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作者:替代视频共享细菌

璩静事件的大结局,将她的“导师”参哥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璩静因短视频风波发文道歉

近期,百度公关1号位璩静勇闯抖音引发争议,以离职结束了她的个人IP第一次探索,有网友称璩静是上了参哥的课后“着魔”,动员部门所有人做短视频。

据上游新闻报道,璩静曾在今年2月前往烟台,花5980元上了三天参哥的“抖音操盘手课”。随后参哥本人亲自盖章认证,发视频称两人的确见过面,聊得很愉快。

不过,参哥对于网络上流传璩静让部门全体员工学习的“参哥金句”一事予以否认,并表示璩静是被人黑了。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这位江湖代号参哥的“商业导师”,因早年做海参生意得名“海参哥”,经过电商和短视频的几番洗礼后,他成为了玩转流量和变现的头部知识付费博主。

“参哥出品,粗暴好用”是他短视频里的口头禅,追随者奉他为商界大佬,批判者认为他是纯纯“割韭菜”。争议之下,以参哥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博主也与抖音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故事。

3月底,抖音发布“厚黑学”“伪成功学”专项治理公告,打击低质吸粉和引流卖课等“割韭菜”行为,参哥、dada和李一舟等博主的相关账号受到禁止关注和封号等处罚。

这些人到底是何方神胜?为何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内容到底是“粗暴”还是好用?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张口闭口几个小目标,“海参哥们”是如何走红的?

参哥:“这项目能做多大?”

嘉宾:“我们一上来就是千亿美金。”

参哥:“现在什么规模?”

嘉宾:“最高30多个亿。”

参哥 :“现在一年做多少?”

嘉宾:“不到20个亿。”

参哥的视频开头,总是会用动辄几个小目标的数字赚足眼球,没做过几个亿生意的老板似乎不配上桌。

指点江山时坚定的语气、潇洒里带点不屑的态度,让网友不禁好奇:参哥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一群老板虚心受教?

公开资料显示,“参哥”本名沈文君,毕业于牟平职专(后改名为“烟台工贸学校”)2002级钳工班。他2003年开始创业,2005年开了第一个淘宝店,后来靠卖海参发迹,自称“从开始就踩对了风口,没有任何逻辑”。

2020年,参哥入局抖音开始打造个人IP,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在直播连麦中指点各路老板。

凭借赚钱的经历背书、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矩阵切片的病毒式传播,他一跃成为全网矩阵粉丝超千万的头部IP。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从这些“参哥认知圈”的选题,可以窥见参哥常见的内容套路:

“运动器材中的‘劳斯莱斯’年GMV8个亿,他会如何做到全球NO.1?”

“从仓库打包员到自营十多个品牌的创始人,年营收9位数,她是如何做到的?”

“开锁行业,年营收竟高达8位数,他能赚钱的核心是什么?”

先用金额数字抓人眼球,用营收几十亿、利润几千万等惊人成绩奠定“黄金三秒”;

再介绍采访嘉宾的履历,全方位突出嘉宾在行业内的地位,或个人阶层跃迁的经历反差;

中间是嘉宾行业拆解和参哥建议,各行各业的老板,都会被参哥建议做短视频和个人IP,配合N条与“流量”相关的金句,形成一套“原来生意要这么做”的组合拳;

最后是参哥付费项目的宣传时间,突出参哥对嘉宾的赋能,以“有事找我”“需要资源开口”等颇具江湖气的告别收尾。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与参哥相似,短视频里活跃着一批知识付费博主,按照团队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派和机构派两类。

个人派有参哥、大蓝、透透糖、dada和李一舟等代表人物,他们大多在2020年之前入局抖音,有着流利的口条和极强的镜头感,擅长包装案例并传递焦虑,靠勤奋输出和矩阵式传播赢得泼天的流量。

上述博主也因渲染社会焦虑并贩卖“解药”等原因被抖音处罚过。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他们的步伐。

无论是禁止搜索关注还是被封号,他们总是能带着“金句”回归,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势。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海参哥们”之外,以博商为代表的机构派,用MCN模式发力企业培训业务,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大众输送商业导师。

博商全称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2006年成立于深圳,经历了开设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总裁班、独立运营培训企业家学员和签约讲师打造个人IP三个阶段。

