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沃斯vs石头科技,难易有先后、业绩有差距

作者:钛媒体APP
文 | 董指导聊科技

过去几年,国产扫地机器人行业,发生了三次超越。

一是行业发展超越了时代的大多数。2020年初疫情突发,多个行业受到冲击、经营艰难;但扫地机器人企业,却迎来了业绩改善。

科沃斯2020、2021年,收入分别增长36%、81%,净利润增长了431%、213%。石头科技,2020年收入增长7%,净利润增长了75%。

业绩的亮眼,也吸引了投资人涌入。科沃斯股价从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一年多时间上涨15倍;石头科技股价也上涨了将近4倍。

二是国产玩家超越了行业鼻祖。全球扫地机器人的鼻祖是美国公司iRobot,2012年,它的全球市占率达到了83%。但10年过去后,2022年市占率就只有30%了。而且还要卖身给亚马逊了。

iRobot失去的市场,正是被中国玩家抢占。科沃斯在澳洲、云鲸在韩国、追觅在德国,都有赶超iRobot的趋势。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三是行业老二市值超越老大。收入86亿元、排名第二的石头科技,市值达到了600多亿元;而收入更高、达到155亿的科沃斯,市值在4月初时仅为石头科技的40%。最近快速上涨后,市值仍不及石头科技的70%。

三次超越,是如何发生的呢?

01 疫情的点金棒

第一次超越,是得之疫情,居家办公后,清洁需求集中增加。但也失之疫情。

比如,疫情结束后,石头科技2022年收入虽然仍有增长,但净利润却下滑15.6%;科沃斯就更加令人大跌眼镜,2022年净利润下滑了15%,2023年更是大幅下滑64%,回到了2020年的状态。

业绩的表现,反馈到股价上,自然是一轮惨烈的过山车。

石头科技在2022年末股价就下跌了80%,随后逐步反弹了近两倍;而科沃斯的股价则持续下行,在2024年2月时,仅剩高点的15%左右。

02 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次超越,得益于“技术突破”、“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势”和“快速迭代”。

首先,要依靠技术突破,把产品造出来。

扫地机器人,要想扫到所有地方,得有个眼睛。于是,在“眼睛”方面,就像自动驾驶一样,也发生了视觉方案和激光方案的大战。iRobot和特斯拉一样,选择了视觉方案,用摄像头和算法。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硬件成本低,但算法要求高。

而且,iRobot对视觉方案进行了多项专利注册,导致国内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激光方案就出来了,这个方案对算法要求低一些,缺点是硬件比较贵。贵没关系,有的是供应链去卷。

科沃斯、石头科技,分别与2013、2016年完成了各自激光方案的研发。而且,也推动了“全局规划”功能的发展,让扫地机器人可以扫得更干净、也可以扩大自主覆盖范围,更好地解决了用户需求。

接着,要把产品卖出去。父辈们通常比较节俭,都是自己扫地、拖地。但年轻人就不一样了。由于上网群体和智能家电的潜在消费者,重合度比较高,因此,对于扫地机器人销售而言,线上市场是主要销售途径。

比如,根据中怡康测算,2017年大陆机器人吸尘器的线上/线下零售额分别为50亿元和6亿元。

要玩线上营销,那显然更熟悉国内电商和用户的国产玩家,更有优势。科沃斯就依靠线上优势快速发展,而iRobot的线上渠道占比则不断下降。2019年时,iRobot线上占比就下降到了第五,不足5%。

科沃斯vs石头科技,难易有先后、业绩有差距

营销有多重要呢?科沃斯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二的就是阿里妈妈。而石头科技,能够异军突起,自然离不开雷军和小米打造的互联网渠道和用户口碑。国内公司销售费用率也逐步提升。

国产机器人能击败鼻祖的另一个优势是价格优势。同样功能的产品,国产品牌少则便宜15%,多则便宜30%。更别说还有小米这样“价格屠夫”,当年和石头科技合作的米家扫地机器人,直接把价格砍掉了一半以上。

科沃斯vs石头科技,难易有先后、业绩有差距

价格优势来自于国内供应链的性价比。虽然现在我们讲制造业成本上升、制造工厂出海,但在2010-2018年时,中国工厂那是名不虚传。苹果都知道真香,但iRobot却把生产基地放在了马来西亚和墨西哥,错过了中国制造红利。

