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作者:草竹道人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摘要:

本文探讨了伯纳德·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对现象学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超越。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论,接着阐述斯蒂格勒如何在海德格尔基础上对技术本质进行哲学拓展,提出“技术-时间性”概念,认为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类存在与时间性在世发生的内在动力。斯蒂格勒进一步批判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性,通过“第三级滞留”提出技术与历史性的激进理解,从而开辟了技术-时间哲学的新方向。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一、引言

当代技术的哲学关切与现象学反思

在当今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更触及了人类的思维与存在方式,引发哲学界的深切关注。技术不再仅仅是工具或手段,它已成为一个形塑形塑现代人类经验、价值观乃至存在本质的力量。现象学,作为关注直接经验和存在本质的哲学,自然将技术纳入其批判与反思的视野,探索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的知觉知觉、理解世界及存在方式。

斯蒂格勒对技术与时间问题的理论定位

斯蒂格勒,作为当代法国哲学的代表人物,将技术与时间问题置于其哲学探索的核心。他不仅继承了现象学对技术的反思,更进一步深入到技术与时间性的本质关联,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时间的体验,更塑造了人类对时间的理解,技术的时间性成为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维度。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二、斯蒂格勒的技术批判与现象学背景

A. 海德格尔技术本质的集置—架存在论

技术的本质与集置的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在其晚期哲学中,技术被赋予了核心的地位,视为揭示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他将技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集置—架(Gestellen),即存在的一种特定的展开方式,这种集置不仅涉及工具的使用,更是一种存在方式,它揭示了我们对自然的支配和利用。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解读,揭示了技术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外在进步,而是人类存在方式的根本转变。

海德格尔时间性与技术的关系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Zeitigkeit)概念,是存在论的核心,它强调了存在的时间性和历史的动态性,技术在其中不是静止于时间之外,而是时间性的体现。技术作为存在的一种展现形式,是时间性的具体化,它在世的方式,技术的演进与时间性紧密相连,共同揭示了存在的历史向未来的开放性。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B. 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的接受与拓展

内世发生的概念与技术的时间性

斯蒂格勒继承并深化了海德格尔的内世存在(In-der-Welt)概念,但他进一步拓展了技术的时间性维度。他认为技术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工具,更是在世发生的内在过程,是时间性的直接参与者。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世界性的内在发生,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存在方式,从而技术与时间性不可分割。

从存在论到技术-时间的内在发生

斯蒂格勒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将关注点从存在论的静态本质转向了技术的时间性动态发生。他主张技术是存在论内在发生的展现,是时间性的直接表达,它不仅揭示存在,而且在时间中创造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的技术-时间内在发生论,强调了技术作为时间性存在论的动态过程,超越了传统静态的存在理解,打开了技术哲学的新视域。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三、斯蒂格勒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

A. “第三级滞”的现象学批判

胡塞尔意识理论的内在时间性

胡塞尔的现象学关注意识的内在结构,尤其是时间性,他提出了“滞留”(Retention、原初滞留、第三滞留)的概念框架,描述了意识如何在时间中运作,通过这三个滞留保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性。胡塞尔的时间性是内在的,即意识对时间的直接体验,强调了时间在意识流中的内在结构化和连续性。

斯蒂格勒的激进批判

斯蒂格勒对胡塞尔的时间性持批判性视角,认为这种内在时间性忽视了技术与历史性的维度。他指出,时间不仅是内在意识的直接体验,也是在技术-时间性发生中的动态过程,是历史性的产物。斯蒂格勒的批判挑战了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内在论,提出了一种更为激进的现象学理解,即时间性的发生。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B. 后现象学的裂变

典现象学的两个教条与斯蒂格勒的决裂

斯蒂格勒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传统的批判,揭示了其内在的限制,导致了现象学的裂变。他拒绝了传统现象学的两个“教条”——内在意识与存在论的静态分析,他提出技术-时间性动态的发生与历史性的理论,这一决裂开创新性地超越了传统现象学框架。

进现象学的开辟与后现代性

斯蒂格勒的激进现象学开辟了新的哲学方向,他将技术与时间性、历史、存在论置于现象学的中心,构建了后现代性现象学。斯蒂格勒的理论不仅批判性地超越了现象学传统,也为后现代性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即如何在技术、时间、历史的流变中理解存在,这为现代性现象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挑战。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四、技术-时间的内在发生与“漩涡”

A. 技术时间性与世界发生的内在动力

技术-时间的“漩涡”概念

斯蒂格勒提出的技术-时间性“漩涡”(Techno-temporal vortex)概念,象征技术与时间性在世界中产生的动态力量,如同漩涡一样,不断吸收、转化并释放能量,推动着世界的内在发生。技术-时间性不仅记录了时间,它本身也在生成时间,是时间的动因和果,是历史的动力源。漩涡象征着技术的内在动力,它如何卷入历史,塑造并被历史所塑造。

