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作者:观赏性极强

现在银行贷款咋这么难啊?原因就在银行自己定的那个什么征信制度,弄得银行想放贷都放不出去了。按说征信制度不是为了给银行评估风险用的么,咋还能反过来给银行添堵呢?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征信体系确实是个神奇的存在。1997年全国闹三角债闹得焦头烂额,大家的经济信用都快玩完了。人民银行一看这阵仗不对啊,赶紧在深圳那边搞了个贷款证,尝试给各路信用大佬们立档案。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2005年人民银行终于搞出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都笼络进来了。这一招奠定了大陆征信制度的基石。

2011年10月国家又喊话要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这回征信的覆盖面就更广了,从企业个人一路升级到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各个领域。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同时要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对失信行为来个大力出奇迹。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新风尚。所以建立征信体系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惩罚失信者,而是为了构建诚信社会秩序。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终于出台,给大陆现代征信制度正名地位有了法律保障。中国人民银行成了征信业的总管家,各路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以及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都得到了规范。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现在的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大陆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是全球之最,数据规模、收录人数、覆盖范围都傲视群雄。

这个数据库里存了33亿多条信贷信息、65亿多条公共信息,为2542万户企业组织和9.7亿自然人建立了统一的信用档案。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全国各地的放贷机构有3900多家入驻,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到29万次和477万次。

在大陆市场经济腾飞的这二十多年里征信体系功不可没。它确立了全国范围的诚信秩序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怎么能说它是个笑话呢?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银行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会优先查征信记录。如果企业或个人在过去五年里有过哪怕一次逾期征信上就会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审批。创业失败的、企业破产的都可能因此背上失信人的标签,再想从银行贷款就难上加难。久而久之银行的客户群体会不会越来越少?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难道因为怕失信就不做征信了?那银行的坏账风险岂不是更高?没有征信体系作为依托,银行敢放贷吗?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征信不是一棍子打死。如果只是一两次无心或者情有可原的逾期银行还是会通融的。如果完全没有征信记录,银行反而更不敢贸然借钱,因为对方的风险完全无法判断啊!这不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典型案例吗?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未来企业和个人对贷款融资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征信体系护航,这些资金需求如何得到满足?资金的合理流动如何保证?很多中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之所以贷款难,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在银行那里是"白板",没有信用记录可查,风险难以评估。

银行自己制定的征信制度真的要变成一个大笑话吗?三大因素

征信制度是银行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和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有了完善的征信体系,守信者才能赢得更多机会,失信者才会付出应有代价,社会的诚信建设才能持续推进。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继续阅读