近几年,博商发力抖音、视频号和小红书等平台,推出短视频和流量运营课程,签约打造了张琦、郑翔洲和申晨等商业导师。

与个人派主要在办公室场景拍视频不同,博商派往往以培训现场为背景,还原导师为老板上课的状态,时不时穿插学员现场提问,让导师形象更立体有说服力。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比如2022年爆红的张琦,常常穿着西装、梳着利落的短发站在台上为企业培训,针对中小企业老板的痛点,围绕如何在线上和线下获客和疫情后赚钱活下去等选题强势输出。

据观察,张琦矩阵账号的内容十分统一,封面用亮色标题配上商业形象照,视频先抛出问题再结合案例拆解,生动的表达配上鸡汤金句,精准拿捏了用户情绪。据多家媒体报道,张琦曾在2022年单月涨粉1200万,变现超千万元。

从付费课到私董会,到底是真本事还是割韭菜?

无论是个人派还是机构派,他们的特点之一是——不赚穷人的钱。

以参哥为例,他的业务包括付费课程、私董会和全案打造等项目:

先通过千元客单价元的抖音课触达目标用户(素人IP训练营2980元;短视频流量运营认知课5980元;短视频全案操盘手9980元等)。

再推广8万元“企业家联盟”私董会,提供1v1咨询服务、私董会社群和行业调研等终身服务;

最后吸引客户参与年费200万元的IP陪跑项目,提供编导摄影支持和协助其制作视频等全案合作服务。陪跑成功的案例又将作为5980元的招生宣传素材,以此形成一套闭环。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机构派的产品设计思路也十分相似,比如,博商用199元和365元的商业课程为1980元三天两晚的线下体验课引流,还提供29800元的总裁班、10万元的私董会和100万元的线下咨询服务。

老板们心甘情愿的买单,让这些培训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巨额盈利“像捡钱”,付费课到私董会,谁在为“海参哥们”买单?

图源:上游新闻,璩静所上课程内容简介

参哥曾在2023~2024年公司年会上表示,公司已经从0做到规模超过10个亿,“2003年创业到现在为止,我现在一年挣之前60年的钱”。

他还透露完全不缺用户,甚至拒绝了金额8000万的订单,表示公司“像捡钱”,有20个员工年入百万,3个员工年入千万。

参哥曾多次提到参与孵化的IP案例,比如木婉清集团创始人、抖音粉丝超百万的女性IP“毛毛姐”,T97咖啡创始人李潇和豪车毒创始人老纪等。

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仅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板,也让以璩静为代表的大厂高管们上头。

一直以来,关于这类知识付费是否是“割韭菜”的争议不断。

以中小企业老板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付费是对“导师”本人的尊重和支持,他们不仅提升了认知,还通过私董会等服务链接到了资源,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反对者则表示,这些内容是简单粗暴的成功学,导师们全凭一张嘴“忽悠”,其真正的商业能力无从考证,更吊诡的是,动辄几十万的陪跑项目既不承诺交付结果,也没有量化的指标。

一位买过多个短视频陪跑课程的从业者透露,多数课程以“案例拆解+心灵鸡汤+贩卖焦虑”为主,有的内容听了醍醐灌顶,但细品又经不起推敲,像是在大海里寻找干货,至于课程帮助有多大,结果因人而异。

参哥曾在年会预测2024年业绩比2023年还要翻倍,只不过,平台加强的治理为他泼了一盆冷水。

一位知识付费博主透露,抖音已经对知识付费赛道进行过多轮违规扣分治理,主要包括不当承诺、永久回看、引导加第三方社群等行为,“这几轮治理动作的本质是博主回归知识付费的本质,而不是用创始人、CEO的噱头鼓吹引流,市场回归良性竞争”。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IP也不是上完课7天速成的。

头部财经博主沈帅波近期在公众号发文称,做IP的意义是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精准客户,降低信任成本,提高转化效率,靠”咋呼“短期仿佛都可以实现部分目标,但不是长久之计;而个人IP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他是商誉的外显和溢出。

从雷军和周鸿祎等大佬争相做网红开始,预示着IP打造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赛道。只不过,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翻车的原因各有不同。大专网红教大厂高管做事,似乎戳破了”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窗户纸。

在知识付费时代结束野蛮生长后,IP打造的生意或许会回归理性,毕竟慢慢来、比较快。

如果觉得不够看,请登录新榜(www.newrank.cn)查看更多新媒体资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