受付费服务,将孩子的成绩提高到“优秀”。同样的,优质学校或者说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而要解决稀缺性的有效手段其实还是市场。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最好的方法还是允许兴办集聚优质师资的民办学校,实行优质优价。医疗也是如此,保基本的公立医院的软硬件条件不必要求很高,可以低收费甚至不收费,但是看病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预约排队,如果想要看病“不难”,那么可以到私立医院就医。我在二十多年前去新加坡参观那里的公立医院,在新加坡每天平均气温在30度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的病房是八人一间而且只有吊扇没有空调,但是那里的收费极低。如果你觉得这个条件你不能接受,那么可以去高价的私立医院。养老同样是如此,公立养老院也是保基本,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服务,可以自费到私立高档养老院去。

当然,这里有两个大前提,一个是基本服务的水平也不能敷衍,首先要保证做到“及格”,否则就失去了为民生兜底的“保基本”属性;另一个是要真心鼓励民间投资社会服务企业,包括私立学校、医院、养老院以及服务老年人娱乐的各类俱乐部(取代现在的所谓“老年大学”。关于“老年大学”的话题,我在过去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这种机构本来就不是什么“老有所学”的机构,而是“老有所乐”的机构,其属性不是“保基本”,而是“锦上添花”的服务)。要允许这些机构高薪聘请优质的资源,让优秀教师、医生等能够有条件获得更高的收入。

你可能会说,这不公平,凭什么让人花高价才能得到优质的社会服务。我想说的是,在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用市场调节供给其实是最公平的。如果不允许市场调节,面对资源稀缺就会有其他的手段进行调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权力或者人情的介入,那其实更不公平。说句实在话,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其实是最便宜的东西。

说一个常识:什么是准公共产品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

说一个常识:什么是准公共产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