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作者:烛影乱谈

陆压大概是《封神演义》中最为神秘的人物,出现的很是蹊跷突兀,在其首次出场时阐教诸仙甚至见多识广的燃灯道人竟无一人认识他,纵观全书,与之相识的炼气士几乎都绝无仅有。

陆压的自述和描写中称其“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这说明他并非阐教中人,而屡屡与截教为敌也看得出其必然不是截教弟子。另外,从站队时的位置以及老子、元始天尊的态度看得出,尽管陆压神秘而强大,但按照地位和辈分,与阐教二代诸仙大体相当,至于什么“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以及鸿钧老祖小师弟的说法与《封神》原著并无关联。

既非两教弟子,与封神大战就没有直接关系,那么也就是说陆压蛮可以不趟这趟浑水,可是为何在赵公明吊打阐教门人时他会突然出现,同时还授予姜子牙秘术“钉头七箭书”,从而害了赵公明性命呢?究其原因,愚以为有三个可能,下面就与大家逐一分享。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可能性一:背后隐藏大咖的指示

刚才我们说过,在陆压首次出场时包括燃灯在内的阐教诸仙没一个认识他,而其高深的修为,抛开两大教主老子和元始天尊,纵观阐教也就只有燃灯道人和玄都大法师隐约能与之比肩,这样的大能说他背后没有势力作为倚仗怕是很难让人信服。

这里必须再度重申,《封神演义》原著中的陆压尽管修为道行不俗,法宝、秘术也很厉害,但是最多最多也就是和阐、截两教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并驾齐驱,远达不到各大掌教的高度,那些超然的设定基本都是来自于民间故事、评书以及现代网文,与原著大相径庭。按照原著中的描述,陆压确实是实力罕见的大能,但尚且无法与老子、元始比肩,就更不用说鸿钧道人了。

那么陆压背后的势力是哪一方,掌控者又是谁呢?书中有一条不算线索的线索——陆压与众不同的法宝“斩仙飞刀”。这件宝贝与其他法宝最大的不同就是好像已经开启了灵智,陆压每每使用,不仅要客客气气地搭个“请”字,口称“请宝贝转身”,同时还需要打躬作揖,时不时还会向昆仑山的方向叩拜。言语间的客气或许是冲着法宝,但更多应该还是因为某位大能的面子,再结合其叩拜的方向,我们有理由怀疑斩仙飞刀的真正主人可能并不是陆压,而是其背后的大能,而这位大能的道场十有八九就在昆仑山上。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说到这里有的书友就要疑惑了,昆仑山玉虚宫的当家人正是阐教掌教元始天尊,但是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明显能够看出陆压并非阐教弟子,也就是说他和元始天尊并无师承关系,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这就要结合第二个不仔细看就会忽略的细节来说了。

由于提到昆仑山大家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元始天尊,所以往往会忽略一点,就是实际上昆仑山是很大的,在这座仙山上还住着一位足以和元始天尊并驾齐驱的三界顶尖人物——瑶池金母,这点龙吉公主曾明确透露过。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由于现代网文把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写得很不堪,所以不少人将之看低,实际在原著中,瑶池金母不仅是三界女仙之主,作为大天尊昊天上帝的妻子更是从某种程度上算得上至尊级人物。之所以会开启封神大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也就是说整个三界都在为昊天上帝一纸号令忙前忙后,那么假设陆压背后的人真的是瑶池金母,那么她很有可能派陆压这个得力爪牙去相助阐教,以成封神之事,于是当赵公明碾压阐教诸仙、燃灯等人一筹莫展时,陆压及时出现,为了不染因果又可尽力完成差事,便将秘术授予姜子牙,将赵公明拜射致死。

“钉头七箭书”用来阴人实用性极强,但是整部书下来仅用了这一次,这就更能说明陆压此行是奉命行事,这么说可能有点云山雾罩,简单点就是瑶池金母算到了赵公明会对封神大计形成阻碍,便命陆压出世以“钉头七箭书”将赵公明送上封神榜,秘术十有八九为瑶池金母传授,不得令不可轻用,否则没道理只用过这一次。

所以很有可能陆压只是一个奉命行事的“跑腿小哥”,一切行为皆为背后大神的指示,陆压不过奉命行事罢了。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可能性二:善缘与分我杯羹