发生的世界性与技术的动态

技术的内在发生性与世界的动态是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关键。他认为技术并非孤立的工具,而是世界发生的内在动力,是世界性的一部分。技术在时间性中发生,与世界相互作用,不断更新着世界的意义与可能性。技术的动态性在时间性中,是世界的创造与被创造,技术是世界发生的内在动力。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B. 时间的“遗产”与“财富”

技术史的累积与“遗产”

斯蒂格勒的技术“遗产”概念,意指技术的累积历史累积,是时间性与世界性历史的产物。技术不是简单的进步线性累积,而是历史的沉积,它包含着时间性与世界的多种可能性与潜在。技术的遗产是历史的痕迹,是技术-时间性在历史中的沉淀,是时间的累积,是技术的“漩涡”中的遗产。

漩涡中的财富与时间潜能

在“漩涡”中的技术-时间,斯蒂格勒看到了“遗产”的财富。这财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累积,而是时间性的潜能,是历史、技术-时间的内在的可能,是时间的未完成与未来性。技术的“遗产”是时间的财富,是技术漩涡的潜能,是未来技术哲学的创造可能。斯蒂格勒的技术时间性“漩涡”概念,技术的内在发生,时间的遗产,是技术哲学的财富,为理解技术时间提供了新的视角,技术哲学的新方向。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五、技术与“流动的蒙太奇”

A. “溯—行”与技术的流动性

溯行作为技术发展的轨迹

溯行(Retroaction),在斯蒂格勒的理论框架中,不仅是一种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更是理解技术发展动态轨迹的关键。它揭示了技术演进中的反馈机制,即当前技术状态是如何受到过去技术形态的影响,并同时塑造未来的可能性。溯行不是简单的线性回顾,而是深入技术内在逻辑,理解技术如何在时间的流变中自我调整、修正与创新。这一过程强调了技术的历史连续性和不可逆性,指出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对过往“遗产”的重新解读和利用。

流动中的“蒙太奇”体验

在技术-时间的“漩涡”中,用户的体验不再是静态或孤立的,而是一种“流动的蒙太奇”(Flowing Montage)。蒙太奇原是电影艺术中一种剪辑手法,用于通过不同画面的组合传达意义和情感。在这里,技术的流动性使用户体验成为一系列快速变化、交错叠加的片段,每个片段都承载着特定的技术-时间特征。这种体验超越了个体感知的即时性,展现了技术如何在时间的流动中重组现实,创造出既连续又断裂、既统一又多元的感知环境。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B. 时间哲学的新方向

技术-时间哲学的当代议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技术-时间哲学需要应对一系列紧迫议题,如数字技术对人类生活节奏的加速、虚拟与现实界限的模糊、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等。斯蒂格勒的理论提示我们,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形塑时间感知和社会结构的力量。因此,如何在技术的“流动的蒙太奇”中保持人类价值的连续性,如何在技术加速的时间流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稳定性,成为技术-时间哲学探讨的核心。

斯蒂格勒理论的未来启示与挑战

斯蒂格勒的工作为技术哲学开辟了新的路径,特别是他关于技术-时间“漩涡”和溯行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技术变迁与人类社会互动的新视角。然而,这些理论也面临着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上的挑战。如何将斯蒂格勒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指导,帮助社会应对技术快速更迭带来的伦理、心理及社会问题?如何在全球化和技术全球扩散的背景下,实现技术的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理论的深度与广度,也是对未来学者和决策者的重要启示。斯蒂格勒的理论预示着,只有深刻认识到技术与时间的内在关联,才能在不断涌动的技术洪流中寻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六、结语

对现象学传统的批判性发展

伯纳德·斯蒂格勒的技术时间哲学是对传统现象学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批判性拓展。他不仅揭示了技术在人类经验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指出现象学忽视技术维度导致的理论局限。斯蒂格勒通过引入技术-时间概念,将现象学研究从纯粹意识领域拓展至包含物质与社会历史结构的广阔场域,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象学的传统,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代技术社会的复杂性。

时间-技术的新理解框架

斯蒂格勒提出的技术-时间理论框架,为理解技术与人类存在方式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这一框架强调技术不仅是外在于人的工具,而是内嵌于人类生存的时间结构之中,共同塑造个体与集体的历史与未来。通过“溯行”与“流动的蒙太奇”等概念,斯蒂格勒展示了技术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地被再生产与再诠释,进而影响人类的感知、记忆与行为模式,为我们理解现代技术社会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斯蒂格勒:对现象学的批判与技术时间哲学新方向

论文作者:芦熙霖

参考文献:

《技术与时间:技术与命运》

《时间与存在:一项现象学导论》

声明:本人账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图文、论文、音视频等)自发布之日72小时后可任意转载或引用,无需告知本人。如需约稿,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