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湾经济三大考验与庶民三苦,靠“犯罪部长”就能解决?

作者:台海网

来源:海峡之声

【题记】赖清德与萧美琴谋“独”恶迹斑斑可考,被国台办定性为“双独组合”“独上加独”。其在组织新行政团队时,依然“独味不减”。海峡之声5·20前推出系列评论,盘点赖清德当局在防务、安全、行政、经济及民意机构等领域“台独”指标性人物。此为第三篇。

经济政策涉及百工百业,牵动广大基层民众生活,也成为选民高度关注的、超越意识形态的热门话题。这也决定了,赖清德虽能靠政治操作和“仇恨动员”拿到4成选票,但要扩大支持度,必须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庶民经济方面有所作为。

在2024选举结束后的第四个月,似乎连民进党自己都忘了赖清德在选举时提出的所谓“希望工程”政见,在经济领域,赖扬言要将台湾打造成经济领域的“日不落”。

台湾经济三大考验与庶民三苦,靠“犯罪部长”就能解决?

赖清德

不光口号宏大,赖政见中的具体规划也相当“大手笔”,比如他要在五年内创造两万个新创,要突显台湾产业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要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防务、军工、资通讯、低轨卫星等“信赖产业”上加强布局,要检讨改善台湾投资环境如水电、土地、人力、人才问题……

胜选后,为落实一系列“日不落目标”,赖清德先后与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在内的多位企业界人士沟通,希望能由某一位产业大咖担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组建所谓“经济内阁”。结果无一例外地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使得行政机构负责人一职最终由“听话”的卓荣泰担任。

台湾经济三大考验与庶民三苦,靠“犯罪部长”就能解决?

赖清德和卓荣泰

“经济内阁”泡影破灭后,在台经济部门负责人人选上,赖仍有机会让舆论新塑。事实上,舆论也确实对赖推出的崇越集团董事长郭智辉感到惊讶,只不过这份惊讶来自负面观感。

郭智辉是继前中华汽车副董事长林信义之后,第二个接掌台经济部门的企业负责人。业界形容郭“八面玲珑”,其投资领域包括半导体、食品、运动及环保工程等,其经营公司是台积电重要供应链成员。这是郭智辉的“正面形象”。

但郭智辉还有备受争议的另一面。蓝营民代王鸿薇披露,郭曾因违反台“证券交易法”被判缓刑,法院审理认定其“为美化崇越业绩、规避当局对半导体技术输出管制或隐藏真实客户身份而编制不实财报”。台“高等法院”判处他1年10个月的刑期,另触犯台“商业会计法”两罪分别被判5个月、3个月,皆缓刑5年,支付公库600万元。

一个在运营企业时屡屡违法甚至被判刑的“经济罪犯”,摇身一变成为左右全台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布局的官员,这一严重挑战社会观感的身份转换,堪称赖清德当局创造的第一项“经济界奇景”。

台湾经济三大考验与庶民三苦,靠“犯罪部长”就能解决?

郭智辉

“人”的问题且按下不表,单看“事”的部分。台湾“经济日报”称,郭智辉将面临三大挑战,包括稳定供电、能源转型、以及在地缘政治、数字转型及净零转型的环境下如何成功带动产业升级转型。这也是赖清德所面对的三大经济问题。

这三大经济问题,没有一项不是民进党执政期间制造的,同时也没有一项是民进党当局可以轻松解决的。

从源头上看,供电与能源转型本质上是一个问题,都是民进党当局推出“2025非核家园”这一激进、错误的能源路线后,逐渐走向崩溃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民进党对核能的态度。如能沿用核能,能源转型就有所保证,电力供应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目前的“大问题”出在民进党内部,“反核”曾是民进党由在野走向执政过程中的“神主牌”,并在其极力渲染、造势下成为“吸票机议题”。但民进党在激进路上走得太远,导致岛内常态化局部停电,电价持续上涨,台电持续亏损,绿电弊案丛生,更严重影响半导体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让“反核”的民进党“拥核”,对赖清德而言是个两难选择。如果赖延用核电,等同打脸过去民进党一切“反核”论述,也让“2025非核家园”变成笑话;如果赖不用核电,同样会遭到舆论猛烈声讨,同时台湾停电次数和区域会更多,能源危机也将更加严重。

此外,在供应链问题上,赖清德一直吹嘘台湾的重要性,并把这一重要性当成地缘政治博弈,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议的筹码,包括民进党在通过“莱猪”“核食”时曾承诺通过却始终没有回响的CPTPP。然而人们却没有看到任何实质动作。

有分析指出,蔡英文“执政”八年的半导体产业荣景,是奠基于李国鼎和孙运璇时代,如今却苦无下一个经济引擎动力和创新;且八年来“亲美抗中”、拿芯片搞外事关系,让许多经济学者忧心台湾区域经济边缘化。

以上都是经济大局,具体到民众感受,情况更加严峻。蔡英文曾吹嘘“执政”期间台基本工资连续8年调升,不过数据显示,民众实质薪资几乎零成长,甚至有三分之二的产业实质薪资负成长。今年第1季的实质经常性薪资依旧落入负成长,年减0.09%,且为连续3年负成长。

台湾经济三大考验与庶民三苦,靠“犯罪部长”就能解决?

此外,台“主计总处”日前暌违30年公布“家庭财富分配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前20%家庭平均财富5133万元(新台币,下同),与后20%家庭平均财富77万元,差距高达66.9倍。持续低薪,加上越发严重的贫富差距,让民众相对剥夺感日益加深。

台湾《联合报》评论引述业界说法称,近八年来,台湾人民有三苦未解:一苦通膨连年创高、薪资收入却空转、贫富差距创高;二苦八年来屡传缺蛋、缺肉、缺药、缺水、缺工缺才问题,民生经济存在隐忧、体质脆弱;三苦台湾去年民众被诈骗金额累积高达88.78亿元,创史上新高。

15日,台湾菱传媒发布最新民调,40.3%台湾民众认为“经济发展/财政金融”应成为赖清德当局执政“最优先改革”的面向。足见台湾基层民众苦“闷经济”困局久矣。

此前,台湾工商团体曾对赖清德提出7大经济建言,其中特别针对两岸经贸指出,当局应善用海基、海协两会现有的机制与台商协助,主动积极为两岸互动停滞的现况解冻,台湾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应向世界各地发展,有庞大商机的大陆市场,亦需务实经营。

这番金玉良言,赖清德能听进去多少呢?从他漠视台湾社会呼吁两岸恢复交流交往的声音、打击在野阵营推动两岸沟通对话的努力、重用“经济惯犯”担任“经济部长”来看,未来四年的台湾经济恐怕仍将持续过去八年的惨况,而唯一繁荣的,只剩下“绿友友”们所独享的“民进党经济”! 【文/大力 来源/海峡之声微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