众所周知,封神大战在开启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奉老师鸿钧道人之命于碧游宫三教共议封神榜,换言之这场三界浩劫是经过三大圣人协商并且同意认可的,事后通天教主曾告诫过门人弟子,要紧闭山门,莫染红尘,否则封神榜上有名姓,与人无尤。

而后,元始天尊选派弟子姜子牙下界助武王伐纣,各洞门人如哪吒、杨戬等也纷纷奉命出山相助,这一切的一切看似有失公允,其实都是通天教主默认的,或者说通天教主从来没有过给殷商作靠山的想法,但是由于金灵圣母的徒弟闻仲在殷商地位超然,于截教也颇有人脉,这就使得很多截教炼气士不顾师命而为朋友出头,如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当然了,最大的咖便是得道于天皇时期的峨眉山炼气士赵公明。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在闻仲上峨眉山求助时,赵公明没有半点犹豫,甚至还非常自信并有些责怪地对闻仲说,既然有这样的事为何不早来找自己,若是早来又岂会有那么多同门身死上榜,可见从头到尾他都没把通天教主的话当回事。所以赵公明出山不仅是逆天而行,同时还违背了老师的指令。而他却不知道,打从踏出峨眉山的那刻起结局便已经注定,就算通天教主对这位修为高深的门人感到惋惜,却也不得不将其视作“弃子”,赵公明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再无靠山可依。

这样的特殊情况下,赵公明基本面对的就是一个必死的结局,可是他有道行,又有强力法宝,以致阐教诸仙被打得节节败退,即便落了定海珠,不想赵公明又借来了金蛟剪,依旧打得燃灯等人灰头土脸。

都说雪中送炭好,雨后送伞迟,赵公明已经被贴上了死亡标签,却苦于无人能治,那么陆压在这个时候出手不仅能博得阐教好感,还不会因而恶了通天教主,等于说是送到眼前的“顺水人情”。试想阐教和截教明争暗斗不知多久了,能做与阐教结下善缘又不得罪截教这种左右逢源、稳赚不赔的买卖,陆压自然没有放过的理由。

另外还有一点属于个人猜测,封神大战处处都是机缘,陆压在不得罪截教的同时与阐教结下善缘,说不定还能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可能性三:上天自有定数

《封神演义》中有一个“正派人士”最常提到的话题——天数,阐教与截教对擂或者殷商将领作战时,动辄“上天自有定数”,西方教的准提、接引也常说类似的“道友与我西方有缘”。如果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或许觉得这多少有点臭不要脸,得了便宜还卖乖、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谴责反对势力,怎么看也不像好人干的事。但是进入到内容之中,也就是说假设我们将《封神演义》描绘的框架当作一个真实世界,那么就会发现,这听起来最扯的理由,恰恰是最不可逆的。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以往相关封神、西游的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及过。以女娲娘娘为例,纣王题诗亵渎曾让这位有补天功德的大能暴怒,当即提起宝剑驾云直奔朝歌,不想殷郊、殷洪头上两道红光冲天而起,让女娲略微冷静下来,觉得事有蹊跷的她掐指一算,得知纣王和他的殷商尚有二十八年气运,这便是天数,于是强如女娲也不得不强压怒火,悻悻而归。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那么回归我们今天的主题,照理说通天教主的命令截教门人是不敢忤逆的,可他们还是前仆后继的下山赴死,这其实就是天数,闻仲上峨眉山请赵公明是天数,赵公明助战是天数,那么陆压看似突兀的出现,又杀死赵公明同样也是天数,这一切的一切已经被天数的道标规划好,早已注定,无论你是仙凡神妖,皆不可逆。

也就是说,原本隐于仙山少惹红尘的陆压授姜尚钉头七箭书拜射赵公明,令其魂归封神榜,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已注定,并无太多道理可讲。

封神演义:陆压并非阐教中人,为何要害死无冤无仇的赵公明?

当然了,上述内容是以原著为依托自行分析出得出的结论,至于合理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当之处望请见谅,也欢迎大家指点雅正。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以《封神演义》原著为基准,并不掺杂现代网文、民间故事中的一些设定,毕竟事关陆压,是很容易被混搭解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