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航天有多强:2035年建成月球基地,2049年探测外太阳系

作者:博学多才的四哥

导语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完成携带土壤样本的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这也标志着探月工程三期顺利实施,并成功将土壤样本送回地球,为大陆探月工程划下完美句号,同时也为大陆探测器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航天有多强:2035年建成月球基地,2049年探测外太阳系

在嫦娥六号和“玉兔”号继续对月球进行勘察的同时,大陆正紧锣密鼓筹备着探月工程四期,据悉,探月工程四期将于2021年底开始启动,并将实施在月球南极采样和勘察的任务,预计2035年左右,大陆将在月球上建成科研站,并逐渐探索外太空,直至未来的2049年,大陆将率先对外太阳系进行探测,甚至探测太阳系边界的宇宙深处。

那么待大陆航天事业迈入2049年,大陆计划将如何探测太空,又是如何带领全人类迈向新的航天领域呢?

一、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圆满落幕。

嫦娥五号在完成了绕月飞行、月面软着陆、月面勘察、月面起飞和月球轨道飞行、月球回归、再入大气层飞行等阶段后,终于准时落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而当时天空中一颗流星急速划过,引发上千万民众的热烈关注和围观,其中不少民众还相互拍照进行纪念,这是大陆自1976年“悟空”号返回大气层后,第二次在土地上捡“宝”。

此次“宝物”的主角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颗月球样本,它是嫦娥五号在探月工程三期的最后一次任务中带回的,而此次月球样本的规模也是十分庞大的,总共带回了1731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等样本,这也比此前大陆探月工程所带回的月球土壤和岩石等样本总和还要多出近一倍多,其中还有一枚样本盒体,它就是保存月球样本的铁制扁球体,重4.5 kg,而样本盒体的直径为90mm,一枚5g的无损坏的月球样本则藏在其中,而月球样本盒体的重量又占了月球样本总重量的近1/3。

此次样本的采集也是大陆自1976年“悟空”号探测器之后,第一次从月球表面成功返回地球,而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不仅有利于对月球形成和演化过程、月球生命起源以及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进一步深入探讨,同时还有助于未来的月球科研站和基地的建设,因此虽然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无法直接供科学家们研究,但它将会提供给未来月球科研站许多有用的信息,如同一颗“看不见的月球”。

在将月球样本送至月球实验舱的仓库中后,嫦娥五号也顺利完成了月球样本的移交任务,而后月球实验舱搭载着月球土样和月球样本合体,也与返回舱顺利对接,并在12月17日完成再入大气层并功分离,月球实验舱也在返回大气层后,在8分钟钟进行了降落和适时着陆,然后返回舱也顺利降落内蒙古自治区。

返回后,科研人员立即对月球样本盒体进行了及时回收,并对月球土样进行密封和分装,然后送往相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而通过对月球土样进行分析,科研人员也发现,在月球南极地区出土的月球土壤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稀有气体——氦-3。

中国航天有多强:2035年建成月球基地,2049年探测外太阳系

氦-3是一种重要的核聚变燃料,它是最好的核聚变燃料之一,可以在热核聚变堆上进行反应,产生聚变能量,并且几乎没有辐射,产生核废料,因此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而在未来,科学家们也将利用大陆的“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进行氦-3的聚变燃料研究,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促使大陆的热核聚变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实现大陆的可控核聚变聚变燃料的商用化等目标。

同时在2020年,大陆探测器还有一个重要的新成员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它于2020年7月23日由长征5号火箭搭载升空,并于2020年2月24日22:52:10准时抵达火星大气层,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既是大陆首次成功在火星上着陆进行探测,还是世界上第一颗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中携带着地球生命的一颗样品。

而在2020年“双子星”探测器的帮助下,天问一号在火星上成功创造了三项“第一”,即大陆探测器首次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和探测,首次在火星上成功巡视和拍摄,首次成功建立地外物质样品库,为大陆后续对外太阳系的探测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由于现阶段大陆探月工程计划已经实现了月球勘察返回样本的目标,因此探月工程三期也已经完美画上了句号,而探月四期的任务则将继续对月球进行深入地勘察和研究以及为未来在月球上建站和探索外太空的任务奠定重要基础。

二、探月四期任务。

探月工程四期于2021年底考虑对月球南极进行采样和勘察的任务,并与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相互呼应,探月工程四期的探测站点设置将尽量覆盖月球表面的各类地貌和地质特征,同时还将利用前期“玉兔”号月球车等设备对探测区域进行深入的勘察分析,再挑选出几个最优质的月球探测站点,这既可以极大的降低后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又可以实现月球多点探测等目标。

大陆估计将于2035年左右,在月球上建成任务科研站,科研站的站址预计将选址在月球的南极地区,而探月工程四期则将以南极地区为主要勘察区域,这是因为月球的南极地区有着多种制冰资源,包括水冰、氨冰以及二氧化碳冰等,这对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的居住和科研工作,极为有利。

同时大陆还计划在科研站附近的月球脉动区,进行氦-3的深度勘测和挖掘,以及对南河盆地等几个关键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大陆未来的太空探索和资源开发提供支撑,此外升空的嫦娥七号以及未来更多的火星和太空探测器,都将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的基础上,并配合新的科研实验装备,为大陆太空实验装备和探测器的制造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三、探测外太阳系 步入太阳系边界。

大陆计划于2049年,将探测器再一次推上天空,我们的目标将是将探测器的速度直接推至每秒34公里,这也比之前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还要快出十倍多,它被列为大陆航天事业工程中的第九十九号探测器,它的任务则是对大陆太阳系以及外太阳系甚至太阳系边界的宇宙深处进行探测。

据悉,太阳系的边界也被称为太阳系的“终结边界”,它的外围也被称为太阳风泡,其整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与一颗气泡相似,而太阳风泡则由太阳系中的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等等所形成,而太阳风泡与太阳系的外围之间,还存在一层称为“霍尔层”的区域,霍尔层则是由太阳风泡和银河系介质相互碰撞所形成的,而探测器则将直接穿越这一层又一层的区域,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水平运动等进行进一步的探测。

而此次探测器的速度之所以会比“新视野”号探测器的速度还要快,这是因为大陆对探测器在速度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但同时,探测器还需要借助一项划时代的技术,这就是先进的离心机动电推进技术,而这项技术的出现,则将对太阳系边界的探测以及太阳系外天体的探测等提供重要的突破和支撑,同时,它还能够将大陆的探测器技术水平,从最初的月球探测到太阳系的探测,再到内外天体的探测等层层提升。

四、后发优势 探索星际空间。

中国航天有多强:2035年建成月球基地,2049年探测外太阳系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陆的探测器有望在未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便会突破太阳系的边界,一直到最终到达奥尔特星云,并探索星际空间,开启太空探索的新纪元,而那时,大陆的探测器将直接对探测器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太阳系和奥尔特星云的探测等,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并需要设计更多的设备和仪器等。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技术,即可控核聚变技术,如果大陆的科研人员能够在2035年左右,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那么未来,大陆的飞船将以更快速度的飞行,太阳系内的航班也会变得更为正常,甚至将实现在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快速往返,为大陆太空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航天有多强:2035年建成月球基地,2049年探测外太阳系

结语

大陆航天事业作为世界航天事业规划能力最强的力量,未来2020年大陆航天事业将在空间站、探测器等项目中,再接再厉,不断的超越自我,为人类探索星辰大海,开创美好未来,继续在世界各国航天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始终引领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大陆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太空资源的利用、深空探测等领域,将会为大陆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突破和可能性,同时也将为人类探索广袤的宇宙,开拓新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