但如果以为国产扫地机器人就是靠便宜,那也不对了。现在,国内产品不少高端货,功能更领先,价格也比iRobot都要高。

科沃斯vs石头科技,难易有先后、业绩有差距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凭借的是国内产品的 “研发迭代效率”,大胆尝试、不行就换。比如扫拖一体,国内产品领先了海外三四年。基站、自动清洁等功能,也是领先海外对手。当然,这背后是无数研发人员、工程师们的熬夜加班、快速响应。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国内扫地机器人依托“天时、地利、人和”,实现了从“跟随的昨天”、到“比拼的今天”、再到“领先的明天”的转型三部曲。

03 先难后易 vs 先易后难

科沃斯要比石头科技,年长得多。前者成立于1998年,后者成立于2014年。但两家公司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从“做嫁衣”起步。科沃斯成立之初给海外企业代工,随后有了自己的品牌;石头科技,最初给小米代工,随后也壮大了自有品牌。

可以说,双方都意识到,品牌、技术、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两家企业差距的变化,恰恰源于上述要素。

比如,渠道,在出海浪潮中的影响,尤为重要。2023年,石头科技海外收入占到了50%,科沃斯海外收入占比为40%左右。

这几年,出海已经成为显学,但在2012年科沃斯的便制定了出海战略,采用“先难后易”的模式,先后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开发市场。然而,也许出于对品牌塑造、销售控制的考量,科沃斯在海外选择了“自建渠道”。

海外市场,成为科沃斯过去十年快速增长的法宝。然而,当石头科技也到海外卷时,状况就不同了。

石头科技的创始人是互联网出身,对轻资产模式更加偏好。因此,在出海方面,采用了“先易后难”的经销商模式,通过成熟的跨境经销商如紫光、慕辰,以及海外本土经销商,来进行快速铺货。

自营的优点是体系可控、直接触达用户,但缺点自然是费用高、建设缓慢;经销商就更容易铺货,但缺点是利润会被分割一部分,而且不易管理。

而自营和经销的选取,在许多行业都有发生。比如鸭脖领域,绝味鸭脖采用加盟的方式,快速铺货;而周黑鸭采用自营方式,口碑好,但发展慢。

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就像石头科技也在回收部分自营权,而科沃斯也在增加合作方。两种渠道的取舍在于,经营环境如何?

如果海外市场是一波错过就不再来的风、需要抓住机会;如果行业的比拼到了“量为王”的时代,那么,显然经销商的模式,更加占优。

再比如,品牌和价格,也是双方表现差异的要素。

国内扫地机器人一度走在“消费升级”的路线上。毕竟,愿意尝鲜的人,价格敏感度不高。而科沃斯的整体产品也向高端迈进,希望打造科技引领的形象。

然而,随着市场渗透率提升、尤其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后,扫地机器人行业,从消费升级,进入了价格下行趋势。2023年上半年,大部分产品价格就下降了15%-20%。

高端,对于扫地机器人这种非刚需的产品而言,就颇为不合时宜了。性价比,则更加重要。

去年,石头科技开发了新品,占据2000-3000元价格带。而科沃斯则采用降价的方式来获得短期销量改善,整体依然维持了高端的定位,“国内市场中低价格段降布局有所缺失”。

海外渠道、国内价格的不同选择,导致了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在业绩方面的巨大差异。

04 战略贴近现实

最近一段时间,流传一个消息,说科沃斯治理结构有一些改变,老钱回来了。

市场闻声,就令股价快速反弹了将近一倍。

老钱总和小钱总有什么区别吗?前者是从代工起家,赚小钱重效率。后者是从二代起家,搞科技做高端。

我参加过一次科沃斯产品发布会,地点在西岸美术馆,艺术气息十足。

科沃斯在年报中表示“坦诚检讨战略不足”,但坚持高端品牌、自建销售体系的战略似乎也没有错。只是,世界变了。

肆虐全球的疫情、起伏不定的经济,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就像拼多多战胜了消费升级一样,性价比、甚至就是低价,开始成为全球消费者的选择。

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缘政治,也让海外市场的经营者们,更为不安。既想去、必须去、赶紧去,又怕去不久。

简单而言,就是乌卡时代,留给“长期”的空间不多,不得不更贴近现实、把理想暂时推后。于是,“作战”经验丰富、能卷起裤腿踩泥地的企业家,才能带来溢价。

当科沃斯打法越来越“石头化”,石头也在补齐“科沃斯化”的体系时,双方的激烈竞争,是否会像凉茶大战一样,卷垮二线玩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