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作者:优雅风铃iip

元朝皇帝的世系比较混乱,这与元朝摇摆和过渡在蒙古部落继承制(幼子守灶)与中原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之间,加上权臣和地方实力派的干涉有关。今天且以忽必烈太子真金为起点,盘点其长房二房三房在帝位中的争夺。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元朝皇帝世系表

一、没有明确制度的继承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决定汗位的忽里勒台大会后期成为一种形式

蒙古人原本实行的继承制是幼子守灶,比如成吉思汗驾崩后,嫡幼子托雷继承了他的蒙古本部军民,四弟托雷本人甚至还监国两年,三哥窝阔台也不敢擅自登基称汗,这也是托雷家族最终入主为元朝皇帝的资本。到忽必烈时代,则明显受到中原继承文化的影响,比如太子真金此时就是作为嫡长子册封的太子(长子朵儿在忽必烈称汗之前已去世且无嗣)。不管草原还是中原,继承上强调嫡子,即正妻所生。

二、元成宗(三房一代)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相对靠谱的元帝国版图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活了80岁,太子真金在他之前去世,此时忽必烈已无在世的嫡子。无嫡子在世,嫡孙也行。忽必烈驾崩之前,跳过故太子真金的嫡长子甘麻喇嫡次子答剌麻八剌而将太子印授予了真金嫡出第三子铁穆耳。具体原因不详,推测是由于老大由察必皇后抚养长大后四处奔波镇守,老二刚刚也去世了,他们的母亲更疼爱从小长在身边的小儿子,忽必烈也不得不尊重儿媳的意见。甘麻喇则改封晋王,数年后郁闷中去世。所以说,有时候就是:皇帝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皇帝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1294年,铁穆耳登基为帝,庙号元成宗。13年后,元成宗驾崩。

三、皇侄入继(二房二代)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元大都舆图

本来世系在三房家传承也就不存在以后的混乱了,但是元成宗驾崩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元成宗的皇侄爱育黎拔力八达(二房二代)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迎接自漠北率军南下的哥哥海山,海山在上都登基,是为元武宗,还不忘给去世的老爹追认个庙号元顺宗,谥号昭圣衍孝皇帝。四年后,武宗驾崩,功劳大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为元仁宗。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元上都遗址(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二房的兄弟俩元武宗与元仁宗有过“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简而言之就是哥哥武宗死后传位于弟弟仁宗,仁宗死后传位于哥哥的儿子。然而,活着的皇帝说了算,仁宗并未守信,1316年将长子立为皇太子硕德八剌。

三、元英宗(二房三代)

1320年,仁宗驾崩后二房三代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这埋下了隐患,武宗诸子隐忍待发。经过二代三帝,帝系似乎在二房的后代中稳定下来了。但是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出现了。元英宗的改革措施和惩办权臣触及到了蒙古宗王和大臣的利益,在铁失的谋划下,他们联合起来谋划政变。

政变之前,铁失派人前往漠北找到大房家二代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刺长子),告诉他政变计划,并说若能成功将拥戴他为帝。也孙铁木儿后来声称他没答应,还派人去报信。还没报信就发生了南坡之变。真实情况也无法确认。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南返大都,途经南坡店,夜里驻营休息,在铁失策划下共十六大臣参与发动政变,杀死元英宗,史称“南坡之变”。

四、泰定帝父子(长房二代、三代)

不管也孙铁木儿是否参与政变,他都是受益者,诸王推按梯不花、也先铁木儿等迎立也孙铁木儿为帝,年号泰定,史称泰定帝,帝系第一次归于长房。泰定帝算是元英宗的叔伯叔叔,即位后陆续惩办了杀害元英宗的凶手,至于是杀人灭口还是收回权柄或是真实为侄报仇已不得而知。泰定帝追谥自己的父亲为元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

至此,真金后人的长房、二房、三房均有人做过皇帝了。三房已绝嗣,剩下的就是长房二房的斗争了。可惜泰定帝在位不久,五年后在上都驾崩。丞相倒剌沙奉皇太子阿速吉八(长房三代)即位,史称元天顺帝。与此同时,留守大都的权臣燕帖木儿奉元武宗之子怀王图帖睦尔(二房三代)即位,是为元文宗。一山不容二虎,双方爆发了战争,史称“两都之战”。元文宗在东道诸王的帮助下取得胜利,天顺帝与倒剌沙被杀。泰定帝诸子侄或早死或被处死,长房绝嗣。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两都之战

元文宗说泰定帝属于窃据皇位,不承认泰定帝的合法性,故不加谥号、庙号,后人为了方便称呼,以年号称为“泰定帝”。

五、新的龙争虎斗还在继续

长房三房皆绝嗣,皇位总算稳定在了二房,似乎皇位安定,天下安定了。然而,二房三代内部的长房与二房斗争又拉开了序幕。

仁宗与武宗的兄弟叔侄相传之约,仁宗理应传位给武宗嫡长子和世㻋,但他立了英宗为太子,和世㻋起兵失败后西奔察合台汗国。泰定帝驾崩,和世㻋的弟弟图帖睦尔即位,并通过两都之战打败天顺帝。但是更具法理性的亲哥哥和世㻋也发声要做皇帝。为了断绝后患,一个瞒天过海的毒计生出。弟弟就以皇位为诱饵叫哥哥回来当皇帝:你当皇帝我当皇太子,咱们哥俩好。他们的老爹武宗与叔叔仁宗的故事似乎在历史重演。然而,和世㻋并无太多根基。哥哥和世㻋即位于和林北,庙号元明宗。他风风光光回大都,走到了今河北张北县,会见了弟弟图帖睦尔,五天后随即驾崩(怎么死的猜猜都知道)。元文宗又以太子的名义高高兴兴继承回了皇位。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元文宗为哥哥元明宗设的“鸿门宴”

元文宗驾崩前,唯一在世的嫡子燕帖古思被养在权臣燕帖木儿家中,或者担心会被权臣控制,或因弑杀哥哥明宗和世㻋而深感内疚,遗嘱立明宗次子7岁的懿璘质班为帝。懿璘质班即位,是为元宁宗,53天后,幼帝驾崩。元宁宗的长兄妥懽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惠宗(元顺帝),历史的车轮走向了转折。在位三十多年的元顺帝,推行的“至正新政”未能解决矛盾丛生的帝国。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北伐,元顺帝逃往草原,从此元帝国作为统一政权不复存在。

继承者们——帝国的混乱之源

明朝北伐,元顺帝出逃

元朝的继承制度一开始就非常不完善,只限定在嫡子,其他没有定论。这就引起了有资格诸王的觊觎之心。太后、外戚、权臣等各实力派纷纷推举自己中意的皇子来继承皇位。这引起了帝国的混乱,甚至引发国内战争数起,帝国就在这种情况下走向灭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退居草原的后的黄金家族子孙依附草原各部,依然称汗称王,混战不止。

皇室不仅是人情世故,还有打打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