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聚焦5·15|新“国九条”落地满月,资本市场悄然生变

作者:银柿财经
聚焦5·15|新“国九条”落地满月,资本市场悄然生变

5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与往年不同的是,2024年“515”恰逢新“国九条”出台刚满一个月,这期间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多项配套业务规则也同步落地,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正趋完善。

这一个多月以来,在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发行上市审核、大股东减持、分红以及退市等多个重要领域,正展现出一系列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积极变化。

退市新规“发力”

5月10日,ST摩登(002656.SZ)、ST红太阳(000525.SZ)、ST华铁(000976.SZ)等近10家公司披露收到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相关公告,这些公司大多因股东占用资金事项被罚。但和过去的类似处罚披露不同的是,这些公司的公告标题中多出了“暨风险提示公告”的字样。

这便是新“国九条”配套规则退市新规“发力”的结果。新规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其中就包括,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形;另外两项分别是,三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以及控制权无序争夺的。

因此,上述公司在收到证监局处罚的同时,对相关退市风险进行了提示:若公司未能按照责令改正要求在六个月内清收被占用资金的,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据华金证券研报,退市新规在增加规范类退市的同时,还拓宽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的范围:一是增加造假行为持续3年及以上的;二是调低造假金额和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同时调高财务类退市指标下限:将主板公司营业收入指标下限从1亿元调高至3亿元;调高市值退市指标:将主板A股(含A+B股)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调高至低于5亿元。

其中,造假行为持续3年及以上的,适用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以2024年度为首个适用的会计年度,具体影响仍需关注。

“从保护投资者角度看,这次新‘国九条’加上配套文件,在市场已经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从股票市场来看,ST股和业绩差的股票被市场抛弃,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政策给市场带来的变化。现在不少上市公司由于关联方资金占用,为大股东担保等违规行为面临巨大风险,被ST甚至直接退市,这个是以前没有的,投资人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围绕新“国九条”及其带来的变化,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资本部首席律师洪鹏向银柿财经分析道。

IPO终止数量增加,“看门人”监管趋严

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的同时,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同样是此次新“国九条”强调的重点。此次新规对IPO标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此外,证监会4月30日发布关于修改《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决定,其中包括将附件所列抽查事项第1项“首发企业检查”的抽查比例由“随机抽签的比例为5%”修改为“随机抽签的比例为20%”。

准入门槛的提高,反映在IPO排队情况方面,4月,排队的企业中终止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银柿财经根据沪深北交易所官网数据不完全统计,4月终止企业数量合计46家,明显多于3月和2月的33家和21家,终止大多为撤回导致。

作为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受到的监管也正在加严。4月,多家券商公告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如4月12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公告,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4月19日处罚结果落地,证监会拟对各参与方合计罚没2.35亿元。东吴证券4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国美通讯、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华西证券4月12日公告被采取暂停保荐业务资格六个月的监管措施,事涉金通灵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项目。

另外,当月还有华泰证券被江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国信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北京证监局决定对银河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等。

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着强监管。5月13日,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披露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因对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罚没业务收入688.68万元,处以3443.4万元罚款,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多家A股上市公司随后公告取消聘任大华所为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

此次新规还关注了A股一直以来被投资者诟病的“铁公鸡”。研报显示,新规对分红不达标采取强约束措施,纳入“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以主板为例,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

尽管分红规则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A股公司已有反应。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3年度A股有现金分红方案的公司有3477家,较2022年同期的2966家增加了17%,增幅显著提高。

不难看出,新规积极回应投资者此前关注的问题,落地后的成效正在显现。在长期活跃在证券法律事务、投资者保护工作一线的法律从业者看来,市场的变化趋势或将持续。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资本市场部主任毛伟向银柿财经指出:“从投资者保护角度来看,结合新公司法的实施,之后股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会更加方便。整个市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新增上市公司会减少,已经上市的公司会加强内功,做好经营。”

浙江方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孔聪认为,新“国九条”提到了“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重大违法退市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相信后续对于投资者维权会有更为直接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